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萬強軍兵臨城下,紈絝將軍僅四萬兵馬,卻打的敵軍慌忙撤退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就有“洪都之戰”,元末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關鍵戰役,最後以老朱軍隊勝利為結果。不過,打贏這場戰的,並不是老朱,而是他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的父親,也就是老朱的哥哥朱興隆,在他起兵時已經逝世。所以朱文正小時候就被老朱當做自己的孩子來養。據說朱文正長大後,帶兵打仗很厲害,曾攻打下元朝的集慶路。老朱很高興,問他想要什麼賞賜,想做什麼官職,朱文正就說,等叔父你奪得天下之後,我就能大富大貴了,現在你就給親人封官拜爵的,難以服眾啊!老朱聽後更加喜歡這個侄兒了。

六十萬強軍兵臨城下,紈絝將軍僅四萬兵馬,卻打的敵軍慌忙撤退

1361年,朱文正升任大都督一職,掌管各大軍事。雖然朱文正對軍事有著卓越的見解,但是他更多時候卻喜歡花天酒地,縱情聲色,不過因為他是老朱的侄子,大家都不敢說他。

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在贛江與翻陽湖交界處,在古時候就有極高的戰略意義,是兵家的必爭之地。老朱佔領江西一帶之後,叫朱文正守衛洪都,此時陳友諒勢力主要集中於長江中下游一帶。陳友諒之前曾經與老朱數次交鋒,意圖吞併老朱勢力,但都沒有結果。

六十萬強軍兵臨城下,紈絝將軍僅四萬兵馬,卻打的敵軍慌忙撤退

在公元1363年這一天,陳友諒出兵洪都,親自帶兵六十萬,勢要拿下洪都,不佔城不撤軍!而洪都的兵力卻只有四萬!剛好這個時候老朱正與張士誠打仗,無暇顧及洪都的戰事,於是他下了命令,要求朱文正無論用什麼辦法,都要誓死守住洪都,等待他的大軍救援。

朱文正得令後,一改平日紈絝的性子,迅速集合洪都各個將領,召開緊急軍事會議,點齊兵馬,隨後馬上結合各個城門的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兵力去防守。等這些工作做完後,陳友諒軍隊已經到了城樓下了,於是,四萬軍隊對上六十萬士兵,一場艱辛的拉鋸戰開始了。

六十萬強軍兵臨城下,紈絝將軍僅四萬兵馬,卻打的敵軍慌忙撤退

由於人數差距太大,守衛洪都的明軍都是不要命的打,生怕退後一步洪都就失守了。朱文正為了鼓舞士兵,也親自上場殺敵作戰。當時明軍的將領裡有個叫鄧愈的,他擅長使用火器,也就是火統。火統原叫火槍,經過宋元兩朝的改進,已經可以大規模投入軍中使用了,只是因為操作麻煩,很多人包括陳友諒的軍隊都懶得裝備,偶爾才使用一下。

所以在元末的軍隊混戰裡,真正將火槍的作用發揮出來的,只有明軍。在這次戰役裡,明軍用火槍不斷掃射已經攻入敵軍,給敵軍以極大的威懾。但是敵軍數量實在太多,明軍就算有火槍也力不從心了。這時候朱文正正確分析戰況局勢,一邊命令明軍奮死作戰,一邊叫人去把被破壞的城牆修補好。

六十萬強軍兵臨城下,紈絝將軍僅四萬兵馬,卻打的敵軍慌忙撤退

如此死守85天后,陳友諒大軍見攻城無望,慌忙撤退。另一邊老朱打敗張士誠,率20萬大軍,在翻陽湖與陳友諒決戰,陳友諒兵敗,全軍覆沒。洪都之戰,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改變了天下局勢,從此再也沒有人是老朱的對手!而造就這一切的,正是朱文正!

可是,因為戰後老朱沒有及時封賞朱文正,朱文正心有不甘,整日無法無天的,老朱就派人責罵他。朱文正後來打算投靠張士誠,中途被老朱發現了,老朱本想處死他,最後是在馬皇后勸說下,改為囚禁,沒多久就去世了。

這個原本還可以在戰場上發出耀眼光芒的將軍,就這麼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的軍事才能不能否認,但他性格卻過於乖張,品行不佳,不懂做人,這些性格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