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并置产生的交集与简单的多样性

——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

在咸阳这块同时拥有文化密度、文化容量、文化厚度的土地上探讨建筑问题,会不自觉地陷入历史的宏观叙事中,纠缠于割舍不下的历史馈赠和承担不了的文化负荷之间。

但最终,我们决定冒险地放弃文化祭祖式的场景再现,而从一个可以理解的尺度入手,从触手可及的日常关系开始。

度量衡

基于身体的尺度

设计师语

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重点是:作为昔日秦文化中心的咸阳,能否从现今普遍的文化叙事的鸿篇巨制中跳脱出来,重新回到“度量衡”时代基于人体尺度的布局谋篇?

11.9公顷的用地之上,建造一座面积达到十五万平方米九馆合一的文化综合体,不仅于咸阳,乃至全国范围也鲜见先例。超常的规模与宽阔的占地带来的最大风险便是尺度问题。

如果将九馆集中布局,将会形成近300米长的连续界面以及300米长150米宽的巨型城市广场。为了规避这种大而无当的广场带来的与城市日常生活的疏离,设计师决定冒险地将广场分割成三个部分。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尺度化解策略

首先设计师将除大剧院外的八座场馆分为两个环形组群,一组占据东北,一组占据西南,大剧院则以独立完整的体量落于两环交织之处。这样就将原本过于开阔的场地分解为西北、中部、东南三个尺度较为合宜的区域。

同时,它使开放空间以层层交叠递进

的方式铺展开来:从起始处的沉稳含蓄,到中部的起承转合,再到结尾处的自然舒朗,完成了从文化广场、文化内院到文化公园的渐次过渡,这也从客观上消除了我们一直担心的对称轴线关系的出现。于是,设计向一个真正引入日常性的开放场所逐渐靠拢。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模型

随后设计师分别梳理了各场馆的真实功能需求以确定规模和体量,形成九个高度为24米,长度从36米到76米不等的单体体量,这更接近于人们日常感知的相对合宜的城市建筑尺度。九个适宜的体量以相对均质的状态并置于场地之中,以相似的表情相互对望,每两座场馆间均以平行的倾斜关系产生出若即若离的张力。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东南角鸟瞰

之后,两组最高处为12.8米的环形的台地被自然的引入,使原本松散的群落聚拢成相对整体的叠套双环,带来稳定和连续的空间认知。大剧院则以独立完整的体量在两环交织之处由下部斗状结构托起,成为略为突出的中心区域。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模型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悬置的大剧院

文化涟漪

并置产生的交集

设计师语

我们思考的第二个重点是:咸阳文化中心能否从常见的主从关系与轴线秩序中跳脱出来,实现一种相对分置与并存的状态,进而将并置产生的交集作为设计的突破点。

文化中心需要将九个不同功能与性格的文化场馆并置在一个共有关系之中,并且同时满足九个场馆各自相对独立的管理区划。科技馆、减灾馆、妇幼中心和青少年宫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主;图书馆、档案馆、规划展示馆和群众艺术馆以展示与教习为主;而大剧院作为文化中心的核心文化功能,承担了频繁的演出与接待活动。与此同时,文化中心还需要配置大量的配套服务功能和停车设施以支撑九大场馆日常的使用。庞杂的功能需求、交织的流线系统,构成了文化中心的日常使用状态,也承载了各个使用方的莫大期许。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剖轴测

但设计师并不希望这种各自相对独立的管理区划直接反映在空间形态上,而希望一个真正的共享空间浮现出来。于是,文化长廊文化内街应运而生,它们也是激发公共活动最活跃的场所。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空间共享策略

文化长廊与文化内街的波动影响处于不同的层面: 文化长廊从地面抬升至12.8米,与环状的屋顶平台相通。

文化内街从地面下沉至-6米,与地下影城和商业设施相连。这不仅在水平长度上增加延展了九馆与外界的接触面,同时在立体层面上增加与外部的关联度。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文化长廊应对了咸阳季相分明的气候特征,保证了全天候的使用可能,这在北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三层通高的长廊在各馆之间建立起视觉和行为的关联,同时也形成了真正的空间共享。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大剧院与文化长廊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文化长廊屋面与大剧院

约占场馆面积百分之十的文化长廊成为日常展示、活动发布和观众休憩的场所,各个场馆的空间界限无形中被扩展到整个长廊的范围,形成生动有趣的交集。虽然场馆各自的公共门厅规模相应缩小,但考虑到举办活动时各场馆可以使用整个文化长廊的面积,这个提议顺利地得到各场馆使用方的认可。

高达10米的悬挂式全玻璃幕墙将文化长廊与各场馆进行空间的分划,在视觉连贯的前提下,保证文化长廊的共享性不受局部场馆闭关的影响。这种做法也避免了一个尺度过大的共享大厅的出现。因为在人流量集中的情况下,一个带型的、多入口的文化长廊要远比一个人流交错的集中大厅有效安全。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大剧院观众厅侧厅室内立面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大剧院观众厅入口

据说文化中心开馆当日进馆人数达到三万余人,文化长廊与文化内街的存在,有效化解了人流量带给各场馆的冲击。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漫步长廊之中,图书馆的"书墙"、档案馆的"宝匣"、规划馆的"临眺台"、群艺馆的"八方连桥"、科技馆的"绿植墙"、减灾馆的倾斜墙体、妇儿中心的"清流"、青少年宫的"魔术盒子"和"彩虹桥"渐次呈现,如同不断延展的文化长卷。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规划馆门厅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图书馆中庭

游目观想

简单的多样性

设计师语

我们思考的第三个重点是:咸阳文化中心的文化体验能否不再依赖于建筑单体的丰富度,而是建立起立体交织的复合路径网络,以实现“弥漫性探索”带来的丰富观感。

并置产生的交集,在随后设计过程中慢慢展示出自发生长的优越性,其产生的丰富度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地将场馆多样化空间与功能需求与这一体系相关联,便自然生长出文化中心内部无限丰富的空间与形态。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大剧院与南区场馆

文化长廊在南北区各自场馆之间建立连接和共享,将原本空旷场地的划分为广场、长廊、门厅等的多层次空间,同时提供了屋面的自由行走空间:从西北的集会广场可以无阻碍地自然行进至南区文化长廊的屋面,并通过两环交错的高差处理自然上行过渡到北区的文化长廊屋面或下行回到大剧院的入口广场。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内广场和南区场馆

文化内街是与文化长廊相互耦合的空间系统。两者时而并行、时而相互贯穿,在建筑群内部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文化内街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层次:地面层环绕大剧院,派生出的天桥自然地通过穿入两馆之间的缝隙与文化长廊相连,下沉的部分直通地下一层,展现出南北八馆完整的立面,同时扩展了地下服务空间的开放界面。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文化内街和北区场馆

文化内街内外相连,四通八达,上下穿行,处于多个标高系统的路径相互跨越、关联并与九馆自身路径相交,呈现立体交织的路径网络。这渐渐趋向于我们理想中的“弥漫性探索”的状态。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同时,为了增强这个复合的路径系统的辨识度,我们有意使大剧院的立面产生不同方向的表情变化,有别于南北八馆陶板覆盖形成的统一界面。双面石材幕墙形成的朦胧界面根据内部的公共空间的位置调整其通透度。这种内部空间抽象外化的方式,使大剧院的立面成为复杂路径中的参照物。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在这样的路径系统中,行进的体验如同徐徐展开的长卷,景象以步移景异的方式逐渐呈现出来。

结语

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刻意规避了大开大阖的激荡之作,而更关注谋局的智慧,通过合宜的尺度和关系的建立,让看似简单的个体相互间因借生长,保持着适宜的距离和张力,不断发展成为和谐共生的复杂系统,渐次扩展出丰富的空间体验。同时,它用一个完整的谋篇过程证明了在现代城市的功能、规模和体量需求下,中国传统的谋局智慧的有效性并且展示出其进化生长的潜能。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文化内街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大剧院入口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

项目地点:陕西咸阳

设计单位:TJAD 原作设计工作室

基地面积:11.9公顷

建筑面积:155000平方米

建筑师:章明、张姿、丁阔

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

设计团队:章明、张姿、丁阔、肖镭、李雪峰、丁纯、孙嘉龙、冯珊珊、王绪男、章昊、王绪峰、林佳一、黄晓倩、席伟东、王瑶、罗锐、秦曙、万月荣、朱圣妤、程浩、施锦岳、邵华厦、甘招辉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

建筑摄影:建筑译者姚力

文章来源:同济设计TJAD(ID:tjad-news)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由建筑师曹晓昕7年前设计的时尚便捷工具包“函包”现重出江湖,全真皮材质、大厂定制五金、手作皮具,售价仅799/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为了祝贺巴克里希纳·多西获得2018普利兹克建筑奖,特别定制了《多西随想录》

「AT」如何hold住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巨型文化综合体?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email protected]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