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三百多尊銅佛像,龍首山蓮花峯下這座寺廟你去過嗎?

建福寺,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松城街道城北龍首山蓮花峰下,南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創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隨縣治遷今所,改稱建福寺。唐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原在古縣之建福庵舊址,因改建大建福寺。翌年,在松城龍首山蓮花峰下又新建小建福院,後因大建福寺廢,小建福院遂簡稱為“建福寺”。清乾隆間住持秀開法師重修此寺。

拥有三百多尊铜佛像,龙首山莲花峰下这座寺庙你去过吗?

由於年久失修,為了讓千年古剎的弘法道場設施更加完善,在廣大信士的支持下, 於一九九六年五月全面動工興建,先建大雄寶殿,同年九月二十日上樑,一九九六年蓋琉璃瓦,一九九八年,敬塑大殿三寶大佛 ,一九九九年三月裝修大殿鋪條石,八月初一日啟建無相橋和大殿後放生池,二000年敬塑三大佛,二00一年啟建大殿左右走廊圍牆、古稀橋、清泰園、地藏殿,六月份啟建齋堂、僧舍樓。二00二年啟建大殿廣場鋪水泥,二00三年啟建觀音閣,敬塑觀音和地藏菩薩,二00四年蓋地藏殿和走廊左右琉璃瓦。二00五年蓋觀音閣玻璃瓦,裝修僧舍樓,敬西單十八羅漢。二00六年又敬塑東單十八羅漢,啟建歷代宗親紀念堂。

拥有三百多尊铜佛像,龙首山莲花峰下这座寺庙你去过吗?

00七年正準備大殿走廊欄杆刻花油漆裝修,寺內觀音閣敬塑銅身觀音變身佛八十八尊,形態各異,維妙維肖。而地藏殿裡供奉著一百二十八尊佛像世是全銅的佛像。大雄寶殿裡的佛像也全是銅塑的。據寺裡師父介紹,該寺所有佛像全都是銅塑的,到目前為止,全寺共有三百多尊銅佛像,俗稱“滿堂銅佛”。這在霞浦境內,乃至福建全省是極其少有的。

福寺,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雖歷經滄桑,但積澱了深厚歷史文化底蘊,這於該寺所處的環境幽靜有很大的關係。因寺後的龍首山有三條石澗,而建福寺位於西澗之沿,所以俗稱本寺為“西庵”。歷代文人墨客常在該寺駐足,休閒攬勝,詠詩會友,留下許多讚美詩句。下選錄部分與大家共享,宋代長溪縣令(今霞浦)楊志,曾來寺遊玩,賦《遊石澗》詩云:“殘年仍置閏,五日恰逢春。攜酒各獨賞,敲門僧不嗔。雙榕如拱立,萬井故橫陳。僧舍少盤薄,元規塵上人”。如今寺前千年古榕仍是鬱鬱蔥蔥。

拥有三百多尊铜佛像,龙首山莲花峰下这座寺庙你去过吗?

初福寧縣令尹昌隆也曾來遊本寺,並題《遊西庵》詩云:“海甸初秋暑氣移,偶來山寺訪闍黎。一灣綠水難為盡,九疊青峰總是詩。好鳥向人醫俗耳,游魚對客弄清漪。何時鞅掌能閒卻,每日登臨暢所思”。這首詩把清幽的建福寺景色寫得淋滿盡致,明代曾任思恩知府的州人周璞遊建福寺時,即興賦寺一首,題為:《遊小建福寺》,詩云:“折東雲中下,移時馬首來。興濃花欲舞,吟苦兩頻催。得意尊前酒,旋登水上臺。乾坤間主意,草木出春雷”。可見歷來人們都歡喜到澗泉洶湧的石臺上,酌酒吟詩怡情養性之樂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春、由楚北郡丞升任福寧(今霞浦)知府的祖籍山東四川犍為的郡守李拔,在任期間曾多次攜友徒步登臨建福寺遊覽,並題“西寺驚濤”四個大字刻於石上,又留下一詩云:“春行策馬訪前溪,古寺香菸金碧齊。坐時流泉心靜寂,歸來不覺夕陽西 ”。

今,建福寺的弘法道場設施完善,交通便捷,它是霞浦龍首山風景區的一部分,北鄰“聖水寺”,南望“南峰禪寺”,左鄰“三澗寺”,右鄰“塔崗寺”。它不僅是善男信女朝聖的佛門勝地,同時,也是旅遊愛好者,登山攬勝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