《西厢记》:是张生的撩拨?还是莺莺的勾引?答案全在这2首诗!

中国古代有很多爱情故事流芳千古,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等等,其中最经典、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当属《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因为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永济市普救寺,真人真事,目前遗迹尚存,所以最令人称道,也使游客络绎不绝。

《西厢记》:是张生的撩拨?还是莺莺的勾引?答案全在这2首诗!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目前为国家4A级景区。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西厢记》:是张生的撩拨?还是莺莺的勾引?答案全在这2首诗!

近来读《西厢记》发现,西厢记不止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更是两人的诗词情话。这怎么说?这一切还得从女一号崔莺莺说起。话说,当时崔莺莺的父亲刚刚去世,她就每天到普救寺上一炷香来怀念她的父亲,后来张生偶然间发现了崔莺莺,于是就偷偷滴来到普救寺去观看她。依据《西厢记》原著描写道:

小桃红:夜深香霭散空庭,帘幕东风静。拜罢也斜将曲栏凭,长吁了两三声。剔团明月如悬镜。又不见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我虽不及司马相如,我则看小姐颇有文君之意,我且高吟一绝,看他说甚的:"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西厢记》:是张生的撩拨?还是莺莺的勾引?答案全在这2首诗!

尤其是文中加粗的几句,细腻的描写了莺莺上香的时候,香散发出来的氤氲香气,这时候张生很有感觉,就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这首诗第一句写景,是晚上;第二句描写春,写的是时间;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是他自问自答,他心里很清楚他喜欢崔莺莺,他很想表白,但是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中,他是不能冲上去表白的。要是冲上去表白,估计莺莺就不会跟他了,绝对黄了,这显得非常唐突。

《西厢记》:是张生的撩拨?还是莺莺的勾引?答案全在这2首诗!

张生做完这首诗以后,崔莺莺也是用了一个五言的方式,来回答了张生的这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这首诗回的很有意思,她先说他的处境,她说她在她的闺房里长时间是寂寞的,先表达了她的心境是寂寞的。我没有事是没有重要的事,我也得过下去这样的日子。后边的两句,其实是说给张生听的。她说“料得行吟者”,我猜想刚才说诗歌的那个人,你应该可怜我。“应怜长叹人”,言外之意就是因为我的父亲去世了,我也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你应该怜惜我,可怜我。这楚楚动人的一首诗,如何不令男人们动心呢?

《西厢记》:是张生的撩拨?还是莺莺的勾引?答案全在这2首诗!

读者们,你们看到这两首诗又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赏经典诗词,观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