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读一本好书、品一篇美文,如同结交一位良师益友,在生活中伴你砥砺前行;又似与高人对谈,以文中精华启迪人生智慧。

忙碌了一天的你一定很累了吧?

拂尘晚归,得空闲坐,不如与宁夏卫视一同感受文字的魅力。

夜 读

写在前面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害怕头破血流,怕的是,在那条注定艰险的道路上,没人对你说一句“一路小心”。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能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了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张爱玲开始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去世,终年75岁。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更多美文在这里:

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年轻时的弯路非走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