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解讀平房生活:煤改電之後,才叫真的浪漫

在京城二環之內的衚衕裡,已經居住幾十年了,親眼目睹了這裡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身邊的變化,件件刻骨銘心,暖人心窩。

記憶中,好像是從2005年開始,或許更早一些,我走在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大小衚衕內,經常目睹解危排險工程在進行。眼看著衚衕內越來越多的居民住進新房,我為他們祝福高興的同時,似乎看到了曙光,內心升騰出一股強烈的期盼,盼望自己也能夠早日住進新房子。

回到家,環視四周,屋簷下經常掉土,露了天,牆皮潮溼脫落,屋頂加固的木頭,用鐵絲捆綁著,支稜拔翹,很扎眼。一次,房管所維修人員用三角鐵加固一根大梁時,我說:這樣的危舊房,還不拆了蓋新的?回答:這可不算危房,比這危舊的有的是,排隊等吧。我問:要等多長時間?他脫口而出:怎麼也得20年。也許他是隨便一說,卻將我熱騰騰的期盼,澆了個透心涼。

2008年2月18日,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房管所要為我們翻新房子的通知。喜從天降!我激動的心,突突突一個勁兒狂跳。

我們以驚人的速度,把居家過日子用的所有東西,迅速搬出,之後,我用數碼相機記錄下拆除破屋蓋新房的全過程。

老北京解讀平房生活:煤改電之後,才叫真的浪漫

資料圖,攝張碩

那由碎磚頭壘起的、居住了無數年的破房子拆除了,運來了嶄新的青磚灰瓦,運來了粗壯筆直的房梁和檁條。建築工人們剷土、和水泥、壘牆、刨木頭、上樑、刷漆……一排嶄新的青磚灰瓦房落成了,怎麼看都漂亮。我天天仔細地端詳,這就是北京的符號,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讓人賞心悅目。

新房落成後,我和愛人打掃房間、擦拭玻璃、擺放傢俱、整理書籍……把新房子佈置得乾淨整潔、溫馨漂亮。

我在院裡養了幾盆花草,還種了一棵夜來香。夜來香好像有靈性,預先掐算好了新一撥花期,在奧運盛會開幕之夜,那密匝匝的小花朵一起綻放,向空中噴灑著它獨特的清香。

幾十年了,我們一直燒蜂窩煤取暖過冬。由於怕冷,每年十月中旬就生起火爐子,一直到次年四月底才滅火。一年當中,竟有半年時間鼓搗火爐子。

那時候,每年八月份,天氣還熱,我們就開始訂購蜂窩煤了。院內的房簷下,碼放著一摞摞一排排蜂窩煤,高度超過了窗臺,黑乎乎一片。下雨了,急忙找來塑料布遮蓋,免得被雨水淋溼坍塌。天冷了,生起火爐,日復一日,用心伺候,不敢怠慢,稍有疏忽,它就熄火罷工,甩給你一副冷冰冰的臉色看。

每天睡覺前把爐子封上,室內溫度會越來越低。假如一覺醒來,感覺屋子裡冷冰冰的,那一準兒是火爐子被封滅了。倘若清晨起床,感覺挺暖和,先別歡喜,趕緊去看火爐子,十有八九是蜂窩煤燒過了頭。早晨上班,時間緊張,是沒有工夫重新生爐子的。

2008年6月住進新房,天天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進入十月,越冬取暖的問題擺在面前。面臨煤改電,是否還需要在新房內重新安裝土暖氣?使用一冬就得拆除,值不值得?丈夫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考慮,做出決定:即便是一冬,也決不湊合。於是,請朋友幫忙,鑿牆、穿管、安裝,四個大老爺們兒足足忙碌折騰了一整天。這次的土暖氣安裝得既合理又科學,比以往任何冬天都暖和。全家人心滿意足地過起了更加溫馨的小日子。不料,驚心動魄的事件發生了,我和丈夫雙雙煤氣中毒。

事後查找原因,以前的破房子四處漏風,如今的新房子密封嚴實,防煤氣措施沒有跟上去。

立刻在廚房安裝了風斗,購買了煤氣報警器。報警器異常靈敏,剛睡下不久,它就大聲呼叫起來。在寂靜的夜晚,聲音顯得急迫而恐懼。慌忙穿衣下床,門窗大開,通風換氣。我躲在門後凍得瑟瑟發抖,睡意全無。有時候一夜報警三次,休想睡個安穩覺。生爐子沒有了安全感,日子過得提心吊膽,很不舒坦,盼望煤改電的心情越發急切。

2009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更早一些。大雪過早光臨,使人們提前感受到了寒冬的滋味。還有幾天才到冬至,室外溫度已經達到零下9攝氏度至零下3攝氏度了,騎車上班,倍感凍手凍腳,凍鼻子凍臉。

然而,室內卻是另一番景象。這一年,是我家享受電取暖的第一個冬天,造型美觀的電暖氣,使室內變得乾淨整潔。下班回來,踏進家門,撲面而來的,是暖融融的感覺。伸手摸摸電暖氣,它散發了一天的熱量,依然熱乎乎的。晚上10點,電暖氣準時開始充電,室內變得越來越暖和,一整夜都沉睡在甜蜜夢鄉中。從2017年開始,電暖氣改為晚上8點充電,提前了倆小時,室內越發暖和了。

清晨起床,昨晚搭在電暖氣支架上的手套、口罩等物全部烤乾了。吃罷早餐,全副武裝上班去,心情格外明媚。

雙休日待在家裡,可以盡情享受新房、電暖氣帶給人的舒適、愉悅。陽光溫暖而柔和,透過寬大的玻璃窗湧進房間,把地面照得亮堂堂的。灑在床上,沙發上,也是亮堂堂的。沐浴在陽光裡,人的心情也被照得亮堂堂的。這個時候,坐在沙發上,捧本書閱讀,好大的享受。

感恩改革開放,感恩北京政府的惠民政策,使衚衕裡的平民生活有了可喜的變化。

記者:秦景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