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將打破中國農業「無首富」的歷史——生態農莊地產!

所謂“生態農莊地產”,是指中國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5-10年內,在綠水青山中出現以租賃農村土地,或建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融入二三產業為主要業務的新興產業田園綜合體。

土地流轉將打破中國農業“無首富”的歷史——生態農莊地產!


這個產業將在“土地流轉”、“鄉村振興 、三權分置”等一系列的宏觀政策和鼓勵措施下快速形成。

第一、大量流轉出來的農村土地,將在地方政府的干預和規劃下,有償租賃給相關財團、機構,並通過收取大規模流轉出來的土地租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地方財政收入。

第二、租賃土地的財團、機構在租賃的土地上,利用創新商業模式,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經營高附加值的經濟生態作物、從事農產品供應鏈控制,或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等為主,與文旅相結合,提供平臺服務,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內循環市場,從而獲取長遠穩定利潤。

第三、從事土地租賃中介業務的“土地買辦”獲得相應的勞務費用。農莊將成為金融產品,越‘炒’越熱。

第四、廣大農民將通過出讓土地使用權而獲得數額相當的一次性現金補償,此後再通過付出剩餘勞動力成為“職業農民”。

第五、過剩產能通過“農莊開發”得到消化,轉型企業“上山下鄉”可以成為新的經營主體。

第六、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可以來到綠水青山之中,享受到城市沒有的迴歸自然的“田園生活”。

第七、新的經營主體會為地方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增加稅收、提高知名度等發揮積極作用。

以上推論並非空穴來風,促使“生態農莊地產”業形成的理由如下:

一、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無論利害關係誰是誰非,它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出口損失慘重。國家提出的“轉變發展方向、改變發展思路”已明確說明以加工外貿為主的宏觀發展方向的危機和風險性。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另兩駕馬車中,唯一堅挺的是“內需”市場。而拉動內需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房地產”和“汽車製造業”,顯然依靠單一的“私家車”是無法長久拉動GDP增長的。

新能源、無人機等先進技術產品,已經競爭激烈,資本投向何去何從?廣大的農村土地,將是拉動“內需”的無限大市場,生態農莊開發將在農村土地上比房地產更有生命力,此長彼消,取而代之。

二、房地產業的風聲鶴唳絕不僅僅是部分城市“房價過高”的問題。平均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79%(中央電視臺語)的“土地財政”現象不可能長久持續,“城市化”的腳步也將隨著城市擴張的“地皮極限”而無法長久供應政府的財政需求。相反,農村土地則是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可以長期重複利用的、穩定的,也是最大的財政保障來源。城市土地已很少可用,農村大量的土地卻被撂荒,提高農村土地價值就是將來發展趨勢,農莊開發與推廣將使農村土地增值。

三、2008年底中央提出的“土地流轉”,以及關於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其根本目的就在於將農村“剩餘”的勞動力和“閒置”土地集中利用。最佳“集中利用”農村土地的辦法只有一個:土地流轉。集群式的農莊開發,降低了建設成本,方便了平臺服務,形成了影響力,帶動了消費。

四、大量如“聯想”這樣的國內知名公司已悄悄地把資金向農村轉移,它們的目的當然不可能是簡單地去“種水稻”。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當前的“商機”已經顯現,在廣闊的農業大地上,未來的中國“首富”必將在“生態農莊開發”行業的名單中產生,改變農業無‘首富’的歷史,請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