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閱讀需要寬度與深度——我的2018年6月書單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作者

魏延安

  • 三農學者、農村電商專家

  • 商務部農村電商專家

  • 國務院扶貧辦電商扶貧專家

  • 團中央青年電商創業導師

  • 中共陝西省委理論講師團專家學者

6月讀完的5本書,要說互相之間沒有什麼直接關聯。但讀後仔細一琢磨,還是有一些共同特點,就是每一本書幾乎都是閱讀寬度與深度相交織的產物,就像沒有足夠的長度與寬度就不可能形成大的面積一樣。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廣泛的閱讀領域和深刻的閱讀理解來支撐,就不會有這些綜合性、跨界性著述。走過6月,上半年的讀書總量定格在29本,平均還是一週讀一本的節奏,一切按計劃進行,也是在按習慣前行。

《人類群星閃耀時》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1.《人類群星閃耀時》,(奧)斯蒂芬·茨威格著,潘子力、高中甫譯,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關於若干名人和重要歷史時刻的記述,雖然得出的歷史規律結論——偶然性因素決定歷史方向值得探討,但如此優美的文字確實讓人震撼。

讀這本書的最大感覺是,文采飛揚,既有詩意的境界,又有澎湃的激情,讓人激動不已。這一種閱讀感覺,好些年前讀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時有過,再早就是讀郭沫若的話劇《屈原》。而且作者能以不同文學形式來表達,像托爾斯泰的最後時刻就是以別出心裁的話劇形式展現的,心理描述、人物對白等十分精彩傳神。

當然,書中也不出意外地保持著西方高人一等的姿態,特別是對美洲新大陸發現與征服過程中對印第安人的殘酷殺害,那1500萬死去的冤魂又該屬於哪一個上帝?

《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2.《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徐明星等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區塊鏈絕對是近期傳媒中的高頻詞,似乎今天誰不談區塊鏈就跟不上形勢似的,其情形直追2015年的VR、2016年的人工智能和2017年的新零售。

看過此書,大體明白,區塊鏈就是一種互聯網上用數字技術組合的分佈式賬本,其技術原理可以廣泛用於金融、防偽、信用、私密交易等多種場景,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而已。

然而,比特幣快速上漲的事實讓無數人以賭徒式的心態湧入“幣圈”,有的確實是不明就裡在跟風,有的卻是明白裝糊塗想割一些“韭菜”,還有的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繼續換了馬甲搞“龐氏騙局”。

只能說,湊熱鬧的事,出問題的概率往往比較大。等冷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說區塊鏈的明天會怎樣,就像現在已經冷清的VR。

《毛澤東的書單》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3.《毛澤東的書單》,高海萍、張雲燕著,新華出版社出版。

以前讀過《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主要是以毛主席讀書的領域來分別介紹偉人的讀書故事,比如讀歷史、讀經濟、讀哲學等。這一本則以時間軸為脈絡,系統介紹毛主席從青少年到與世長辭之間活到老、學到老的讀書故事,像《資治通鑑》的編年體一樣。

從這種時間軸看,就讀湖南師範、延安革命時期是毛主席讀書最多的時期,從而奠定了青年毛澤東的出類拔萃和延安時期的革命理論成果豐碩。

今天我們才引入終生學習的西方理念,實際上中國的先賢們一直在踐行著終生學習理念,我們目前只是缺乏繼承的勇氣,或者數典忘祖。

《花間一壺酒》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4.《花間一壺酒》,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在書架上放了近十年之久,今年才得以當作休閒書讀完。

十年前,正是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催熱國學的時候,本書作者也是受捧者之一。不過本書不是其學術作品,也不是國學科普讀本,而是隨筆雜記。

讀其書,博學讓人敬佩,觀點鮮明而富有個性,也常用雜文的寫法,嘻笑嘲諷之間有文章。書的內容較雜,有的是考古,有的是辨史,有的是借古諷今,有的是不平則鳴。閒來無事,翻上幾篇,權當休息,也是感覺不錯的。

《從歷史看管理》

魏延安:阅读需要宽度与深度——我的2018年6月书单

5.《從歷史看管理》,許倬雲著,新星出版社出版。

我近年讀許先生作品較多,對其深厚的學術功力和深入淺出的文字能力深為歎服。

比如他講臺灣歷史,兩百多頁已經明明白白,學術上是嚴謹的,但表達是大眾的,非常好讀,不像一些學者的作品,沒有專業背景壓根讀不懂。而且其概況能力超強,像其《說中國》,講為什麼中國文明沒有中斷,因為是以地緣、血緣為紐帶的複製式擴張,文化根深蒂固,最典型的就是《射鵰英雄傳》中楊康母親的故居情緒,再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本書則是作者在大陸演講的分類整理,是20年前舊作的新編。

當年作者謙虛地說自己講不了管理,只能講歷史,但正如張維迎在序中所說:“我們不能只從國外引進管理知識,我們必須發掘中國古人的管理智慧;不僅要洋為中用,而且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許先生縱橫古今,將中國歷史上的管理之精粹娓娓道來。”必須承認,管理在中國的歷史中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鑑,也有許多方面更適合中國人的實際。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六日夜寫完)

(本文圖片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