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打贏中俄?美智庫:「缺錢」是導致美軍目前存在諸多困難的根

自美國將其軍力建設重點從全球反恐轉向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以來,美軍各軍種紛紛擴軍備戰,提出各自的現代化計劃以應對新戰略的需求。那麼,自新國防戰略實施以來,美軍應對所謂這些“對手”的常規作戰能力又提升幾何呢?近日,美國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的一份報告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盡分析。美智庫報告認為,雖然美軍的發展勢頭可期,但眼下美軍的作戰能力似乎並不足以“同時打贏兩場大規模戰爭”。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了題為《2019年美國軍力指數》的評估報告。該報告認為,自2017年以來,美軍在更新裝備、填補人員空缺、重整軍事基礎設施和戰備能力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進展。然而,美軍的戰備狀態和關鍵崗位作戰人員的充實度依然不容樂觀。與此同時,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並未發生質的變化。據此,美智庫認為美軍目前作戰能力還存在若干重要短板。

同時打贏中俄?美智庫:“缺錢”是導致美軍目前存在諸多困難的根

美智庫報告認為美軍處於勉強“及格”(marginal)的狀態。報告認為,若想具有應對美國目前全部對手的作戰能力,美軍需建立50個旅戰鬥隊規模的陸軍部隊、擁有400艘軍艦和624架戰機的海軍部隊、擁有1200架各型作戰飛機的空軍和規模達到36個戰鬥營規模的海軍陸戰隊。連《防務新聞》都自嘲稱,相比於美軍現有部隊規模,這一要求堪稱“夢幻”。目前,美陸軍僅有31個現役旅戰鬥隊,海軍的艦艇數量也只能勉強達到300艘,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部隊數量也難以達到理想標準。

相比於作戰部隊數量的不足,美軍的崗位缺編和部隊戰備水平低下的問題更為嚴重。《防務新聞》援引美智庫的評論稱,美陸軍應對安全威脅的部隊數量應至少達到現有旅戰鬥隊數量的三分之二(約20個旅戰鬥隊)。然而,美陸軍目前只有15個旅戰鬥隊的戰備水平達到“可接受”的程度,完全就緒的則只有8個旅戰鬥隊;在空軍方面,美空軍具有作戰能力的現役飛行員數量嚴重缺乏,難以滿足部隊的日常需求;而空中國民警衛隊和空軍預備隊的“兼職”飛行員數量也難以增加;海軍則自奧巴馬政府時代就一直飽受艦艇數量不足的困擾,即使近年來新型艦艇持續入列也難以緩解困境。此外,海空軍現有裝備的維護升級和人員的培訓輪換進程也屢遭延宕。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曾經證實,他對美軍作戰部隊的戰備狀態感到“震驚”。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美智庫認為美軍的現狀雖然較前有所改善,但距離滿足其新戰略的任務需求還相差甚遠。由此,報告得出結論稱,如果想要自如地應對其目前所處的安全環境,美軍至少還需要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維持目前的軍費增長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財年美國軍費就已接近7000億美元)。然而,連報告的撰寫者都對此持悲觀態度。傳統基金會的軍事專家達科塔·伍德認為,美國政府提出的2019財年國防預算還在謀求軍費的持續增長,而該預算即使得以付諸實踐,也已經達到了目前軍費增長的“上限”。除了受到美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牽制外,忽視聯邦政府層面的其他財政支出需求而增加軍費的行動也難以獲得美國政界的贊同。總而言之,在美國智庫的專家們看來,“缺錢”乃是導致美軍目前存在的諸多困難的根。

然而,如果仔細審視美國時下的軍事戰略,我們便可以對這一論點提出更多的疑問。美軍在擴充軍備和提高戰備方面所遭遇的資源不足的困境,源於其為自己制定的過高的軍備標準。而這種軍備標準,則是美國時下推行的既要遏制中俄、又要持續反恐的國防戰略所要求的。這一旨在全面實行大國競爭的戰略是否真的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持續增加軍事投入的趨勢能持續多久?強大的軍事力量又能否成功的對美國的對手進行“遏制”?上述問題恐怕仍有待商榷,也需要“苦惱”於美軍實力不足的美國政軍界對此進行反思。(文/馬騏騑)

原標題:同時打贏中俄?美智庫評估美戰力提升不堪“目標”重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