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人舌尖上抹不去的記憶——樂平安牌桃酥的故事

在外地,只要一提起樂平的特產,人們自然而然就會異口同聲的說起安牌桃酥。生產安牌桃酥的江西食品廠,創建於1954年。由四戶糕點業組織糕點加工小組,1956年轉為公私合營。1958年7月,與糖子小組、飴糖小組、醬油醬菜小組合並組成副食品加工廠,1983年由商業局直轄,並改今名。

幾代人舌尖上抹不去的記憶——樂平安牌桃酥的故事

(載1983年縣誌)2009年企業改制,全員下崗。在樂平市商務局領導的關懷下,為保品牌,將返聘的部分骨幹重新組織生產。2016年退城進園落戶至樂平金山工業園區。該廠是當地一家最早生產桃酥的企業,系江西省食品生產重點企業之一,擁有固定資產2400萬元,目前已形成萬噸桃酥的生產能力,“安”牌中國桃酥王因其選料上乘,用料講究、配方科學、工藝先進、製作精良、酥鬆爽口、營養豐富等特點,被國內食品專家譽為“中國桃酥王”,

該產品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和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及全國星火計劃科技成果金獎等8項省級以上桂冠。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讚譽,企業曾先後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連年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省和景德鎮市食品工業協會的“食品安全誠信單位” 及首批“江西老字號”企業。安牌桃酥獲 “贛鄱十寶”。 2017年獲中華老字號精品博覽會最受消費者歡迎品牌獎。安牌桃酥作為江西特產,曾經走進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和慰問汶川地震災民。今年又獲景德鎮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獲得ISO9001—2015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等多種榮譽稱號。

樂平製作桃酥歷史悠久,據說原名“陶酥”,相傳與樂平陶瓷生產有關。樂平瓷土礦藏豐富,很早就有燒製陶瓷的歷史。根據樂平南窯考古發掘發現,樂平陶瓷於唐代時期就已經很發達,不少失地農民紛紛棄耕務工,改做陶工。陶工生活非常辛苦,很少有休息的時間,尤其在觀察窯火這一環節,更是如此。所以,陶工們往往不能按時進餐,有時也只能抽空往嘴裡匆忙塞幾口隨身攜帶的麥麩糠頭等充飢,因此,忍飢挨餓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有一天,一位陶工實在難以忍受生吃雜糧的滋味,突發奇想,將隨身攜帶的雜糧糠頭粉,用油一調和,用手抓起一團,直接甩在滾燙的窯壁上,在窯壁高溫的烘培下,雜糧粉團烤乾烤熟後,竟然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味,扒下來吃在嘴裡更是香酥可口,與尋常大不相同。這個方法很快為其他陶工仿效,流傳開來,併成為從事運輸陶瓷工人方便攜帶的乾糧。這之後,為了改變口味,人們又在原料中加入桃仁等久而久之,名字也由“陶酥”經世人口傳諧音成了“桃酥”,桃酥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糕點類食品。它象徵著吉祥、如意、幸福、美好。樂平安牌桃酥色澤微黃,觀其形圓而綻若桃花,聞其異香撲鼻,嘗之酥脆香甜。還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鉀、磷、硒等礦物質,據說還有補氣益氣、開胃消食的作用。樂平安牌桃酥對今天來說,不僅是一種傳統的產品,更是樂平的一塊金字招牌,對增強樂平的傳統文化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不斷創新的當今社會,江西食品廠也不斷提高技藝,不斷改進原料配方,桃酥已經不僅僅只是為了充飢的乾糧,在保留傳統滋味的基礎上,新增了形狀更迷你可愛的小茶餅,並添加了多種口味,在保證配方科學、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使用百分之百特製精煉的優質植物油,絕對不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使之更適宜男女老少。

桃酥作為樂平傳統美食,已是幾代樂平人的舌尖記憶,而這些美食的傳承,該企業也為傳承傳統文化記憶與樂平美食而獻出了自己的青春歲月。正是源於這種奉獻與傳承的精神,使這些特有的老品牌才能永葆青春,供一代代人民品嚐老味道,回味老故事。(屈饒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