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北「自然棲息地」 如何成爲野生動物「樂土」?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李強書記指出:要保留保護村莊肌理、自然水系,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枕水而居,體現江南特色。

瀏河是上海嘉定與江蘇太倉的界河,由於河道的天然阻隔,形成一個島,稱為“瀏島”。

瀏島位於嘉定區華亭鎮雙塘村,東臨長江口,北與太倉瀏河鎮相鄰,島上保留著上海最北的一處“野生動物棲息地”。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該棲息地四面河道環繞,面積93.6公頃,自然生態和植被群落保留較好。經過10多年的保留維護,區域內有各類花木110餘種共計10萬餘株,形成銀杏、桂花、羅漢松、香樟、廣玉蘭、臘梅、紫薇、水杉等林園20個,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充足的食物來源。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 根據監測,該區域有野生動物種類93種,其中鳥類79種、獸類6種、兩棲類3種、爬行類5種。

  • 2009年被列為上海市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鳥兒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是自然環境的“監測員”。島上的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貴賓”和“稀客”到訪,其中有蠟嘴雀、雀鷹、杜鵑、戴勝、翠鳥等多種保護物種。這是自然棲息地的寶貴財富。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如何讓瀏島成為野生動物居住的“樂土”?

結合大調研大走訪,嘉定區華亭鎮調研人員深入瞭解發展現狀,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主要存在三點問題:

  • 綠化種類相對單一。島內主要以高大的森林群落為主,灌叢類型較少面積較小,限制了野生動物、特別是對鳥類多樣性的需求。

  • 河道淤塞水質一般。水體缺少較開闊的水面生境,位於最北端的老瀏河,由於是和江蘇省交界河道,所以造成此河道疏於管理,河內有大量水藻和水葫蘆等植物蔓生,水質較差。

  • 環境保護存在隱患。瀏島周邊有部分建設項目,廢水、廢氣、固廢(含危廢)等缺少嚴格規範的處理設施或管理措施,生態環境存在隱患。


針對各類問題,華亭鎮協同區綠化市容局,召集雙塘村、鎮城建部門、鎮水務所等部門,開展“三跨”問題研討,積極落實舉措,著力打造良好的自然棲息地環境。

一是擴大綠植面積,完善生態體系。

在區綠化市容局的通力協作下,通過細緻研究,對瀏島生態林進行局部改造。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 補植引鳥植物和灌木物種1020平方米。


  • 對老瀏河清理淤泥,拓寬河面1000米,沿岸種植蘆葦、香蒲等植物,增加溼地面積。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 瀏島水閘橋北樹木枯死,及時對樹種進行了更替,同時對河岸進行改造,河坡安裝木樁並種植綠化、草皮。

二是開展河道整治,維護水域環境。

全力推進中小河道綜合整治,通過河長巡查制及鎮河道養護隊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結合拆違行動,拆除河道沿線違法建築。針對村民私設鴨網的問題,及時進行清理,做到水岸共治。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 9月26日,巡查發現老瀏河河道水域內有一亂搭建棚舍,影響河道水系。接報後,雙塘村委立即安排人員現場勘查,獲悉此處是太倉市一群眾捕魚之用,經多方巡查,終於尋得當事人。第二天下午,村委會聯合華亭鎮水務所開展聯合整治,拆除該處違法建築。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三是加大監管力度,消除汙染隱患。

雙塘村與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開展環境巡查,完善健全對高危、排汙企業的監管機制。針對違法排汙企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通過鎮環保辦、城管等聯合整治,淘汰周邊無“環評”手續的企業。截至目前,

瀏島周圍6家高汙染、亂排放企業已全部搬離,區域內沒有工業汙染企業。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此外,針對瀏島周邊的3個村民組108戶農戶的生活汙水排放,也已全部進行納管處理,並單獨建立兩座汙水處理池,有效改善河道水質。

(來源:嘉定大調研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上海最北“自然栖息地” 如何成为野生动物“乐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