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扶貧車間暖人心

蓝山:扶贫车间暖人心

紅網時刻永州10月10日訊(通訊員 楊雄春 王欣金)10月8日,湖南省藍山縣毛俊鎮毛俊市場二樓,剛開工試運行一個多月的毛俊扶貧車間內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對一個個玩具零部件進行檢查和拼裝。藍山縣委書記秦志軍在俊水河巡河之後,走進扶貧車間,同工人們進行親切交談。

“你們幾點鐘下班,上班方不方便?有多少錢工資?”走進扶貧車間,秦志軍與正在流水線上幹活的洋田村3組村民鄧雪梅拉起了家常。

“八點半上班,一天有70多塊收入,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鄧雪梅邊幹活邊回答,手腳利索。

“在車間上班累不累?”

“還可以,比下地幹農活輕鬆多了。”今年60歲的鄧雪梅每天早上上班前還要去地裡轉一轉,照看地裡的農活,對扶貧車間這份工作十分珍惜。她告訴筆者,在家門口上班,能有這麼多的工資已經不錯了。

在扶貧車間邊走邊看,秦志軍看著工人們嫻熟地操作,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不一會兒,秦志軍來到朱毛寺村村民鍾吉榮身邊,彎腰親切地問道:“您多大年紀了,走路回家要多久?”

“今年60歲了,走路回家只要半個小時。”鍾吉榮高興地回答,對扶貧車間這份工作很滿意。“都這麼大年紀了,在外面上班也沒有人要了,也就是在扶貧車間還能找份事做。”

毛俊扶貧車間由永州星月集團投資興建,毛俊鎮政府提供場地,可容納200名工人。8月下旬開工試運行以來,已有100餘名工人進廠上班,大多數是來自各行政村的貧困戶和留守婦女,年齡最大的有60多歲。今年來,藍山縣已在鄉村興建扶貧車間36家,解決貧困戶勞動力就業近1000人,為貧困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

“扶貧車間要實行計件和計時相結合,採取靈活的用工模式,讓大家更願意來車間上班。還要探索農村公交新方式,打通鄉村交通“最後一公里”,切實解決工人進廠上班難題。”走出扶貧車間,秦志軍向車間負責人建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