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人口紅利與撫養成本

要提高生育意願,需要紮紮實實採取措施,減少家庭的生育和撫養成本,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和低收入家庭的撫養成本。

人口的增加或減少對於社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許多國家都採取某些方式來干預人口的增減。比如有些國家會對生育進行獎勵以增加人口,而中國曾經制定了計劃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不管是獎勵或禁止,都體現了政府對生育行為的干預。不過,生育行為是家庭的決策,生不生、生多少是在家庭內進行決策,國家的政策並不能完全調節家庭的生育行為,所以國家後來放開了二孩政策,但是這個政策在家庭層面並沒有被積極響應,一些家庭並沒有因為政策改變而生育二孩。

北京青年報:人口紅利與撫養成本

人口出生的減少被認為與生育觀念的變化有關係。過去人們普遍希望多生孩子,隨著社會發展,不少家庭希望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下降的趨勢,這被認為是觀念改變所致。如果是生育觀念的變化決定了生育行為,那麼國家的人口政策對於人口增減所能產生的影響就會很小,因為人口政策並不能改變生育觀念。但是,並非所有家庭減少生育都是觀念改變的結果,也有許多家庭是在比較撫養成本以後作出的決策,這些家庭的生育行為受到人口政策的影響就會比較大。

家庭的生育決策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家庭幾乎不受政策影響,完全是家庭的決策。比如在計劃生育時代的超生戶,不管承受多麼大的壓力,這些家庭仍然要超生;現在那些決定不生育的家庭則相反,不管政策如何鼓勵都不會生育。生育觀念對這些家庭影響甚大,政策很難調節這些家庭的生育行為。另一種家庭的生育行為是在計算成本的基礎上決定的,如果撫養成本超出家庭的能力,他們就會減少生育。這部分家庭的生育行為會受到政策的調節,如果有更好的生育政策減少他們的生育和撫養成本,他們可能會多生。

現在一些家庭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覺得生不起,正是因為生育和撫養成本過高。撫養成本主要是過高的教育成本,而教育成本的提高與城鎮化密切相關。在傳統的農村,撫養成本不高,一個大家庭裡面有祖父母可以帶小孩,到上學的年齡,孩子上學下學,幾乎不用家庭的照顧,所以那個時候,一個家庭會有很多孩子。但是進入城市以後,一個孩子幾乎就需要一個家長的陪伴。

在城市,接送孩子上下學成為很多家長的首要工作。接送是因為城市的環境更加複雜,不僅有交通的混亂,也有安全的因素,所以大多數學校都會要求小學生有家長接送。幾乎每一所小學門口,由於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和下學時都是人山人海,交通也因此堵塞。大城市的多數學校可以提供午餐,家長早晚接送兩次就可以了,在一些中小城鎮,學校不能解決午餐,家長要一天接送四次。對於正處於勞動年齡的父母來說,接送孩子上下學是一個巨大的成本。

當然,許多家庭可以依靠退休的祖父母來分擔部分接送的成本,但是當家庭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第二課堂以後,年輕父母的成本就很難轉嫁了。微信群已經成為教師與學生家長聯繫的重要紐帶,通過微信群,家長要檢查學生的作業,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輔導學生複習和預習,這些大都是祖父母無法完成的。接送還只是佔用了一些工作時間, 輔導則佔據了幾乎所有業餘時間,一些家長選擇辭職成為專職的“家庭教師”,對於多數收入一般的普通家庭來說,這種成本實在太大了。

很多家庭因為子女教育而導致居住成本大幅度提高。人們都熟悉天價學區房,很多學區房原本很一般,甚至破舊不堪,但只要附加上學區房的概念,價格就會飆升。還有大量家庭要靠近學校租住房屋,農民到縣城租住房屋陪伴子女上學的現象非常普遍,這種現象也蔓延到大城市。儘管強調就近入學,但是學校招生範圍的擴大仍然造成許多家庭租房陪孩子上學。

北京青年報:人口紅利與撫養成本

政府在不斷增加教育投入,減免學校的各項費用,真正做到了義務教育。北京的一些學校還提供了課後的託管,以減少接送學生與家長工作時間的衝突,但這些都不能抵消城市化和集中辦學所帶來的成本上升,而成本上升對於家庭的生育意願有直接的影響。如果做個簡單計算,因為子女上學而增加的成本對家庭構成很大壓力的時候,即使那些想生育的家庭也會大大降低生育意願。

現在一些人希望通過政策設計來鼓勵生育,甚至有的人希望對不生育的人進行變相的罰款,但這些恐怕都不足以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要提高生育意願,需要紮紮實實採取措施,減少家庭的生育和撫養成本,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和低收入家庭的撫養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