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了解一下……

新個稅已到來,起徵點上升,意味著要交的稅變少了。

但無論起徵點是多少,企業都有一種灰色操作——“工資避稅”。

然而,這種操作的風險也是大大滴。

稅務稽查,地稅已經針對企業的個稅風險已經展開數據分析比對,對於“避稅”、“偷稅”,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金稅三期大數據系統上線之後,稅務為了提高稅務稽查的精準度,稅務更專注於使用大數據系統,這個時候如果發現異常的話,無論大小企業都要接受檢查!

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瞭解一下……


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避稅難度猛增

早在2017年8月,國家就通過了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

1、一人一稅號,避稅難度猛增

現在企業都是一個稅號終身不變,以後個人也一樣其實目前的企業納稅人識別號一樣,企業開的發票還是收到的發票,稅務通過系統都可以一目瞭然。稅務的徵管系統將會非常強大!

2、強大的金稅三期大系統

金稅三期大系統將依靠第三方力量——金融管理、國土、住建、公安、民政、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工商管理等部門的支持來查稅。

3、現金髮放工資合理嗎?

合理!

但是,哪個公司沒網銀、支付寶?發工資幾萬幾十萬的事兒,故意不走銀行公戶,稅務不用去詳查,也知道你們想要隱瞞什麼。

4、幾種不規範的工資申報情形

納稅申報工資低於實發工資,隱瞞個人所得稅;非本單位人員,亂拉人頭申報工資,虛增企業費用,逃避企業所得稅。


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瞭解一下……

第二輪“稅務稽查”全面展開

你的所有收入都在稅務監控之下

1、下一步全面推行銀行代發工資模式,稅務終將會與銀行共享信息並比對!

2、工資表上的每一個人員,需要向地稅上傳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對於多處發放工資的,地稅會對該身份證號預警,責成申報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3、確定一處為工資薪金髮放單位,其他單位為兼職,按照20%繳納個人所得稅。

4、全部為兼職的,按照“勞務報酬所得”,減除800或者4000以上*20%部分,剩餘部分按照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5、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二者*大的區別是工資、薪金存在任職受僱關係、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基本社會保險、接受企業的日常管理,是被包含的共同主體;而勞務報酬不存在上述情況,是與企業分立並存的並列關係。

6、稅務對虛列的工資額抵用成本的,一經查實全部剔除,補交企業所得稅並處以數倍罰款。

7、工資金額大於社保申報金額的,工資人數大於社保申報人數的,社保稽核時需要補交併有滯納金。

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瞭解一下……


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瞭解一下……

請禁止這5種避稅方式

結合目前國內企業的主流做法,目前這5類個稅違規手段一經查出,必定受罰。

1、找發票抵稅,造成費用異常

這樣操作很多企業都感覺比較簡單,比如每個月員工找2000元發票去報銷,很多企業圖省事,直接計入什麼福利費、差旅費等。之前爆料過,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油費超過物流公司了。不查你,查誰啊?

2、故意不用銀行發工資

當移動支付成為潮流的時候,你們還在苦苦的用現金髮工資。你自己想一下正常嗎?

3、補貼不申報個稅

部分企業把企業的飯補、話補、房補、結婚補貼、生日禮金沒有合併工資進行納稅申報,都是不合法的。包括剛剛過去的中秋月餅福利,都應該合併計稅。

4、大量員工零申報

10月後說不定冒出N多月薪5000的員工,如果員工數量巨大,你們已經是高風險企業了!

5、故意混淆勞務和工資申報

勞務工、臨時工、第三方員工,很多屬於勞務所得進行納稅申報,但是按照工資進行申報了!根據個人所得稅稅法不是全職員工是不可以工資申報個稅的!


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瞭解一下……

個稅如何合理籌劃?

1、分清收入構成

這是繳納個稅之前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首先認定收入性質,比如以年終一次性獎金方法來計稅能享受較低稅率,值得注意的是,年終一次性獎金一年只能申報一次。

其次是區分需要繳納個稅和不需要繳納個稅的收入。

比如差旅費補貼,但要注意的是我國稅法規定:

凡是以現金形式發放通訊補助、交通費補貼、餐補,視為工資薪金所得,計入計稅基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凡是根據經濟業務發生實質,並取得合法發票實報實銷的,屬於企業正常經營費用,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所以,留存有效發票,是個人稅務籌劃的一個實用小技巧。

2、瞭解個稅政策

在認清收入構成後,就要了解自己所能適用的個稅扣減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

恰逢個稅改革,如果被動了解,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HR只有主動學習政策瞭解政策,才能做到未雨綢繆,杜絕風險。


新稅法實施後,必定會有很多HR在為薪資計算發愁,是否有一款好用的工資計算軟件,能準確、快速的幫助HR進行全員薪資統計?


i人事工資核算系統把複雜薪酬計算作為核心組成部分,彙集了百餘種不同行業的薪酬核算模型及薪資公式,一鍵計算各類複雜薪酬。系統支持自定義薪資結構、計算方法、社保公積金和個稅方案,完美兼容各行各業複雜的薪酬核算。

即便在新稅改“五項專項附加扣除”的納入下,i人事也可以完成合適匹配,無需再次加以開發,同時適用於任何政策調整,令工作更省心。

工資避稅?2018年個稅稽查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