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初學者,怎樣站樁才能少走彎路?

怎樣站樁才能少走彎路?每天修煉的度如何把握等?,這些問題是每位站樁初學者最為關注的事情。

藉此機會,我就把初學者應該怎麼修煉,才能更快的體認到變化,詳細闡述一下,以饗初學者。

站樁是根植於傳統文化當中的一門學問,傳統文化入門之法是抽象入手,這是不容置疑的法則。但是現在的教育方式是具象思維的產物,這就給愛好站樁修煉的愛好者造成巨大的障礙。

因此轉換一下思維方式,無疑是開啟站樁之門的鑰匙,轉換成怎麼樣的思維方式呢?

這個問題舉例說一下,或許更容易理解。例如“心中的家”,每個角落都是十分的熟悉,心中承現出來的那個家既是完整的家,在家裡看到的都是一個片面的場景,無法看到一個完整的家,這就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假如我們從局部認識去站樁將會是一條艱苦而崎嶇路。

遵循“心中的家”的思維方式,去理解站樁修煉起來即是輕鬆的。(抽象思維)

在談到站樁詮釋方面。往往是最先接觸到的印象最深刻,但是大多數愛好者接觸到站樁知識,又是從書籍或者是網絡上來的,在這方面有個先入為主。看的內容是誰寫的,或者誰說的,又有幾分是真,這都是十分關鍵的。

值得警惕的是,萬不可因為對方有點名望,就堅信不移,或者是名人之後,就執著的以為必定是大師

大師造就人才是肯定的,但也有濫竽充數者,而且不在少數,手段花樣層出不窮。這是歷代都有的現象,斷定書上寫或某人說的可否符合自然規律、生理衛生是悠關身心的大事,更重要的是否跟王薌齋先生思想的一致嗎?

在談到站樁方面的資料,我的建議是以王薌齋先生的文章為主,以王薌齋先生講的為宗

為什麼要以王薌齋先生講的為宗?這是因為站樁方面王薌齋先生所倡導的站樁是歷經幾代人檢驗的,而且是在幾家中醫院實踐過的,又歷經幾代意拳(大成拳)門人佐證的產物。

站樁是以誘導為主的學問,因此一切都是圍繞著假借開始。

首先,我們要用一個抽象的物體來藉助,實現完善自我的辦法,這就站樁意念的產生,而且假借是逐步完善起來的

,且必須要把所掌握的意念一起設想出來,不能有先後次序的產生,有簡入繁,循循善誘的原則為準。

同學習開車的過程有點類似,開車上路,前後、左右、上下都要照顧到了,但是不能失去手腳上的任務。因此嫻熟的司機都能體認到人車合一的自由。站樁也是要達到人於自然的合一,才能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周廣學先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