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銀行定增被否,江蘇銀行經營不達標 城商行經營管理問題重重

在中國銀行業體系中,城商行身處第三階梯。與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相比,城商行更加根植於本地,服務本地人和企業,在經營策略上更加靈活變通。但更加激進冒險的經營風格,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干預,都導致城商行在內部管理上風險更大。

近期,南京銀行、江蘇銀行兩大城商行中的翹楚接連爆出經營管理問題。南京銀行定增被否,資本充足率方面出現連年下滑;江蘇銀行則是經營不達標,11項經營指標9項比行業均值差。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和風險的金融企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槓桿率高、風險暴露的外部性強、承擔貨幣政策傳導的社會職能等,因此銀行公司治理也顯得愈加複雜和重要。

南京銀行定增被否

兩個月前,南京銀行預計規模為140億元的定向增發申請被證監會否決曾引起市場關注。近日,這一事項有了最新進展:南京銀行於國慶假日前夕披露了被否細節,由於證監會發審委在對其非公開發行股份表決時,同意票數未達到3票,因此導致其定增最終未獲通過。

據瞭解,今年7月30日,證監會發審委舉行2018年第112次工作會議,以投票方式對南京銀行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進行了表決,同意票數未達到3票,申請未獲通過。同時,如果南京銀行再次申請發行證券,可在此決定作出之日起6個月後,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文件。

2018年7月末,南京銀行披露,其預計規模為140億元定增方案被否,其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未獲得證監會核准通過。根據此前南京銀行公佈的非公開發行方案,其擬向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江蘇交通控股、太平人壽、鳳凰集團和南京高科5家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6.96億股,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40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有不完全統計顯示,南京銀行自上市以來,已通過IPO、配股、定增、發行優先股等多種資本補充渠道共計募資近300億元。

此次南京銀行非公開發行被否,在各大上市銀行再融資申請中確實屬於少見情況。此前,無論是身為國有大行的農業銀行申請千億元定增,還是同樣作為城商行的張家港行、貴陽銀行、寧優銀行等發行優先股、可轉債的再融資申請,均順利通過發審委審核。

南京銀行定增被否也將對該行資本補充計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城商行中,南京銀行近幾年淨利潤增長迅速,同時資產質量也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低於1%,但唯獨資本充足率方面出現連年下滑。

該行半年報顯示,南京銀行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9.78億元,同比增長17.11%,這一增速在26家上市銀行中處於中上水平。此外,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為0.86%。與此同時,其資本充足率一直較低,已經連續三年下滑。統計數據顯示,該行截至去年年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跌破8%,今年上半年,雖然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提升至8.44%,但在彼時26家上市銀行中仍位列倒數第四位。在城商行、農商行中,南京銀行這一指標更是排名倒數第二位。

江蘇銀行經營不達標

江蘇銀行與南京銀行也算是對難兄難弟了,緊隨南京銀行定增被否,江蘇銀行的可轉債計劃又受到問詢。7月3日,江蘇銀行公告發行A股200億可轉債獲江蘇銀監局核准。9月4日,中國證監會出具《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對江蘇銀行融資的必要性進行質疑。

江蘇銀行成立於2007年,是在江蘇省內無錫、蘇州、南通等10家城市商業銀行基礎上,合併重組而成的銀行。2016年,江蘇銀行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是江蘇省內最大的法人銀行。從業績情況上看,江蘇銀行的確稱得上省內最大銀行。截至2018年6月末,江蘇銀行總資產1.85萬億元,總負債1.73萬億元,營業收入172億元,淨利潤69.18億元,歸屬上市母公司利潤68.52億元,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列前茅,主要經營數據都穩居第三名。

然而,9月28日江蘇銀行公告的多達107頁的《關於公開發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回覆》中披露了很多比較核心的數據,多方位展示了江蘇銀行的真實經營情況。綜合對比20家上市城商行的經營效益和資產質量共11項經營數據發現,江蘇銀行有9項關鍵數據與平均值有差距。

首先,江蘇銀行經營效率在上市城商行中處於較低水平。在經營效率中,營業收入的業務構成十分關鍵。在淨息差、淨利差等銀行基礎數據方面上,江蘇銀行存在一定下滑趨勢。江蘇銀行的資產利潤率(ROA)處於行業低位,以至於在半年報中沒有披露出來。資產利潤率是銀行資產運用效果的評價,由此可見,江蘇銀行在拓展收入渠道、提高產品收益水平以及控制負債成本等方面能力令人堪憂。

其次,江蘇銀行在資產質量方面的表現也乏善可陳。其中,核心一級資產充足率8.61%,低於平均值0.5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餘額116.28億元,高於平均值72.63億元;撥備覆蓋率182.13%,低於平均值64.25個百分點,與監管要求120%-150%相比也是低空飄過。

對此,江蘇銀行解釋稱,一是存款壓力增加,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銀行存款規模受到衝擊,低成本資金來源縮小,存款付息率明顯上升;二是區域金融環境的作用,江蘇地區存款競爭激烈,居民理財意識強烈,對商業銀行存款付息水平存在客觀影響;三是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江蘇銀行加強流動性管理,拉長負債期限,確保流動性保持穩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負債成本;四是生息資產付息負債結構變化帶動淨息差水平有所下降。

關於本次融資的必要性,江蘇銀行表示,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均低於A股城商行平均值。江蘇銀行假設未來三年資產規模穩步增長,通過資本缺口測算,在保持未來三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9%、10%和12.5%的前提下,預計核心一級資本累計缺口為205.48億元,總資本累計缺口為442.40億元。

由此可見,在金融去槓桿、監管政策趨嚴的宏觀背景下,商業銀行利差收入進一步收窄,淨息差進一步下行,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水平和資產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也日益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