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丨讓你秒懂的無厘頭大數據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今年的諾獎預測,蝌蚪君保持了近幾年的良好狀態,穩定發揮,最終獲得了3中0的好成績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本來呢,三大自然科學獎項頒完,諾貝爾獎就跟我沒什麼關係了。但是考慮到這次丟臉丟大了,得找回場子。

於是乎我決定秉著重在摻和的心態,也來說說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事兒,反正經濟學也不是我的專長,我就可以胡說八道隨便扯扯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話說,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和威廉·諾德豪斯。

這個羅默跟文學獎的村上春樹老師有一拼,也是陪跑了多年。所以這次獲獎他自己也表示沒想到,甚至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工作人員現場撥打他電話時,他還以為是騷擾電話。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羅默的獲獎理由為“將技術創新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之中”。簡單來說就是呼籲政府加大對科技創新的獎勵,這樣才能讓科技創新持久地促進經濟發展。

而諾德豪斯的獲獎理由則是“將氣候變化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之中”。

簡單來說就是諾德豪斯認為解決目前全球變暖問題最有效的措施是全球徵收碳排放稅,並且他還模擬了四種不同氣候政策下,二氧化碳隨時間推移的排放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好了,關於經濟學獎正經的部分就到這了,下面來扯扯別的,比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之一:12

根據超級炸彈人諾貝爾老爺子1895年的囑託,現如今聲名顯赫的諾貝爾獎在1901年有了第一批獲獎者。然鵝,那時的諾貝爾獎只有和平獎、文學獎、化學獎、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五個獎項,根本沒有經濟學獎什麼事兒。

直到1968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之下的世界經濟欣欣向榮,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各大經濟學流派百家爭鳴,一眾北歐經濟學家們也在學界嶄露頭角。

於是,扮演著央行角色的瑞典銀行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那就是借諾貝爾獎的盛名,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學獎項,好為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反對政府過度干預央行的經濟學家們站臺。

1968年正值瑞典銀行300週年大慶,由他們掏腰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橫空出世,並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於1969年首次頒獎。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實是個搭便車的山寨貨。或許是多少有點心虛,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對於獎項的英文名稱一直很糾結。從1969年到現在,他們居然先後搞出了12版英文譯名,當下在用的版本是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獎章(圖片來源:MIT)

大數據之二:50、81

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波及,或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推舉出合適的人選,五個正牌諾貝爾獎都曾經出現過一些年份裡沒有頒獎的情況。

比如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被暫停了,原因是瑞典文學院“及時”爆發了醜聞。又比如可能是世界實在不怎麼太平,諾貝爾和平獎居然累計有19年沒有頒發。

作為不那麼“根正苗紅”的後來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這方面倒是表現優異,從1969年開始的50年裡,諾貝爾經濟學獎從未“缺席”。

另外,在已經頒發的50屆諾貝爾經濟學獎中,總計產生了81位獲獎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第50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圖片來源:yesilgazete)

大數據之三:67、51、90

說起和經濟有關的話題,隨便找個大老爺們就能侃得天花亂墜。然而一位真正的經濟學大師的養成,卻離不開博採眾長的終身學習、嚴謹長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而且,不攢夠N多道友和弟子給瑞典皇家科學院寫推薦信,又怎麼能證明自己是“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呢?

完成這些打怪升級任務都需要大把時間,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超過了67歲,在所有諾貝爾獎當中是最“老齡化”的。

諾貝爾和平獎有17歲的獲獎者,諾貝爾物理學獎有25歲的人生贏家,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最“年輕”得主卻是51歲。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最高齡紀錄,則是由2007年獲獎時已經90歲的萊昂尼德·赫維奇保持,這位老爺子一度也是年紀最大的諾獎獲得者。

不過,這個紀錄在幾天前被成功改寫,96歲高齡的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榮獲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美國經濟學家萊昂尼德·赫維奇保持著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年長獲得者的紀錄,他在90歲高齡時榮獲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數據之四:1

在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的印象中,純理工科大學裡都是鋼鐵直男,經管學院之流的“文科”院系倒是盛產萌妹子。但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對女生絕不友好。

在長達50年的歷史中,僅有1位女性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她就是2009年獲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唯一一位女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圖片來源:indiana)

不客氣地說,女性獲獎者的幾乎完全缺席,反映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思維侷限性。經濟學畢竟是一門關乎人性和倫理的社會科學,有意無意地忽視一半人類獨特的理性與智慧,對於經濟學乃至人類社會的發展都不是什麼幸事。

大數據之五:0

通常來說,一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角色越是重要,該國的經濟學家就越容易受到諾獎的青睞。但是,前任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以及現任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績單上的記錄卻都是“0”。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傢伙,才會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們的菜?

無論是從設立的初衷,還是從實操的套路來看,諾貝爾經濟學獎都有著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

一個諾獎評委眼中的“主流”經濟學家,必然要以歐美特別是以美國的經濟模式構建理論體系。至於那些“有中國(日本)特色的經濟學”,各位歐美經濟學大佬的心裡是拒絕的。

他們內心的OS一定是:如此高大上的諾獎,是不可能頒給你們這等經濟學異端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頒給你們滴!

看穿了這一切,就不難理解中國和日本經濟學家的處境了。想要打破中日經濟學家的諾獎零封魔咒,怕是隻能等待歐美主流經濟學界,特別是諾獎評委大人們放棄傲慢與偏見了。

當然,等到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寶座的那一天,搞定諾貝爾經濟學獎還能叫個事?

蝌蚪君略作刪改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诺贝尔经济学奖丨让你秒懂的无厘头大数据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