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鐘鼓樓的故事(二)

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鐘鼓樓的故事(二)

引言:

親愛的朋友,不管你是中國那個地方的人,我想沒有不熱愛自己家鄉的。一個地道的當地人,一定因為在這裡生這裡長,會自不自然的對家鄉的山山水水充滿著眷戀,即便僑居他鄉多年,家鄉的味道和風貌也一定會是自己腦海最久久揮之不去的記憶。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瀘州,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長沱兩江的水,哺育著瀘州兒女成長,巍巍忠山見證的瀘州一代又一代的變遷,我們這裡不僅因酒文明,飄香四方,我們也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蜀郡,包括江陽(瀘州古稱)在內的大片土地納入秦國範圍。西漢設江陽侯國;梁武帝大同年間建置瀘州;宋代,瀘州成為“西南會要”;明代,瀘州升為直隸州,直隸於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清代移民入川,瀘州成為川滇黔接合部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具有兩千多年曆史文化。那麼作為瀘州人,你知道瀘州多少過往的故事,一些老地名的來歷,一些古蹟的過往嗎?從今天開始,我將收集整理的這些瀘州過往的民間故事分享給大家,以饗讀者,即讓我們瀘州本地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更瞭解我們的歷史和過往,也希望外地的朋友能從這裡故事產生對瀘州的喜愛和嚮往,歡迎大家來瀘州做客,這些故事或典籍記載,或口耳相傳,歷史和野史的交雜,也反映古代瀘州人的智慧,詼諧與果敢,希望大家喜歡,如果覺得好請關注留言轉發,不勝感激哦。

第二篇:瀘州為什麼不打一更

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鐘鼓樓的故事(二)

古時候沒有現代那麼方便,看時間通常是通過天氣和太陽的情況,雖然有日晷和圭表和沙漏之類的東西,但是到了夜晚還是不太方便,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

打更是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在古代,甚至民國時期和一些不太發達的鄉鎮都還有更夫。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 舊時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一般呢,打更人會這樣說:比如19點-21點,打更人就邊打邊喊,戌時一更,天乾物燥,小心火燭;21點-23點,亥時二更,關門關窗,防偷防盜;23點-1點, 子(半夜)時三更,平安無事;1點-3點, 丑時四更,天寒地凍(天陰地涼);3點-5點, 寅時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體。諸如此類,現在現在已經不復存在,只能再影視劇裡看到。不過您知道嗎,瀘州城是不打一更的,想曉得為什麼嗎?讓我來給你慢慢講:

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鐘鼓樓的故事(二)

據說在很多年前,瀘州江中來一條獨角老龍,每年總要向這裡的鄉親們要供品,如果不給這條老龍就興風作浪,讓城中百姓不得安寧。大家為了能好好過日,不僅建了個龍王廟,還年年歲歲帶上自己養的豬羊雞鴨去進貢。可是所謂一粒米養恩人,一石米養仇人。獨角老龍好吃好喝慣了,胃口也大了,開始越來越不滿足,居然要吃童男童女,否則它就要攪動長沱二江的水,淹沒全城。甚至要淹沒最高的鐘鼓樓。鄉親們得知後,誰也不願把自己的親生骨肉送入龍口,但是大家又惶恐不安,因為如果不送,鐘鼓樓一淹沒,整個城裡人和動物都活不了了。大家憂心忡忡,一籌莫展,家家戶戶唉聲嘆氣。

瀘州民間故事集從之鐘鼓樓的故事(二)

城中的朱家山上住著一個聰明的姑娘,名叫玉姑,玉姑娘,今年十八歲,長的亭亭玉立,當年玉姑的父母生下她不久就死了,是城中善良的百姓把她撫養大的,名副其實的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她也在想怎麼幫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報答瀘州父老的養育之恩,她思索良久,計上心來。

玉姑安慰鄉親們說:“大家不要急,也不要怕,從今以後連豬都不送個這個可惡的老東西了,它要作妖,我們也有對應的筏子(法子)。”

鄉親們問什麼辦法,玉姑告訴大家首先為了防備萬一,我們要先把鐘鼓樓加高加固。

獨角老龍看大家居然到了時候不給它送童男童女,連平時的豬羊也沒了蹤跡,城中的鐘鼓樓也修高了好幾層。直接插到了半天之中,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夜之間長沱兩江掀起滔天巨浪,發大水淹沒了田園和村莊。並在半空中威脅到:如果明日午時三刻,還不把童男女給我送過來,老龍我保證讓全城淹沒不剩一塊土地。玉姑馬上想地淹沒了我們怎麼辦呢?對,就這樣,於是她又讓鄉親們把門枋,門板,竹竿扎城一個個的筏子,又把一家一戶紮好的小筏子合在一起紮成一個大筏子,全城市的人都住到大筏子上去。

獨角老龍見午時三刻已經過了,居然還沒有送人來,於是龍尾一擺,大水一下子就淹到了鐘鼓樓,百姓們和玉姑正好把筏子靠在鼓樓旁,不一會一樓,二樓,三樓.....水漲船高,玉姑看著這水勢,也皺起眉頭:不行啊,如果大水真的把鐘鼓樓全淹沒了,筏子就會被沖走,大家的性命就難保了?怎麼辦呢,於是她先去跟老龍談判,叫它把水退到城外,再商量進供。老龍一看玉姑他們妥協了,心想量你也不敢不交,於是退到城外,並且要求玉姑馬上送童男童女,不然,立馬全部淹沒鐘鼓樓,玉姑靈機一動,說,好啊沒問題,但是有個條件,等瀘洲城更夫打一更的時候就給你送來,而且她和老龍當著天地發誓:誰要反悔,天打五雷轟。老龍心裡暗暗竊喜,心想這個可以有,於是退了水發了毒誓,開心的回到自己江中龍宮等著更夫打了一更就可以吃童男童女了。

水雖然退了,可是大家並不安心,心想怎麼辦還有半日就打一更了,自己的孩子要去送死了,傷心的哭起來,玉姑笑著安慰大家不要哭,於是叫來打更的王大叔,說:王大叔從今天起瀘州從二更開始打,不打一更,讓那個老怪物等去吧,它敢違背誓言,老天立馬收拾它。

話說老龍回到龍宮,左右等不到一更,忽然聽得打更聲,正高興卻聽更夫叫道:亥時二更,關門關窗,防偷防盜。天呀,我怎麼沒聽到一更,怎麼回事。如此幾日,天天如此,於是老龍變成一老頭,入城一看,玉姑和鄉親們一起張燈結綵,載歌載舞,舞龍搶球,根本沒有要送的意思,而城中的更夫指打二更起,永遠聽不到一更,老龍知道上了玉姑的當,還用它的龍子龍孫當玩具,但是又不敢反悔,怕被天收拾,於是只有怏怏退去。

玉姑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戰勝了可惡的老龍,瀘州從此也風調雨順。當然更夫不打一更也成了習慣。

這就是瀘州鐘鼓樓不打一更的原因。

(感謝閱讀明天推出瀘州龍馬潭來歷的故事,碼字不易堅持創作喜歡就關注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