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擲球世界冠軍到冰壺新手——專訪冰壺跨界跨項組選手范杉

大部分冰雪項目的跨界跨項選材都是“從娃娃抓起”,但在冰壺隊,跨界跨項組隊員的“來頭”都不小,其中不僅有國家隊隊員,還有世界冠軍,而他們都來自一個共同的項目——地擲球。

儘管地擲球在國內只是一個小眾項目,但在國內已經有32年的發展歷史,中國的地擲球選手在國際賽場上也屢屢取得佳績。打了22年地擲球的範杉,可謂是國內地擲球界的“大咖”,不僅是地擲球世界冠軍,也執教國家隊女隊,培養出多名世界冠軍。而現在,他選擇加入冰壺跨界跨項組,成為一名普通的隊員。

既然範杉已經在自己原有的項目中功成名就,那為什麼他又要從零開始,投身到冰壺這項對他而言全新的運動中呢?範杉說,這都是為了一個“夢”。

从地掷球世界冠军到冰壶新手——专访冰壶跨界跨项组选手范杉

“其實我們地擲球隊員心中都有個夢想。雖然我們拿了很多世界冠軍,但畢竟我們還是個小眾群體。”範杉說,“為了咱們國家2022的冬奧會,我們想盡可能地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希望能在冬奧會的大舞臺上為國爭光。”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8年,剛剛開始練習地擲球的範杉也試圖接觸冰壺,但由於設備條件和冰壺在國內普及情況所限,範杉並未能如願。但當時的範杉一定沒想到,跨界跨項選材讓他在20年後意外圓了自己的冰壺夢。

和冰壺相似,地擲球的比賽也需要選手通過擊打改變球的佈局,以此給對手設障併為己方創造有利陣型,其計分方式也和冰壺基本一致。據範杉介紹,冰壺強國加拿大也曾經培養出地擲球項目的世界冠軍,範杉還從外教丹尼爾那裡瞭解到,一位加拿大籍國際冰壺專家也有一個自己的地擲球俱樂部,在非賽季時還經常打草地滾球。可以說,地擲球和冰壺在戰術方面頗有相似之處,兩種項目完全可以“互通”。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冰壺訓練後,範杉也發現冰壺的訓練方法對自己開拓地擲球的訓練思路多有裨益之處。

戰術方面的相通為地擲球選手轉項至冰壺排除了不少困難,接下來需要面臨的問題則是如何真正“上手”。或許在很多觀眾看來,冰壺是一項入門門檻很低的“養生項目”,但剛剛開始上手冰壺的範杉卻坦言,一切並沒有外人看起來那麼輕鬆。

“剛穿上冰壺鞋上冰的時候我就懵了,這完全是一種新的感受。”儘管範杉滑過旱冰也滑過真冰,但冰壺鞋的腳感還是讓他難以適應。“冰壺鞋兩隻鞋的鞋底不一樣,完全要靠一條腿的支撐以及核心力量去維持平衡,打破了之前我們那種左右平衡的概念。”看到範杉和跨界跨項組的隊員們艱難地適應冰壺鞋,教練們積極鼓勵他們“不到兩週就能和我們一樣了”,而在日常訓練時,範杉也向隊友們傳達著不怕摔倒、不要借力,盡力去滑的積極心態。“要是怕摔,肯定永遠學不會,就像學游泳總得嗆兩口水一樣,我們都得經歷一下‘最不好的體驗’。”

除了適應冰上滑行小遇困難外,學會控制發力、提升擲壺的準度同樣也是範杉和隊友們當下正面臨的挑戰。練習地擲球多年的經驗讓範杉可以輕鬆地用手瞄準擊球點,但在冰壺中,擲壺前瞄準方向的方式卻又完全不同,隊員們也需要時間適應與練習以提升準度。對“70後”範杉來說,還有一個因年齡帶來的額外小難題——壓柔韌。擲壺的姿勢雖然並不複雜,但為了確保重心穩定和擲壺的效果,壓柔韌在日常訓練中自然必不可少。“畢竟年齡擺在這兒了,壓柔韌還真是個比較痛苦的事情。”範杉打趣道。

从地掷球世界冠军到冰壶新手——专访冰壶跨界跨项组选手范杉

為了儘快找到冰上感覺、打好冰壺的技術基礎,範杉還會經常和隊友利用假日或者晚上的時間加練。在這個過程中,經驗更豐富的國家集訓隊選材訓練營選手們也給了跨界跨項組成員很多幫助。“平常我們有一些不太懂的,他們都會主動跟我們交流,”範杉說,“我們現在都是很好的朋友,隊裡的氛圍非常好。”作為訓練營為數不多的70後,自詡為“大叔級選手”的範杉很喜歡和80後、90後乃至00後選手同場訓練,對他而言這更像是一種彼此鼓勵,與年輕選手的交流也讓他感覺像是找回了當年大學時的自己。

適應新項目、新技術並不容易,但範杉認為這些訓練中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相比之下,他更有感於自己和其他地擲球隊員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付出。從地擲球跨界跨項而來的隊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家庭,能夠有如此魄力放下原有的項目與工作,投身冰壺運動,過上專業運動員集訓隊的生活,著實令人敬佩。

从地掷球世界冠军到冰壶新手——专访冰壶跨界跨项组选手范杉

除了地擲球國家隊成員和教練員的身份外,範杉的本職是一名高校教師。當初範杉決定參加跨界跨項選材時也不可避免地聽到了不理解和不認可的聲音。但在範杉看來,這些聲音在實現夢想的力量面前黯然失色。“當你有一個夢想時,就要義無反顧的去做。即使頭撞南牆、頭破血流,也不能放棄自己追求的事業與想法。”

為了自己的冰壺夢與冬奧夢,範杉勇敢地邁出了嘗試的一步,雖然這條追夢之路遠非一路坦途,但範杉從未後悔過自己最初的決定。“當我們老了以後,回想一下,這輩子有什麼好遺憾的呢?現在來看,如果沒有做這件事(跨項冰壺),可能就是最大的遺憾。如果做了,不管結果如何,我覺得都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