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修煉在於改變原有的行為準則,蘊含的內容非體認而不可覺也

劉基(劉伯溫)在面臨人生困惑時,見一位姑娘在洗一堆如小山般的棉紗,便好奇問之,姑娘答曰:“天下沒有浣紗女,人間哪有衣暖身。沒有百溫不厭者,哪有高深學問人。鐵杵磨針成至理,問君攻書可專心?”受此感悟,劉基倍加勤奮攻讀,為鞭策自己,自號“百溫”,以示千讀百溫之決心。

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教育家王陽明先生也是歷盡波折悟得聖學;還有就是清末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所著的《人間詞話》有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萬物一理,諸事皆同,意拳(大成拳)修煉亦然,意拳是點滴方面彙集的智慧,望學者明鑑而行。

恩師李海名先生說的意拳學習在於薰陶,沒有捷徑可言

由於我天資不敏,再加上原來學拳積成的問題更增加學意拳的難度,通過幾個月刻苦努力茫然依然存在變化甚微,於是乎心生疑惑,思緒良久鼓起勇氣便詢問恩師是否我煉不了這個拳,恩師說:你傻嗎?你乜(北方方言痴呆的意思)嗎?

看著恩師義正嚴詞的表情,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又堅持煉下去,也不知道從哪天起,變化逐步開始,而且問題越來越多,恩師說,每當進步就如同面臨一個十字路口,不可能自己每次都選擇對,這就是我經常自以為理解的對,信心滿滿向恩師求證時絕大多數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至今心虛不已,意拳修煉不但是後學的艱苦付出,恩師的付出同樣艱辛。

現在想起這些跟歷代前輩讀私塾的時候搖頭晃腦的去背誦《三字經》、《論語》等驚人的一致,原來認為不懂為何還要背誦,現在明白了先要有此磨練,逐步努力加以薰陶就會領悟其中的內涵,換個角度看這種延續千年的傳承方式何尚不是在拳學方面驚人的相似,靜心反思用自己的認知水平去理解未知的事情是多麼可笑。

意拳修煉在於改變原有的行為準則,蘊含的內容非體認而不可覺也

意拳修煉在於改變原有的行為準則,蘊含的內容非體認而不可覺也

協會會長:周廣學先生指導站樁中

意拳修煉在於改變原有的行為準則,蘊含的內容非體認而不可覺也

意拳單推手,推的是拳學的造詣,非求勝負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由意拳第四代傳人、武術明家周廣學先生創立,並由香港意拳學會會長霍震寰先生擔任榮譽會長。協會,融養生、技擊為一體,以傳播正宗意拳、發揚中華武精神、普及傳統養生文化為宗旨,正本清源為己任,為傳統文化及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協會微信公眾號:szzhanzhu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