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瀘州(下)——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十一

諸葛亮在瀘州(下)——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十一


四、孔明印

諸葛亮在瀘州(下)——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十一

諸葛亮在瀘州(下)——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十一

在瀘州市的西南部(瀘州市有兩個叫水中壩的地方,一個是江陽區華陽鄉水中壩,江陽區(原屬於合江縣)彌陀鎮水中壩,筆者個人認為該故事應該是的彌陀鎮的水中壩,歡迎有考證癖的來指正),有一個風景迷人的河心小島,叫水中壩,壩呈園形,據當地人講,它是孔明的帥印變的,再大的洪水也淹不著它。

原來孔明從瀘州渡江南進後,不久就平定了南方的廣大地區。他不但極力安撫少數民族,還給少數民族派去了大量能工巧匠,幫助他們治理家園。

可是,一些少數民族首領對孔明還是不相信,大軍剛走,就組織判亂。孔明深知,要治理好南方,必須使他們明白我們不是為了控制他們,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才行。因而在第二次平南後,他除了應允少數民族首領的要求,留下了一些懂技術的人幫助他們搞生產外,其餘人員,就全部隨軍一齊撤走了。為了表示他不再起兵重返的決心,起程那天,他當著少數民族首領們的面,把帶兵帥印丟到了河裡。這時,那些受少數人蠱惑的人才明白,孔明是真心幫助他們的。於是便一起跪下,表示永遠和蜀漢和好,此後南方便平定了,而那顆象徵和平團結的帥印,卻在不久以後,變成了一座綠草如茵的小島。就是今天的水中壩

五、孔明碾(筆者沒有找到這個古蹟具體地方,又看到又知道的瀘州朋友告知感謝)

離長江不遠的納溪區合面鄉有一砣大石頭,很象碾子,據說這便是孔明碾制火藥時用的碾子。

古時候,合面一帶運輸很困難。為了保證平南戰爭的勝利,孔明就地取材,在南方新建了很多兵器廠,專門製造兵器。由於兵器充足,平南進展很快,不久南方便平定了。

孔明深知民族團結之重要,為了向少數民族表示自己希望和平的決心,在軍隊即將撤走時,便當著少數民族的面,把所有的軍器設施都毀了。當只剩下山頂上那個用來碾火藥的大石碾時,執行官問怎麼辦?孔明說: “把它掀下山去吧!”眾人一聲吼,石碾便滾下山去,停在一個石灘上不動了。

至今,這神奇的大石頭還一一動不動地釘在那裡,人稱孔明碾”。

六、諸葛亮銅鼓

諸葛亮在瀘州(下)——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十一

萬曆元年,四川敘州土司都掌蠻叛亂,劉顯率官軍十四萬討之。“克寨六十餘,俘斬四千六百名,拓地四百餘里,得諸葛銅鼓九十三”。土司泣曰:“鼓聲宏者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號稱王。鼓山顛,群蠻畢集,今已矣。”鍋狀如鼎,大可函牛,刻畫有文彩。相傳諸葛亮以鼓鎮蠻。鼓失,則蠻運終矣。——摘自《明史劉顯傳》

清,薛福成 《振百工說》:“ 諸葛亮在伊尹伯仲之間,所制有木牛流馬,有諸葛燈,有諸葛銅鼓,無不精巧絕倫。”亦省稱“諸葛鼓”。清,趙翼 《關索插槍巖歌》“荒村處處瘞銅鼓”自注:“蠻村多銅鼓,皆雲諸葛鼓也。”以上是關於諸葛鼓的記述。

那麼我們瀘州市原來文館所裡保存了幾隻樣式十分別致的古代銅鼓,傳說,是當年諸葛亮南征時留在瀘州的,難怪以前忠山上還有諸葛亮武候祠的遺址呢。可惜現在忠山公園沒有把武侯祠恢復,我覺得這算是我們比較失策的地方。希望以後有識之士可以吧。不能只是成都有啊,這些歷史古蹟真的不該遺失了。

好閒話少敘,書歸正傳。據傳,當年諸葛亮統兵十萬進入了川滇黔崇山峻嶺的不毛之地後,卻寸步難行了。為什麼呢?因這兒山高、谷深、路險,給大軍前進帶來了重重障礙,軍隊進入此地一日難行三里半路程。真是“隔山能說話,相見要三天”。加上道路不熟,又是大隊人馬作戰,所以開路的大將魏延連連叫苦,(突然想到李白的蜀道難,那時候的瀘州是怎麼原始哦。還好現在建設的不錯,得感謝歷代瀘州人民得辛勤付出。)

這個魏延就一日三次飛報丞相,以求進軍上策。諸葛亮也為此事憂慮,一時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一會兒趙雲又來報,連日又遭到各寨首領的襲擊,軍隊傷亡很大。諸葛亮更加悶悶不樂。

幾經運籌,諸葛亮決定出兵,先除掉路途中南蠻各寨,清除阻攔之敵。

一日,諸葛亮升帳調兵,攻打南寨。哪知,軍隊離寨門還有三里路時,寨中就傳出一陣悶鑼聲,鑼聲傳出十里外。一時間,東寨、西寨、北寨的人一齊來了,一下子就聚集了上千人馬。各寨首領帶領軍隊前來助戰,一個個弓上弦,刀出鞘,迎戰諸葛亮。諸葛亮見勢不妙,只好退兵。

第二次又去攻打東寨,也和前次一樣,漢軍剛到寨門三里外時,又是一陣悶鑼聲,一會兒南寨、西寨和附近十幾個大小寨子的人又都來了,拿上弓箭、刀槍、藤牌在寨子前組成了幾道防線。那吶喊聲諒天動地,寨中鑼聲也還在不停地響,四面八方的寨子中的人還在湧向東寨。諸葛亮在山間看得一清二楚,頓時心中十分納悶。暗想,好厲害的鑼聲,一下子就召集了千軍萬馬。南疆人,智才也!看來,我諸葛孔明要征服南疆,也非易事!

為了弄清這些山寨調兵情況,諸葛亮又決定派兵攻打西寨。這一次依然如此。卻在退兵路上抓住兩個去西寨助戰的兄弟倆,一問才知道,那寨中鑼叫銅鑼,有大大小小兒十種,每個寨子中由首領掌管一一面大的作為調兵遺將的號令,小的每家每戶都有,是用來山寨人逢年過節,打歌跳月時用的打擊樂器。是南王孟獲制發的。諸葛亮一聽不由暗自敬佩孟獲治國有方。

聽完這一席話,便從軍中找來幾個模樣象山寨人的軍士喬裝打扮,按他的計謀乘夜悄悄地潛入了一座小寨子。 特額時站上心來,淨即收兵陽務。幾天以後,那幾個軍扛著一面大銅鑼回來了,諸葛亮大喜,重嚐了幾個軍士,諸葛亮仔細打量這個奇怪得銅器,圓不不過兩尺,中心有一個太陽五、六寸高,正面上鑄有許多花紋,那是什麼銅鑼,而是一隻的銅鼓,從此南疆民族得銅鑼在諸葛亮軍中就統稱銅鼓了,

諸葛亮有了丁銅鼓之後,猶如獲得征服南疆的法寶一樣。便召來趙雲,魏延軍中議事,說三日內定收服東西南北數寨。趙雲不知丞相有何妙計,便問道:“丞相,終日為這南蠻銅鼓入神,莫非三日之內,以這銅鼓為號?”諸葛亮見自己心中之計正和趙雲不謀而合,暗自叫好。連夜調兵佈陣,要攻佔各寨,以振軍威。

三日後,諸葛亮派一支精銳部隊,乘大霧瀰漫之時,一下子攻佔了防備力量薄弱的小寨子,然後將軍隊撤出,一面命前次偷銅鼓軍士依然扮成山寨人樣留在寨中把銅鼓敲響,一面,又叫軍隊在遠處吶喊。果然,銅鼓聲一響,東南西北各寨的首領都率領人馬趕來了,全都進入了諸葛亮的包圍圈中。頓時,四面山頭上旌旗飄揚,喊殺聲驚天動地,諸葛孔明手拿鵝毛扇,站立山頭,指揮軍隊從各路殺來。各寨頭領這才大吃一驚,知道中了諸葛亮的計了。此時,各寨退兵已來不及了,只好投降。命令軍士將大小銅鼓一併收繳,發給軍中使用,規定大隊發十個只,小隊發五隻,作為南征得聯絡信號,後來,軍士又拿來當飯鍋用,哪知道諸葛亮軍隊整天行軍,打仗,有許多銅鼓因軍土背不動,就丟失在南方各地。

瀘州文管所珍藏的這幾隻銅鼓,也許就是那時諸葛亮的將士們丟失的吧。圖片是百子圖廣場複製版得銅鼓模樣,有興趣得朋友可以區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