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醫藥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冷鏈市場大有可為

醫藥冷鏈物流是指為滿足人們治療疾病而進行的冷藏藥品運輸系統工程。在整個醫藥冷鏈的物流過程中,需要確保藥品在各個鏈條環節的冷藏效果。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醫藥冷鏈的特殊性在於以下4個方面:

1) 安全性:在醫藥冷鏈物流服務能力的評價中,安全性居於首要地位,這是由物流對象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2)需求突發性:由於很多疾病爆發突然且容易傳染、傳播速度快,因此對冷藏藥品的需求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對物流供應商的應急服務能力要求很高;

3)高成本:與普通運輸的成本相比,冷鏈運輸的成本高出80%左右;

4)專業性:藥品的運輸、存儲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運作,實施在途GSP管理,實現冷藏藥品可追溯。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報告。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醫藥冷鏈市場尚不成熟,但拐點將至

我國醫藥冷鏈市場遠未成熟。最新的《2017年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1.3%。

按照每年8%的增長速度計算,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藥物流總額將達到3.8萬億元,而冷鏈運輸的藥品市場規模或可達到1200億元。

其中,以疫苗類製品、注射劑、酊劑、口服藥品、外用藥品、血液製品等醫藥冷藏品為主要品類。

若根據目前我國醫藥冷鏈物流成本的流通費用率12.5%來計算,我國醫藥冷鏈市場的規模在2020年約為150億元。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醫藥冷鏈物流行業問題諸多,規範化進程尚需時日。

國家藥監局公佈的數據表明,中國藥品冷鏈的覆蓋能力僅為10%左右,藥品的質量問題中有近20%與冷鏈物流相關。

但斷鏈問題仍然時有發生,其痛點在於,醫藥冷鏈配送需要經歷多個物流環節,不同的環節使用不同的運輸資源和信息系統,要實現藥品流通的信息共享和全程溫控,勢必需要有統一的標準和執行標準的能力。

包括醫藥產品冷鏈物流涉及的溫控倉庫、溫控車輛、冷藏箱、保溫箱等。

而目前,由於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冷鏈標準不統一,導致冷鏈的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解讀不一,企業自律性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醫藥物流企業的發展步履維艱。

此外,冷鏈物流技術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與協調以及技術人才短缺、研發薄弱等因素,也是造成醫藥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的重要原因。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冷鏈物流技術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醫藥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恆溫,將溫度控制在一定的區間內(包括深冷、冷凍、冷藏、恆溫、常溫等不同溫區),而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溫度。

以疫苗為例,其運輸要求全程冷鏈,一旦運輸途中出現溫度異常,就會產生不可逆的後果。

數據顯示,北京市營業額在2億元以上的28家藥品批發企業擁有的運輸設備平均僅為1.28輛,三、四線城市的物流市場更加落後。

信息化程度方面,目前我國醫藥冷鏈物流從供應鏈頂層到底層涉及的醫藥製造商、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等物流節點並沒有實現完全聯網,各環節採用各自獨立的管理方式,難以實現信息共享。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與協調。

許多企業託運冷藏品,過程中一旦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間分別作業,藥品在託運終端就很難再保證冷藏運輸條件。

尤其是在冷藏品退貨環節,即逆向物流階段,冷藏條件幾乎完全喪失,這可能帶來嚴重的藥品質量問題。

國內迄今尚無專業從事冷藏藥品冷鏈物流的、具有覆蓋全國市場配送能力的專業化冷鏈物流企業。

以航空運輸鏈條為例,醫藥冷鏈最大的風險是機場到機場,佔到55%左右,兩端佔到了45%左右,原因就在於航空冷鏈產品的開發效率低下,各個航司及安檢機構缺乏統一的作業標準。

此外,由於新GSP規定不允許藥品運輸業務層層轉包,但對分包並未加禁止。因此,醫藥流通企業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地區,與不同的醫藥冷鏈物流企業簽訂委託運輸合同。這就導致了醫藥物流回程車輛的滿載率較低,管理成本和風險大。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專業人才匱乏。醫藥冷鏈物流所涉及的學科門類領域很多,包括有醫藥管理、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藥品冷凍冷藏技術、製冷技術、信息技術等。但目前,我國大多院校並沒有專門設置醫藥物流專業,企業招聘的物流或醫藥人才也需要後續培養,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

行業趨勢:醫藥供應鏈‚短鏈、庫存前置、網絡化/一體化、多倉運作、信息可視化和可追溯性是大趨勢。

2018年兩票制將全面落實,並鼓勵一票制。《關於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明確,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中逐步推行兩票制,鼓勵其他醫療機構藥品採購中推行兩票制,爭取到2018年在全國全面推開。

這一政策將對中小醫藥流通企業造成重大沖擊,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百強藥品批發企業佔全國醫藥總市場規模的70.1%,集中度同比上升3.45%。

醫藥分家,藥品由藥店而非醫院進行銷售。隨著醫改的逐步推進,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即將全面推開。

國務院通過《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及,要求到2017年力爭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零售藥店將成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行業洗牌期,第三方物流企業加速佈局

安全事件頻發,倒逼行業加速整頓洗牌。

2016年4月,山東疫苗案後,國務院頒佈新政《國務院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下稱《決定》)。

新政規定,二類疫苗採購納入省級集中招標平臺,而二類疫苗批發企業則全部出局。一系列事件的背後,反映的是冷鏈行業的供應和服務能力的缺陷。

2017年,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要求加強冷鏈運輸貯存質量的政策;2018年5月,《醫藥產品冷鏈物流溫控設施設備驗證性能確認技術規範》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整個標準涵蓋冷庫、運輸、冷藏車、運輸車等四方面的運輸標準,以及可操作層面的執行依據,政策監管力度空前,顯示出國家規範藥品流通行業的決心和力度,將進一步倒逼行業加速整頓洗牌。

2016年2月,國務院發文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流通業務批准,這昭示著第三方物流進軍醫藥行業已無政策上的阻礙。

自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市場開放以來,國藥控股等傳統醫藥流通巨頭獨立成立了物流公司,而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在探索中尋求適應市場的經營模式。

各類企業不同程度的加大對冷鏈物流資源的投入,並積極探索形成運營一體化等多種模式,提高服務專業化程度。

相關數據顯示,由於新版GSP對涉及藥品安全的物流提出更嚴苛的規定,2016年醫藥行業的物流中,社會物流的佔比不到20%,而日本和歐美國家的這一比例在50%左右。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第三方物流企業藉機佈局醫藥冷鏈市場,冷鏈物流服務專業化程度在進一步提高。

新條例實施後,一方面,部分以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上藥等為代表的國際及國內大型醫藥生產企業、集中規模經營冷鏈產品的醫藥物流企業已經實施了全面的冷鏈質量管理,具備在國內實施全面冷鏈物流保證和監測管理的成功經驗。

另一方面,佔據我國80%以上的中小型藥品批發企業由於技術落後、設施設備不足或沒有疫苗冷鏈配送資質被迫退出疫苗經營市場或尋求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合作。

第三方物流的介入是對現有醫藥流通領域的有效補充。

醫藥冷鏈物流市場是典型的B2B市場,過去由藥品商業流通企業為主導,各個商業企業根據自身的銷售情況決定其冷鏈配送模式。

社會物流企業的優勢在於具備完善的運輸網絡,部分較早佈局該領域的企業如順豐等,則通過對醫藥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的搭建,建立起全程可追溯不斷鏈的配送體系,但其短板在於:在醫藥流通渠道價值鏈中,買賣藥品的合法性、藥品使用的安全性及藥品在途的安全性(包括物流可追溯性即藥品監管碼、藥品在途儲存等)缺一不可。

社會物流的介入,本質上是到達患者的方便性改善,但仍需要補全在藥品合法性和使用的安全性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人才的短板。

因此,我們認為對第三方物流而言,通過與具備醫藥、零售藥店等終端網絡和分銷體系的醫藥流通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發揮其物流服務優勢,是在行業加速洗牌的背景下打開市場的有效方式。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第三方物流應當如何定位?

運作模式上,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在冷藏藥品供應鏈中同時扮演了‚醫藥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的角色,既可以是醫藥生產者的成品庫,又可成為批發交易的終端(醫療單位或零售商)寄存庫。

當委託方(製藥廠、醫院、零售商店)向其上級的供貨商下達採購訂單時,供貨商從其倉庫發貨至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中心,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中心按照GSP監管標準進行驗收入庫,並進行冷藏藥品的存儲和專業化管理,當委託方將到貨預報發送給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中心時,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中心根據其要求進行全程冷鏈配送活動。

同時,供應商可將其冷藏藥品的全部或部分存儲在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中心,當下級訂貨商向供貨商下達訂單時,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中心可代理進行訂單處理、配送等活動。

在整個的運作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可採用RFID射頻技術、GPS技術等進行全程溫溼度監管和數據記錄,並與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監管部門以及醫藥生產及流通企業進行實時雙向數據的交換和共享,保障從生產企業到消費者的全程可追溯和防偽。

而當冷藏藥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也便於進行責任追溯,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障冷藏藥品的質量安全。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的優勢在於:

1)可為醫藥企業節約大量前期投入。

一方面,保溫箱、蓄冷劑等都不需要自行購買,物流公司可以提供。同時,企業無需考慮運作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外包給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可以解決運輸中溫度鏈斷掉的難題。

即使有品種多樣性、少量性和發貨地的零散性等特點,冷鏈物流公司也可以充分整合資源,採取多式聯運以發揮第三方冷鏈物流的優勢。

2)減少藥品損失和退貨過程中的逆向物流成本。

在退貨運輸方面,第三方冷鏈物流通過全程冷鏈溫度自動記錄、跟蹤和上傳,可以實現GPS的精確定位,隨時掌握運輸車輛信息,同時擁有專業物流信息管理平臺、EDI(電子數據)交換中心,與監管部門及委託方同步交換數據,對發生質量缺陷的產品可以通過標籤追溯自動查詢,在第一時間發現並召回或銷燬過期藥品及不及格藥品,大大降低藥品的不合格率,保證藥品質量,也使醫藥企業減少藥品的損失成本和退貨過程中的逆向物流成本。

3)實現醫藥物流供應鏈的優化。

由於目前中國幾乎沒有一家醫藥冷鏈物流企業的物流網絡可以實現全國覆蓋,因此,醫藥流通企業不得不在不同的地區,與不同的醫藥冷鏈物流企業簽訂委託運輸合同。

對於一些需求量不大的藥品,分包之後單一地區的需求量有限。對上海藥品流通行業的樣本分析顯示,醫藥物流回程車輛的滿載率不足30%。

通過第三方醫藥物流參與的方式,供貨商將產品集中在第三方冷鏈物流中心,再集中裝車配送到各需求方,第三方冷鏈物流通過先進的信息一體化管理,根據醫藥企業的物流訂單,按量、按段拆分合並形成作業單,為其提供合理的運輸工具、便利的聯合運輸等,從而優化醫藥供應鏈的流通效率。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國際經驗表明:第三方物流在醫藥冷鏈領域的發展需要以政府的整合導向作用為先,而龍頭的帶動和軟硬件設備的投入對推動行業繁榮及自身市場份額擴大同樣具備重要作用。

國際型的物流企業完善的設施設備和科學的經營管理,特別是設施設備的應用和合理配置是實現低溫環境、發展現代醫藥物流的必要條件。

從國外藥品冷鏈物流的發展來看,運輸、倉儲、配送、搬運等環節的高效運作及冷藏鏈之間的有效銜接都需要完善的設施設備的支撐。

冷藏運輸方面,歐洲道路設施發達,運輸效率高,依託便捷的交通網絡,可實現冷鏈藥品的門到門服務。

藥品儲存方面,國外的企業大都建有現代化的醫藥冷藏庫,如英國Marken在新加坡有現代化的臨床試驗供給倉庫,該倉庫設施先進,可提供零下80°C到室溫之間各溫度段的安全存儲條件;

UPS在北美有超過22家保健配送中心,中心內配備有自動分揀機、製冷機、溫度監控器等基本的設備。市場經濟下的優勝劣汰法則促使企業不斷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進而推動行業的繁榮發展。

此外,政企合作和配送模式的探索也是國外企業提升服務質量的主要方向。

如DHL就同英國NHS(國民保健服務部門)合作並簽署了長達10年的合同,負責50萬種藥品的採購及600家醫院和服務供應商的物流問題,日本則通過採取分級配送服務來解決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第三方物流:醫藥物流網絡是基礎,一體化解決方案是目標

順豐:網絡佈局完備,打開市場是現階段重心

佈局最早,戰略重點發力。

2014年3月,順豐成立醫藥物流事業部,2016年初正式成立‚冷運事業部‛,將生鮮和醫藥的資源相互分離。

目前,順豐醫藥冷鏈已經形成包含醫藥常溫、醫藥專遞、醫藥商配、醫藥零擔、醫藥專車和醫藥倉儲在內的豐富的產品體系,擁有包括幹線運輸、城市配送、醫藥倉儲、C端派送和醫藥臨檢在內的5大閉環物流供應鏈服務能力。

冷運業務的發展十分迅速,17年冷運業務營收規模23億元(醫藥冷運業務約佔40%-50%),同比增速達59.7%,僅次於同城配和重貨業務增速。

冷鏈市場是順豐新業務佈局中的重要一環,未來1-2年內有望將收入拐點轉化為業績拐點。

從目前順豐切入醫藥冷鏈的方向看,主要是通過在運輸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營業網點、物流跟蹤等方面的既有優勢,承接專業冷鏈物流與配送工作。

由於藥品冷鏈物流市場過去多由具備藥品經營資質的經營企業各自承擔,順豐仍然需要逐步彌補起上下游客戶資源與品種資源不足的短板。

醫藥網絡佈局完備。截至2017年底,順豐已有運營面積達2.4萬平米的3座醫藥冷庫,12條醫藥幹線,貫通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核心城市,覆蓋全國132個地級市,冷藏車916臺,其中244臺通過GSP認證,並且已獲得《藥品經營許可證》、《GSP認證證書》、《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以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開展藥品第三方現代物流試點工作的批覆等全部認證及經營許可。

目前服務的客戶有哈藥集團、華潤三九、賽諾菲製藥和廣藥集團等。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夯實網絡鏈條,並向逐步開拓醫藥客戶為戰略發力點。

2018年,順豐從網絡建設、鏈條、技術創新3個方面發力,繼續向成為中國最有價值和最有影響力的醫藥健康供應鏈服務提供商的目標邁進。

網絡方面,順豐將繼續完善醫藥物流底盤,通過多倉協同+幹線運輸調度+航空運力補充逐步建立起全國T+3醫藥物流網絡;鏈條方面,優化倉幹配全鏈條業務模式和運作流程,進一步提升-40°C至25°C多溫段溫控能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營運質量,未來3年還將通過6-7個核心物流中心,打造全國覆蓋的倉儲能力;技術創新方面,繼續加強醫藥冷鏈設備設施驗證管理技術和信息系統管理模式研發和創新。

順豐對其醫藥冷鏈的定位並不僅僅停留在第三方物流層面,而是提供以醫藥工業、疫苗及生物製藥企業為核心的行業客戶整體解決方案。

2018年6月22日,順豐首次對外發布了‚順豐醫藥供應鏈方案+和順豐醫院方案+,表示順豐醫藥趨向於資源網絡化、運作標準化、質量體系化、過程可視化方向發展,為醫藥健康行業提供專業的端到端供應鏈服務。

由於醫藥行業自身體制相對封閉,對第三方物流能力要求較高,順豐醫藥運輸實力和資質已經完備,現階段需要從增值服務入手,從單一客戶物流場景向全供應鏈需求解決進行轉變。

同時,與傳統藥企的合作也在積極展開。目前順豐已與超過六成的百強藥企合作,臨床臨檢方面也與全國前十的基因檢測公司均有合作,同時與部分國際品牌的合作也在洽談中。

與醫藥領域相關資深企業進行合作對順豐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醫藥供應鏈解決方案大有裨益。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京東:試水醫療器械領域,客戶資源獲取能力是優勢

2017年8月,京東物流就分別與國藥集團、紅運堂、華濰藥業、福康藥業、廣林藥業、安徽華源等8家醫藥流通企業簽署了《京東醫藥雲倉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藥流通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同時,以本次簽約為切入點,京東物流也提出醫藥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

集合符合GSP認證資質的倉庫資源作為京東醫藥雲倉,同時加入體系化的運輸和配送能力,生態鏈各方既能提供商品驗收、入庫、存儲、養護、出庫等服務,又能構建醫藥物流配送網絡,覆蓋運輸車輛、運輸司機、幹線配送、終端配送等各服務環節,貫穿醫藥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強化聯動並深化融合,共建一體化的醫藥物流生態網。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目前,京東醫藥物流已在山東、湖南、河北、安徽等地開展業務,提供符合GSP認證要求的商品驗收、入庫、存儲、養護、出庫等服務,覆蓋幹線配送、終端配送等環節。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京東物流將從醫療器械領域試水,逐步深入到醫藥流通領域。

此外,京東摒棄之前的‚多盤貨模式,顛覆性地打造‚一盤貨模式,對現有庫存和成本管理進行升級,把貨品全放在一盤棋里布局,打通所有銷售渠道,包括線上線下之間、電商多平臺之間、同一電商平臺多店鋪之間,實現庫存統一調配,實現‚一個品牌、一套庫存、一條供應鏈。

一盤貨模式能夠最大程度的實現供應鏈協同,大幅提升庫存週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消除品牌商和經銷商的物流痛點,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全、快捷及優惠的服務體驗。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此外,京東在倉配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和基礎設施領域具有先天優勢。

同時,作為大型電商平臺,與順豐和其他物流企業相比,京東進入醫藥物流領域也有獨特的平臺優勢和品牌效應,積累了數量龐大的消費者群體和巨大流量,在全渠道多平臺訂單履約管控上也有優勢,並且京東在三線以下城市、鄉鎮等零售終端的配送能力也能對傳統醫藥物流較難深入落後和偏遠地區的劣勢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

同樣的,京東也會面臨行業內部合作慣性、行業經驗缺乏、專業人才短缺等考驗。但作為電商,在上下游客戶資源的獲取上可能較順豐具有一定的優勢。

醫藥冷鏈洗牌期,第三方物流動了誰的蛋糕?

其他第三方物流企業:鏖戰方酣,後進入者仍有機會

除了順豐和京東外,其他第三方物流企業也不斷湧入醫藥物流領域。

目前,在國家明確表示要引導郵政、快遞企業加快發展冷鏈、醫藥等高附加值業務的背景下,預計未來醫藥物流領域會有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

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並逐步發展壯大,物流網絡、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專業化能力、多方合作等都是必要條件,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針對性地解決行業痛點,促進行業不斷完善和成長。

而同時,也有企業在退出,就在前不久的6月24日,振東製藥宣佈退出醫藥物流,原因在於這部分業務持續虧損。

可見,醫藥冷鏈市場格局遠未形成定局,較高的進入成本和培育時間,也使得醫藥冷鏈市場的競爭註定是一個巨頭之間的遊戲。(廣證恆生:趙巧敏)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