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彎路非走不可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讀一本好書、品一篇美文,如同結交一位良師益友,在生活中伴你砥礪前行;又似與高人對談,以文中精華啟迪人生智慧。

忙碌了一天的你一定很累了吧?

拂塵晚歸,得空閒坐,不如與寧夏衛視一同感受文字的魅力。

夜 讀

寫在前面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害怕頭破血流,怕的是,在那條註定艱險的道路上,沒人對你說一句“一路小心”。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年輕時的彎路非走不可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能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了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1943年,張愛玲開始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去世,終年75歲。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更多美文在這裡: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