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知行微課堂」校園欺凌始於我們,也將終於我們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上期課程回顧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看到穿著校服的學生們,大家常常容易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在校園的日子是多麼美好純潔,不用“買房買車娶老婆”,不用“養老養小還貸款”,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也沒有那麼多的壓力,最重要的是,在校園能收穫友誼以及保持一顆純潔的心。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記住的只有那些美好,而那些不美好往往被大腦選擇性的遺忘。比如,離開校園以後,你突然發現,曾經恨得牙牙癢的人似乎也不是那麼可恨;曾經給人起過的“花名”,想來也覺得自己滑稽;曾經傷害過的人,如今也覺得自己缺德。看著曾經做過的缺德事,想來只覺得自己幼稚可笑,卻從來沒想過帶給別人的傷害有多大。在被欺凌的同學眼裡,校園就不是一座圍城,而是一座墳墓,他們奮力掙扎著想出來,從不想再進去,更不想去回憶!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曾經做過什麼過分的事嗎?給同學起“外號”?聯合大家孤立同學?傳播同學的謠言?毆打?謾罵?這些都屬於校園欺凌,校園欺凌就是指,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學生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或誹謗,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學生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實施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

校園欺凌的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壓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而校園霸凌所帶來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校園欺凌不只發生在校園,校園欺凌也可能發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聯網上。隨著科技進步,通信軟件、網絡論壇、微博等交流平臺也成為欺凌事件的發生場所,欺凌者用網絡或電信設備以文字和多媒體長期、反覆攻擊受害人,稱為網絡霸凌。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首先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讓大家能更深切感受校園欺凌的危害以及後果。

01

案例一:一名女生慘遭十人欺凌暴打

2015年4月24日下午。一名漳州市薌城區北斗中學的小女生,上學途中被5個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裡群毆,並被扒光上衣。事發之地在北斗草亭佛祖廟旁,與北斗中學僅一牆之隔。受害女生當時雙手拽住自行車,被四五個女孩強行掰開,然後拽進巷子,後來圍觀學生越來越多,有20多個。這一幕被一個洗車的車主看到了,他跑過去一看,“四五名女孩對著一名女生,又是腳踹,又是扒上衣、內衣,還揪她的頭髮往鐵門上撞,旁邊還有圍觀者拿手機拍照”。

令人心寒的是,圍觀者沒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聲“救命”。那名車主趕緊喝令她們停止打人,但這時女生已被打了3分鐘,她的上衣、內衣都被扒光了,車主趕緊將上衣遞給那名女生穿上,而其內衣直至昨日仍遺留在現場。那名女生被嚇傻了,蹲在地上一動不動,她手上、後背都流血了,褲子也被扒下來一截。

事發後,受害女生小紅的父母趕到後報警,經查,打人原因很簡單,就是聽說誰說了誰壞話,然後幾名女孩子糾集一些網友共10人,在小紅上學途中堵住她。10人都是非在校生、未成年人,有7名女孩,3名男孩,有的是被打女生的小學同學,有的在務工。打人者是5名女孩,其他5人在圍觀,旁邊還有一些人在拍照。受害者小紅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去上學,在家療養。

02

案例二:15歲少年不堪同學欺凌自殺身亡

事發前一個月,原本在校寄宿的陶某某突然回到家中,在父母的再三詢問下,他告訴父母自己是由於受到同學欺凌才回家的。一番責罵後,第二天一早,任某某就將陶某某送回了學校,而班主任老師也並沒有詳細詢問孩子逃學原因,在讓逃課回家的陶某某寫了份檢討書後,此事就算作罷。

可是一個月之後陶某某再次逃學,而這次,陶某某並沒有回家。原來,陶某某逃學後來到西寧大廈附近的一家飯館,稱要在這裡打工。老闆看到孩子還穿著校服,便覺得事有蹊蹺。經過詳細詢問後才得知,孩子是由於長期在校受到同學欺凌,所以才逃學在外。好心的飯館老闆收留孩子後便給任某某打了電話,讓其領走孩子,並在電話中告知了任某某孩子逃學原因。回到家後,任某某再三勸說孩子不能逃學,陶某某也答應了母親。在家休息了兩天後,任某某決定六月一號將孩子送往學校。任某某怎麼也沒有想到,陶某某會以如此極端的方法結束一切,她也沒有想到,孩子承受的心理壓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大人們的想象。

陶某某的第一份遺書是與同學之間的對話,大致內容就是選擇怎樣的自殺方式會減少痛苦。看得出用結束生命來結束痛苦的想法已經不止一次浮現在了陶某某腦海中。

而從第二份寫給班主任老師的遺書中,家人隱約知道了這些痛苦的根源。“有一次不小心踩到了同學張某某的襪子,張某某便讓陶某某買一雙新的,要五元錢。小張還說每星期漲8元錢,現在是34元錢。昨天晚上小張打了我一頓,現在我感到頭暈眼花,希望老師通知雙方家長到醫院檢查解決,不要告訴張某某是他說的。”

陶某某的第三份遺書是寫給老師,父母和弟弟的,在這份血跡斑斑的遺書上陶某某寫道:你們的學生、孩子、哥哥對不住你們,我因受不了幾名同學的欺凌,所以選擇離你們遠去了。遺書中,陶某某講述了被同學欺凌的種種遭遇。拿飯盒,打開水、洗飯盒、倒洗腳水、洗頭,甚至是毆打。從這三份遺書和圖畫上可以得出,陶某某非常恨欺凌他的幾名同學,而且是由於長期受到欺凌,不堪侮辱,所以選擇輕生。三份遺書一字一句,訴說著一個少年心理上遭受的侮辱與委屈。

從上面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校園欺凌對被欺凌者造成生理心理等不同程度的傷害,而欺凌者卻不以為意,仗著自己是未成年,可以逍遙法外。如果大家有這樣想的,那就錯了!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校園欺凌呢?被欺凌者應該如果自救?老師應該如何管理班級,避免校園欺凌的現象出現呢?

01

校園欺凌出現的原因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1.青春期獨特的心理特徵。青春期的中學生身體處於快速發育階段,精力和體力都比較旺盛,有時需要對外發洩自己多餘的能量,但心理上還不成熟,有時為了“面子”將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和不滿發洩到他人身上。

2.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很大影響,很多家長沒有辦法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甚至會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致使青少年容易錯誤地宣洩情緒。

3.同伴團體的影響。人都有合群性,對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在團體裡的歸屬感非常重要,因此同伴的影響對青少年的行為影響也非常大。

4.大眾傳媒的不良示範。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影視、圖書、網絡等大眾傳媒對暴力行為的大肆渲染,會增強他們的攻擊性。

5.學校道德教育缺失。當下的應試教育使得學校老師的重點關注一直在成績上,因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也沒有投入精力關注校園欺凌事件。

02

作為被欺凌者該怎麼做?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避免衝突。對於那些平時就很霸道的同學,要讓孩子儘量遠離,不要去招惹他們,儘可能不要與其他同學有衝突,起碼不能自己去挑起衝突,如果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報告老師,讓老師處理。

和其他同學一起回家。回家如果總是一個人,容易成為校園欺凌的對象,所以,放學的時候最好是能幾個同學一同回家,路上不要玩耍,直接回家。

鍛鍊體格。

在平時應多做運動,讓自己的身體強壯起來,一般侵犯者都是找那些身體瘦弱的人,他們都是欺軟怕硬的,最好是進行自衛訓練,或者也可以學跆拳道等,這樣就不怕被人欺凌了。

不要默默忍受。如果不慎遭到欺凌,不要默默忍受,要不然只會讓侵犯者變本加厲,這個時候要懂得反抗,如果在公共場合被脅迫,可以嘗試向路人呼救,如果已經被帶到封閉的地方,則要學會迂迴戰術,可以假裝迎合對方,然後伺機逃脫,事後一定要告訴老師、家長。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唯一的就是麻痺對方,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尋找機會逃走,而不是準備在那兒忍受一切。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懾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捱打。自衛的原則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樣起一個震懾作用,以行動告訴對方我們不是軟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軟怕硬,若看到欺負對象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而如果被欺負者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攻擊行為,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如果反抗後對方仍未停止攻擊,應該在自衛的同時大聲呼救求助,並且尋找機會逃走,保護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03

面對校園欺凌,老師該怎麼做?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教育的目的除了是讓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以外,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會在社會上與人相處,而與人相處的技能唯有自己親自去探索去經歷才能獲得。成人在孩子學習社會技能的過程中所起的角色是輔助孩子們自己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將自己的辦法強加給她們。就像游泳教練的角色是讓孩子學會自己游泳,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游泳。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不要問“為什麼”。當孩子打人或是將新買的書給撕了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幹?” 但是,這樣的問題往往無法幫你找到真正的答案,因為辦了壞事後人的本能是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一旦家長問了“為什麼”,孩子就會順著思路來給找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並不一定是孩子有意撒謊。(你可以想象,如果哪天你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了,孩子問你為什麼,你是不是第一反應就是“你太吵了”或是“誰讓你不聽話?”,而實際上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你自己太累了)

對於施暴者,應該問這麼幾個問題:

“發生了什麼?”

“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想的是什麼?”——而不是你為什麼這麼做。

“你知道這件事情對xxx造成的影響嗎?”——問這個問題是引導施害者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從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

“你打算如何做,才能彌補對xxx造成的影響?”——這個問題很重要,這是引導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此發問,不帶任何主觀判斷,僅僅是引導孩子自己梳理出事情真相,並且找到問題解決辦法,孩子的注意力會從“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轉移到“我的行為究竟有何影響,我該如何彌補。”

而對於受害者,老師應該這麼問:

“發生了什麼?”

“這件事情對你有什麼影響?”

“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最難接受的是什麼?”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校園暴力(包括嚴重的身體暴力,還有被孩子隔離、被取外號等冷暴力)對孩子身體的影響遠遠低於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響,而後者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動力來源,老師需要孩子自己將心底深處最難以承受的事情表達出來。

“你覺得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你才可以完全接受呢?”老師可以要求施暴者自己提出解決方案,而受害者有權接受或否決這個方案。

總之,處理校園暴力問題的核心原則和方法就是:

1.保護受害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為關鍵,遠遠比解決身體上的傷害重要(所以,如果自己孩子受到欺負,千萬不要再跟他說“你怎麼這麼膽小,他打你了,你打回去啊!”)

2.讓肇事者明白並且體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後果,是他因為懊悔而停止不良行為,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

3.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而不是依靠大人的權威地位代替他們解決問題。

04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該怎麼做?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首先,一定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會孩子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

許多遭受校園霸凌的孩子在第一時間會自我懷疑,認為真的是自己不好,才會受到欺負,這會讓校園欺凌的情況持續存在。實際上,校園欺凌尤其容易發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負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很多情況是,有些家長在家中打壓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順從,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很有可能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面對霸凌勇敢面對、保護自己。

家長在孩子被欺負時需要親自出面,採取行動,聯繫老師,要求老師和學校有所作為,教育懲戒欺凌孩子的學生,而決不能聽之任之,任由孩子遭受傷害。

其次,幫助孩子學習識別和建立有益的人際關係,對抗人際孤立和欺凌。另一類容易遭受校園欺凌的孩子,是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際關係的能力。如果孩子遭受欺凌,而仍然能和班裡的一些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就會對校園欺凌的影響產生很大的緩衝作用。家長也需要和孩子解釋,某個同學的孤立和排擠可能是出於嫉妒或其他動機,但並不意味著不能和其他同學建立好的關係,讓孩子對合作夥伴關係抱有合理的預期和期望。

家長們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友間的社交活動,營造環境提供機會讓孩子參與同伴社交,耳濡目染,會對孩子上學後的人際適應產生良好的影響。如果察覺孩子性格有些孤僻,缺少有意義的合作伙伴關係,一定要及時的干預和治療。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校園欺凌不僅會給同學們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更給他們的心靈烙下了深深的傷痕,也不可避免的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以及健康成長。那麼,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反對暴力,遠離暴力,共建和諧校園,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健康成長。讓校園生活成為每一位同學的美好回憶,還校園一片淨土!讓校園欺凌終於我們!

下期課程預告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蘇曉航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註冊的家長導師/學校導師

兒童學習潛能測評師、學校老師培訓師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親自帶導的全球12名導師之一

珠海電臺新聞特約評論員

講座、課程被珠海特區報、珠江晚報等官方媒體多次報道

服務了60000多家長、30000多孩子和1000多名在校教師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談“性”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2018年9月18日20時

講師題目及提綱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談“性” :

一、與青春期孩子談“性”,家長需要具備知識

二、與青春期孩子談“性”,家長意識要到位

三、與青春期孩子談“性”,家長需要掌握“談”的技能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進群方式

(一)微課堂二維碼:

(二)直接搜索添加小助手微信號:happyrider-pd

「学·知行微课堂」校园欺凌始于我们,也将终于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