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威脅要入侵,李鴻章想出一計,結果成功震懾對方

1871年6月,沙皇俄國在清朝無力應對發生在新疆的阿古柏勢力入侵時,趁機出兵佔領了新疆伊犁地區。為了掩蓋自己的侵略行徑,沙俄假惺惺地聲稱俄國只是代替清朝維護這一地區的秩序,一旦清朝重新控制新疆,就將伊犁奉還給清朝。事實上,沙俄顯然認為軟弱無力的清朝再也不可能恢復其在新疆的統治了。

俄國威脅要入侵,李鴻章想出一計,結果成功震懾對方

不過,讓俄國統治者始料未及的是,在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晚清名臣左宗棠率領清軍成功消滅了侵佔新疆的阿古柏勢力,收復了除伊犁地區外的全部領土。按照沙俄此前的聲明,俄國應該無條件歸還伊犁。不過,沙俄卻在此時和清朝玩起了“太極”,雖然清朝方面多次敦促俄國早日兌現承諾,但俄國一直置若罔聞。

為了儘快收回伊犁,清朝總理衙門派遣大臣崇厚出使俄沙俄。不過,崇厚的昏庸無能程度卻遠超出了大家想象。崇厚在不瞭解伊犁地理形勢的情況下,就草率地決定和俄國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按照條約中的規定,清朝在名義上收回了伊犁,但周圍地區約十分之七的領土卻割讓給了沙俄,其中包括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此外,清朝還要向沙俄支付五百萬盧布(摺合銀子二百八十萬兩),作為沙俄“讓出”伊犁的補償,並同意沙俄在清朝七個重要地點設置領事館。

俄國威脅要入侵,李鴻章想出一計,結果成功震懾對方

當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國內後,朝野上下一片譁然。滿朝文武紛紛上奏要求嚴懲崇厚,拒絕承認《里瓦幾亞條約》,總理衙門也向俄國方面表示條約必須重新修訂。不過,沙俄顯然不準備將到嘴的“肥肉”再吐出去。為了逼迫清朝就範,沙俄派出了23艘戰艦駛往中國沿海炫耀武力,同時還放出消息表示一旦開戰,將從海陸兩方面同時向中國發起進攻。

當時清廷並不想加劇矛盾,因為兩國的實力強弱差距太明顯。但由於國內群情激昂,從朝堂上的士大夫到民間的普通百姓都紛紛喊著不惜與沙俄決一死戰,朝廷只好違心地採取強硬立場,起用了一批鎮壓太平天國戰役中的湘軍名將,並讓重臣李鴻章主管此事。

俄國威脅要入侵,李鴻章想出一計,結果成功震懾對方

李鴻章在接到任命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聯繫當年幫助清朝鎮壓太平天國的“常勝軍”首領、英國軍官戈登來中國商議如何應對此次危機。戈登向李鴻章直言中國不應開戰,因為沙俄畢竟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強國,且與中國接壤的國境線長達數千公里。萬一戰爭爆發,北京恐怕很快就會被攻陷。

戈登的觀點和李鴻章如出一轍,但這種話如果出自李鴻章之口,在當時恐怕會被大家的唾沫給淹死,所以李鴻章把戈登請來表達上述觀點,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給主戰派們潑潑冷水。另外,李鴻章大張旗鼓地將戈登請到中國,並非是想讓戈登再次組建“常勝軍”,而是希望通過這種舉動,讓俄國方面看到中國在危難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朋友的。用中國士大夫們常用的話來說,這一策略就是“以夷制夷”。

俄國威脅要入侵,李鴻章想出一計,結果成功震懾對方

另一方面,沙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想入侵中國,實際上他們卻比清朝更害怕引起戰爭。1876年至1877年的土耳其戰爭以及1878年的柏林會議讓沙俄在國際上的地位變得孤立,國內經濟上又是一塌糊塗。此時的俄國實際上根本沒實力發動一場遠距離的戰爭。沙俄統治者還擔心萬一和清朝開戰,英、法、美等國家出於自身的商業利益,可能都會站到中國這邊,李鴻章請戈登到中國似乎就已經表明了英國方面的立場。此外,當時沙俄國內形勢嚴峻,統治者擔心革命一觸即發。

在客觀現實面前,清朝和沙俄最後都選擇了重新談判化解糾紛。經過雙方重新談判,最終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又稱《中俄改訂條約》、《聖彼得堡條約》),條約規定沙俄將伊犁(包括戰略要地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絕大部分地區都交還給中國,只是最西部幾個村莊因收容了不肯回中國的難民而割讓給沙俄。沙俄在中國新增領事館從七個減為兩個。賠款費用從五百萬盧布增加為九百萬盧布(摺合銀子五百萬兩)。

後世不少人指責《中俄伊犁條約》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從沙俄手中挽回那麼多權益,已經算是一個奇蹟了。當時西方各國的官方媒體在評論此事時,均認為這是清朝外交的重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