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把脉中国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

近日,《人民日报》做了一个整版特别报道,标题很宏大,也很正能量:“打牢中国工业的基石(把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该文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很值得深思,我国工业基础能力还不强;工业企业创新以及支持创新的风险由谁来承担,是核心问题。

《人民日报》把脉中国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分赴广东广州和深圳、山东青岛和潍坊、湖南长沙和株洲等三省六市,详细调查了100家企业,得出了如下结论:

我国部分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仍存瓶颈制约,一些工业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工业基础须进一步夯实。

《人民日报》把脉中国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



发现问题

调查中企业反映的问题很真实,相关企业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1.盛瑞传动财务总监李昌安:

在我国汽车产业中,自动变速器的实力较弱,关键就在于许多核心部件仍无法生产。企业亲自上阵,在潍坊建起产业园,吸引零部件厂商入驻,从零做起一道研发,耗费了大量资金和时间。

2.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粘君来:

冷链运输过程中,机器一旦发生故障,货损率很高。尤其在海运领域,对大功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一台冷机的价格约占整个冷藏集装箱价格的50%。为了能摘取海运冷机这一“明珠”产品,企业已潜心研发了8年,但仍未攻克关键技术。

3.主营重型卡车车桥产品的青岛青特集团总裁助理张曰宗:

当前不少下游汽车企业的工艺水平并不弱,但钢材等原材料供应却存短板。同样型号的齿轮钢、轴承钢,就算国内顶尖厂商生产的,品质与国外比也有一定差距,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较大。

4.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

公司所属的双金属带锯条行业80%以上原材料靠进口。这是因为国产原材料质量可靠性欠佳,性价比没有优势。现在下游行业越来越细分,细分行业可能利润可观,但用钢量不大,致使上游大型钢企很难下决心搞研发,而小钢企又缺乏研发能力。

5.中船重工柴油机公司副总经理杨小强:

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进口锻件材料和加工设备锻造出曲轴这个船舶柴油机的核心部件,但质量与价格依然比不上一些制造业先进国家。

6.飞亚达集团董事长黄勇峰:

受精密加工工艺能力制约,国产机芯的质量和稳定性不理想,无奈之下,飞亚达只好到海外设立制造基地、将业务向上游延伸,自己做起机芯,但由此也推高了成本。

结论:《人民日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阻碍中国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困难中,创新以及创新的风险谁来承担是核心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创新研发的时间、资金成本和技术人才的缺乏。


分析问题

对于调查报告里阻碍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困难中,工业基础能力落后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市场需求不振也不是企业可以左右的,资金信贷遇阻多与企业本身规模效益和银行政策相关。成本高企包括内容丰富,有些也是市场行为,企业无可奈何。而技术人才缺乏、工业信息融合程度低和方向感差的问题,其实企业都是可以主动寻求解决之道的。

在诸多问题中,有73.08%的企业面临缺乏技术人才的问题,可以说是阻碍大多数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而从根本上来说,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业化水平低和企业方向感的问题其实都是缺乏人才的问题,只是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区别罢了。

这样说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下面给大家讲一个小案例,你就会豁然开朗:

2013年,有一位机械制造上市公司老板王总,计划在公司全面推行自动化制造升级,虽然前期投入了两百万,但是只能算试错成本,对于自动化还是没什么概念。后来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往江浙沪一带参观了很多当时所谓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企业,但是调研的结果让他很沮丧。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比较成型的企业,更没有形成所谓的自动化升级产业。兜兜转转之后还是毫无头绪,更别说有什么参考价值了。最后王总决定自己带领团队探索,包括在网上找一些视频资料学习等,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总在一个行业会议上结识了卫士蓝。谈及企业发展时,王总道出了他在信息化自动化路上的走得相当艰辛,有时甚至想放弃。卫士蓝当时正在为另外一家外资机械制造企业寻找技术部长职位,其中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目标候选人很适合辅佐王总进行自动化制造产业升级。与王总深入沟通之后,王总当时就决定与卫士蓝合作,希望卫士蓝可以将人才推荐给他。

人才到位后,又将自己的团队带到企业,使企业较快速地陆续上了ERP系统、MES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设备运维系统、销售系统等等,该企业经历了一个从0-1的艰难过程,但是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影响却是革命性的,几乎在企业运行模式上起到了颠覆性的改变。这就是人才的力量。


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院院所等多方力量,推动产业上下游之间、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之间加强对接,形成合力,久久为功,使从技术攻关到产品应用的产业链条更加顺畅;需要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用之间形成联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瓶颈。

但是解决众多企业的根本问题还是要从企业自身出发,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人才解决方案。卫士蓝专业服务生产制造业二十年,对于行业高精尖技术工艺相关高端人才的储备相当丰富,是企业解决人才解决方案的不二选择。 转自公众号卫士蓝高端猎头(ID:wsl-headhun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