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

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

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寒露之後,露水增多,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1


節氣三侯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鴻鴈來賓

寒露之日,“鴻雁來賓”。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鴻雁白露節氣已經開始南飛了,此時是最後一批,古人稱後至者為"賓"。《通書》作來濱。濱,水際也,亦通。

雀入大水為蛤

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國語》雲: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於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

後五日“雀入大水為蛤”,鳥雀入大海化為蛤蜊,飛物化為潛物,古人對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菊有黃華

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這一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

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2


寒露習俗


登高

眾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風俗。

鬥蛐蛐兒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鬥蛐蛐兒的高潮期。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入秋了,天氣漸涼,提醒人們該準備過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織鳴,懶婦驚”之說。

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3


養生要點:足部保暖,熱水泡腳

民間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的養生保健諺語。寒露時節,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天氣由涼轉冷,入夜更是寒氣襲人。

“寒露腳不露”告誡人們寒露過後,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應穿上保暖性能較好的鞋襪,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再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研究發現,腳與上呼吸道黏膜之間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

除了引發呼吸道疾病外,腳部受涼還可引起腹瀉、腰痛等疾病,因此,足部的保暖顯得格外重要。

寒露過後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後,可減少下肢痠痛的發生,緩和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4

養陰潤肺防秋燥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人體津液。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滋陰潤燥、養肺生津。

秋季潤燥,首選百合,中醫認為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寒露時氣候乾燥,人體出現的各種“燥”象,可取百合 30 克洗淨切碎,大米 50 克,加水 400 毫升,同煮至米爛湯稠,加適量冰糖

,每日晨起服用。

對於、咽乾口燥、皮膚乾燥較重者,可加入玉竹、沙參或麥冬、天冬等,並可根據個人口味調入蜂蜜。

除了粥,還可以選擇服用秋梨膏、養陰清肺膏、龜苓膏等滋陰潤肺之品。此外,為了預防秋燥,還可適當多吃一些水果,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 但水果潤燥並非人人皆宜,若有脾虛洩瀉,或肺寒咳嗽而痰黏者,則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還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5


先調脾胃後進補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古人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寒露時宜常食甘淡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鱸魚、鴨肉、蓮子等。

民間一直非常重視秋冬進補, 有“秋冬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但寒露時節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因此不能急於進食肥甘厚味,當先調理一下脾胃, 為脾胃更好地受納補品做好準備。 否則易使脾胃運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傷陰。

對於平素脾虛者(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等),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氣、和胃的藥物。

對於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現為胃中有灼熱感、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應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對於消化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不妨適度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保和丸、香砂養胃丸等。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6


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釐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7


按摩委中穴

寒露節氣與人體的膀胱經相對應。膀胱經從內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陰穴,可以說是“從頭到腳”,是人體當中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寒露時可常按摩膀胱經上的委中穴,具體按摩方法是:

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一壓一鬆為1次,力度以稍感痠痛為宜,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壓時,如果能塗抹上一點刮痧油或藥酒,效果會更好。經常按摩委中穴不僅可以治療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痠麻疼痛。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8


寒露起居:早睡早起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段,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寒露時可選擇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但每天運動時間不宜太早。這是因為:一是天剛亮時城市空氣不佳;二是因為晨起氣溫偏低,身體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故人們宜在太陽昇起後外出運動,運動時避免出汗太多,否則會傷陰損陽。如果遇到起風變天、陰雨天氣,可在室內運動,不可盲目冒寒涉水運動,以免感受寒溼而感冒。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9


寒露坐功養生

“寒露坐功”養生,具體做法是:

每天清晨,雙腿盤坐,兩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對,緩緩上提至乳胸前,兩手前臂內旋,雙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別朝左右側方向,兩臂伸直,且呈開放型。身體上聳,頭轉向左,手心翻向下,兩臂由體側緩緩放下。

如此反覆做15次,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嚥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常練此功法可改善頭痛、腰背痛、鼻出血、目黃淚出等症。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10


別再“秋凍”鍛鍊 

一般來說,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晝 夜溫差也會加大,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經不適合進行所謂的“秋凍”,否則很容易著涼。此外,寒露過後, 一般是心腦血管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 肺炎等疾病的高 發期,中老年人要特別留心, 最好推遲晨練時間,減少日常鍛鍊頻率,多注意休息。


今日寒露|天寒露重,願君保重


11


掃除抑鬱

秋季臨床上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淒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宣洩積鬱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