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越推越涼,四年中參保者僅百人,是好事還是騙局?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擴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開展範圍的通知》,將"以房養老"保險由原來的試點城市,擴大到全國開展,"以房養老"再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然而有數據顯示,自從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開設"以房養老"試點以來,參保者僅有寥寥98戶家庭、139位老人。

以房養老越推越涼,四年中參保者僅百人,是好事還是騙局?

四年來,"以房養老"在推廣過程中引發了不少爭議,而這也導致其很難得到市場認可。究其原因,首要還是國人"養兒防老"和"將房產留給後輩"的觀念根深蒂固,而這也註定了它在我國只能是一個"小眾產品"。

另外,現有的"以房養老"產品從設計上也對老人有著濃濃的惡意。假設一個老人持有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產,然後把價值100萬元的房子抵押購買"以房養老"保險,這樣一來每個月可領取2514元。假設老人今年60歲,預期壽命86歲,等老人去世的時候,才不過領取78萬元。再加上現在的房價整體呈上漲趨勢,眼見著送出去的房子越來越升值卻沒自己的份兒,曾經成都的"以房養老第一人"鍾大爺在簽約協議後就後悔了。

以房養老越推越涼,四年中參保者僅百人,是好事還是騙局?

而如果把100萬的房子賣出去,去購買貨幣基金和國債產品,或者做長期定期儲蓄,至少拿到3%~4%的收益是很輕鬆的。即使老人捨不得放棄房子,僅僅依靠它收租金,按照全國上下不到2%的租金回報率,一年也有近2萬元的租金,搭配我們平時的社保、退休金等,足夠一個老人的吃穿用度,還不用繳納延期年金等費用,這也就難怪人們不考慮"以房養老"了。

而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推出"以房養老"業務其實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由於想要在房子抵押錢,保險公司必須對其進行估值。以現在的房價來看,雖然一路看漲,但其中也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性,估值低了產權所有人肯定不願意,而估值高了,誰能肯定幾十年後的房價不會跌呢。

以房養老越推越涼,四年中參保者僅百人,是好事還是騙局?

除了房價的因素,老人的預期壽命也同樣充滿了變數。假如現在保險公司預期老人壽命會到86歲,但老人卻活到了96歲,多出來的10年保險公司也要乖乖按月付給老人錢的。這種反向抵押產品不僅沒有現時保費流入,而且還有著持續的、甚至會超出預期的現金支出,無疑對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幾乎所有的風險都得保險公司扛,收益又很難有保障,本來就不缺"以房養老"這點小錢的保險公司自然同樣興趣缺缺。

以房養老越推越涼,四年中參保者僅百人,是好事還是騙局?

在這種"以房養老"全面遇冷的情況下,國家想要打破僵局繼續推進,必然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比如搭建好房產評估、糾紛仲裁的機制,並給予一定的房產稅稅收優惠,從而幫助雙方找到利益的契合點。不過,至少就目前來看,"以房養老"在我國並沒有適合其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其涉及社保、房產多個領域,業務本身就極為複雜,即使是國家發力推進,恐怕也有著很大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