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作者 / 舍兒


“鹿晗演唱會門票跳樓大甩賣,1000價位賣500,500價位賣200”

日前,黃牛在朋友圈放出消息,稱鹿晗演唱會門票砸手裡了,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偶像不要隨便公開戀情。

2018年,流量效應在影視市場大規模失效,聽聞鹿晗黃牛票事件後,又令人不得不懷疑,流量歌手是不是連演唱會票房都撐不起來了?那演唱會市場的霸王又應該是誰?

鹿晗演唱會門票跳樓大甩賣的真相

但根據現場情況來看,鹿晗在3萬人場館的工人體育場舉辦的演唱會上座率是十分不錯的,那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購買了甩賣的黃牛票呢?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鹿晗的粉絲表示:因為蘆葦堅決杜絕購買黃牛票,因此黃牛手裡的門票才會積壓。

跳樓大甩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鹿晗接連在杭州、北京開的兩場演唱會,均是在開票半個月後官方售票渠道大麥網依然有餘票。

對於鹿晗這樣的頂級流量來說,人們理所應當的認為他的門票應該三分鐘內售罄,黃牛價炒到兩三倍……如果沒有達到這樣驚人的效果,那麼大眾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明星是不是已經糊了?

與鹿晗在2016年舉辦第一場演唱會時的一票難求相比,如今的情況聽起來的確不容樂觀。但需要注意的,鹿晗兩年前的演唱會是中型場地。2018年的工人體育場開場座位卻是3萬以上的大型場。

要知道有能力舉辦 萬人演唱會的歌手必定具有一定號召力,若非如此完全可以選擇隔離5千人的工人體育館。且無論觀眾從什麼渠道獲得門票,鹿晗演唱會最終的上座率依舊是可觀的,這就證明至少在現在,鹿晗的確有資格舉辦5萬人演唱會。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就偶像出身的歌手來說,吳亦凡、張藝興因音樂作品數量少至今未舉行過正式的個人演唱會;黃子韜近幾年陸陸續續舉辦過幾場千人演唱會,看臺售票情況一般;TFboys每年週年演唱會的門票秒空,且前排門票被炒到5萬加,但是集結了3位頂級流量的粉絲;今年剛剛出道的nine precent在幾月前舉辦的演唱會售票情況還算不錯,但也沒能達到場場爆的效果。

相對來說,在偶像藝人中,鹿晗已經算是最有演唱會票房號召力的solo歌手了。至於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料中的秒售空?那是因為,除TFBOYS這種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夠集結幾萬名粉絲又擁有國民度的藝人之外,演唱會票房並不完全依靠粉絲,還需要路人來買單。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作為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的主要娛樂方式之一,演唱會的受眾群體是大眾,並不侷限於粉絲。粉絲看演唱會是為了見偶像,路人看演唱會則是為了聽音樂。

國內規模最大的演唱會主辦方之一達意美施的CEO劉嘉良曾對網娛觀察說過,目前演唱會市場是否能夠賺錢取決於兩點,一是觀眾對歌手作品的熟悉程度,二是觀眾對歌手的認可度。

擁有大量傳唱度極高音樂作品的歌手,即使他們的粉絲活躍度或許比不上流量明星,但幾乎所有具有觀看演唱會需求的觀眾,都會率先選擇去聽他們的演唱會。

日前,CCTV央視15在2018年中國現場音樂大會上公佈了2017年演唱會票房排行榜前十,依次是張學友、周杰倫、五月天、張惠妹、鄧紫棋、譚詠麟、田馥甄、汪峰、薛之謙、梁靜茹。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一方面因為這些歌手的國民度較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在去年的演唱會場次也比較多。總的來說,張學友、周杰倫、五月天、陳奕迅、林俊杰的演唱會在國內的成績是最強的。

張學友從2016年至今共舉辦過234場演唱會,華語樂壇無人能敵。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三線城市,門票都能在開票後的一週內全部售空,上座率幾乎100%。在張學友演唱會現場不但有機會偶遇明星,更能屢次捕捉逃犯為國立功。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周杰倫、五月天也同樣是年年都在開巡演的歌手,且幾乎每場演唱會選擇的都是萬人級場地,在一線城市甚至連開3天都能達到90%以上的上座率。比如五月天連續三年都在10萬場地的鳥巢接連舉辦三天演唱會,手速慢的觀眾依舊很難在正規售票渠道搶到門票。

林俊杰於今年舉行了時隔2年的巡迴演唱會,且選擇的只是中等規模的場館,每場門票都是秒售空,黃牛票價位炒到3-5倍。

除這些演唱會市場經久不衰的港臺歌手之外,內地歌手也在近幾年持續發力。綜合規模、場次、上座率來看,目前內地演唱會票房成績最好的歌手當屬薛之謙、張傑、華晨宇三位。

薛之謙在翻紅後與去年舉行了第一輪巡演,每場售票前半小時大麥網都陷入崩潰狀態,達到一票難求的效果。今年二輪巡演薛之謙選擇在5萬人左右的體育場舉行,第一時間搶票成功的概率很大,但如果3天后再搶就未必會有了。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華晨宇作為享有流量待遇的實力派歌手,演唱會票房也同樣傲人。但因華晨宇的音樂不適合傳唱,前幾年的黃牛票也是打折售出。在今年年初《歌手》開播之後,華晨宇路人緣直線上漲,今年在鳥巢連續舉辦了兩天演唱會都沒有打折門票可以買。

另外新人歌手毛不易因在選秀時期就接連有音樂作品出圈,他今年的上海演唱會和北京演唱會也在短時間內售罄,成為近兩年內歌曲傳唱度、演唱會票房最高的選秀歌手。

除上述歌手之外,部分一線“修仙”歌手時隔N年再開演唱會同樣能夠引發票房轟動。比如王菲在2016年舉辦的單場演唱會官方票價都是1800-7800之間,依然惹歌迷瘋搶,上座率爆滿。劉德華時隔8年在香港連續舉辦20天演唱會卻是一票難求。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另外,女歌手的演唱會市場相對來說弱於男歌手。近幾年內舉辦過數場演唱會,且上座率超過80%的女歌手包括張惠妹、田馥甄、張韶涵、鄧紫棋、李宇春、林憶蓮等,基本上只要想聽都能夠買到原價或降價票。

總而言之,無論門票好搶與否,能夠連續舉辦數十場演唱會的歌手,絕大多數都是擁有經典作品的。對於歌手來說,不管賣出一張票還是一萬張票,“唱酬”都是由主辦方在簽約時就已支付的。而門票最終所賺的錢歸主辦單位所有,若是賺不到錢的話,也不會連續開唱。

流量明星如何造就演唱會高票房

雖然演唱會的票房擔當無一流量入圍,但流量的演唱會也同樣很賺錢。

只不過與經典歌手相比,大多數流量賺錢的前提是舉辦的場次少,規模小。比如李易峰、許魏洲這類有強大粉絲團體,但無傳唱歌曲的歌手,演唱會頻率應控制在一年1—5場,且是萬人以下的中小規模。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因為對於沒有經典作品的歌手來說,會為他們買單的觀眾大多數都是粉絲,甚至許多粉絲會選擇場場追,造成觀眾大量重合的情況。在場次少場館小的情況下,流量歌手的粉絲就可以撐得起票房,還可以以此作為宣傳點。

但若讓鹿晗、李易峰按照周杰倫的規模舉辦演唱會,那麼在幾場之後必然會賠錢。

據悉,主辦方在決定打造個人演唱會之前,會進行內部評估與市場評估,預測該歌手究竟能賣出多少票。最主要的是互聯網數據,其中過往銷量數據是主要參考項,因此張學友、周杰倫、林俊杰一類的歌手無疑是最搶手的。


誰才是演唱會市場真正的流量擔當?


而對於沒有過往銷售數據的新人來說,就只能評估粉絲數量與粉絲粘度。但近幾年網絡數據的水分越來越高,因此評估也會有失敗的情況。對於無法精準判斷票房的歌手,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在一線城市開一場中小型演唱會檢測票房。

事實上,流量明星舉辦演唱會的大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粉絲,只要演唱會辦的真誠,明星唱的開心,粉絲願意買單,倒也沒有必要和作品型歌手做比較。

個人演唱會剛剛興起時,只有知名歌手才有資格舉辦演唱會,大眾也十分捧場。但如今可供觀眾選擇的越來越多,據數據顯示僅2017年全國就有1815場演唱會,究竟誰更有演唱會票房號召力,真的只能看作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