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黑龙江,东北三省之一,共和国长子,祖国大地的东极与北极。

你可曾知道,这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肥沃的那抹黑色;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北大仓”;也是中国工业脱胎换骨的“钢铁脊梁”。

你可曾知道,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种种过往,黑龙江从未缺席。无论是在国家发展初期倾尽所有的奉献,还是在辉煌过后重振旗鼓的勇气与决心……

你可曾知道,黑龙江,是如何见证着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与成长。

我们都知道,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坎坷与荣光,我们的爱也像这片深沉的土地一样隐忍。但如今,我们想要表达出对这里的热爱和情感……

值此建国69周年之际,《黑龙江头条》推出“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系列文章,从粮食、资源、冰雪、科技、文学、体育、文艺七个方面为你全方位地速写这片神奇的土地,带你回到那些辉煌的历史节点,感受那些白山黑水间的故事。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1949—2018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9月5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祝善忠出席了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祝善忠表示:“这次和黑龙江省签订《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合作协议》,是由于黑龙江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冬季特色旅游产品突出。冰雕、雪雕等景观是其他省市无可比拟的。”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祝善忠。图片来源: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无论生在南北哪一方,人们对洁白纯净的冰雪有着许多向往。在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里打雪仗、堆雪人,是冬日最有仪式感的事情。

有着“冰雪之冠”称号的黑龙江省,冬季时间长,冰雪资源丰富,每年降雪期长达120多天,在先天上就有着发展冰雪旅游乃至冰雪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而也是因此,这里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冰雪旅游发展的“天选之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省份。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多民族“合力”

这里是中国冰雪文化的起源


自古以来,黑龙江地区以中原大地上的“苦寒之地”而为世人所知。由于地域的原因,每每到了冬天,先民们的日子总是特别难熬。

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彼此包容,和睦相处,互相借鉴,携手并肩,积极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劳动环境,与“冰天雪地”斗争乃至渐渐“和解”。


  • 先民们在冬季用雪覆盖房顶墙壁,以保持室内温度。还有的用雪和树叶培盖瓜果蔬菜,防冻保鲜;
  • 猎人、木把、砍柴人冬天进山时,用水浇泼棉衣、皮帽、乌拉使之结成冰层,如同甲胄,用以御寒挡风,回到家时,用木条抽打,冰甲脱落,还不湿衣裳;
  • 一到冬季,农民就开始制作黏豆包、黏火烧、水豆腐,放进缸里或木桶里冻起来,随吃随取;
  • 此外还宰杀猪羊鸡鸭,捕捞鱼虾蛤蟆,猎获飞禽走兽,就培在雪中,或放进木槽里浇水冰冻,既可长期食用,又可保持肉色鲜美,不会风干变质……


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国最早的“冰雪文化”在这里应运而生。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乾隆曾将“冰嬉”称为“国俗”


先民们不断地用聪明的才智和勤苦的双手虚心学习外地甚至外国先进的文化,由畏冰雪、厌冰雪、避冰雪逐步转变为喜冰雪、恋冰雪、用冰雪,在逐渐适应冰雪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南北兼收并蓄、中外水乳交融的多元化冰雪文化。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体育带动旅游

这里是现代中国冰雪文化的肇兴地

1898年,中东铁路建设后,黑龙江地区尤其是以哈尔滨为首的中心出现了外国移民潮。移民潮将以俄罗斯为主的欧洲的滑冰、滑雪、冰橇、冰帆等冰雪运动传到哈尔滨,欧洲的冰雪建筑文化、冰雪服饰文化等也融入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之中。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30年代的哈尔滨就有了冰雪节

比起现代冰雪旅游和更广义的冰雪产业,在我国,现代冰雪体育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而现代冰雪体育的雏形就诞生在黑龙江省。

早在1930年左右,中国第一个滑雪场由旅居黑龙江哈尔滨的白俄罗斯人在阿城区玉泉北山建成,用于冬季滑雪和娱乐项目。这不仅吹响了冰雪体育发展的号角,也为冰雪旅游和冰雪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极具龙江特色的冰上龙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冬季体育活动从项目到规模上长足的发展,冰雪产业随之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八十年代的百万青年上冰雪活动,使冰雪运动的水平得到巨大的推动。

于是,在外因和内因的双重推动下,黑龙江的现代冰雪文化真正产生。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现代冰雪文化的肇兴地哈尔滨首先提出“冰雪文化”这一定义,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冰雪文化发展的序幕。
  • 1985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诞生,并迅速扩大影响至全球范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项目命名的国际性节日,无论从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规模、旅游参与人数、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在四大国际冰雪节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此后,黑龙江冰雪产业迅速发展,世界规模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世界级的雪雕艺术群——太阳岛雪博会相继诞生,使得冰雪逐渐成为了黑龙江这一省份的代名词……

此后,这片土地上的冰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省内以哈尔滨为首的多个城市连年排在“冰雪旅游目的地”前列,哈尔滨更是常年雄踞榜首。黑龙江早已成了中国冰雪文化领域的领头羊和“执牛耳者”。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旅游丰富文化

祖国大地的“冰雪惊喜”才刚刚开始


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队提供的权威统计数据,2018年春节黄金周七天,黑龙江累计接待国内游客达1122.6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6.32亿元,同比增长13.16%

作为中国最早推广冰雪文化的省份,如今,这片黑土地上的冰雪文化、冰雪旅游业仍以一种领跑的态势发展着。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第十九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目前全省各级滑雪场逾百家,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览会、冰灯游园会等一批代表景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3D幻影秀雪舞间

  • 在北纬45度左右、海拔1649米的黑龙江省第二高峰老秃顶子山,气温零下35℃,但为旅游者准备的雪洞内只有零下2℃,穿件羽绒服即可。洞外山风凛冽,洞内的人却兴高采烈涮起了火锅;
  • 最北的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也是人气最旺地区之一。“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3.2℃,几乎每位游客都被这样的严寒震慑和吸引。神州北极漠河,每到冬季航班都一票难求;
  • 冬天的齐齐哈尔扎龙湿地,芦苇荡早已一片纯白色,仿佛一望无际的雪原,蓝天之下,美丽的丹顶鹤展翅高翔,犹如九天仙子翩然而至;
  • “雪域麦加”亚布力,这里的滑雪场堪称国内规模最大、连续落差最高、雪道最长、缆车最多、设计最科学、设施最先进、雪道变化最多、体验最刺激,是世界范围内滑雪爱好者的圣地之一;
  • 拥有中国最美丽雪景的雪乡积雪期长达7个月,厚度高达2米左右,雪舌、雪蘑菇等雪景千姿百态,宛如天上的朵朵白云飘落人间,幻化无穷;
  • 冬日的镜泊湖梦幻、神奇、凝练,吊水楼瀑布由两侧持续向中央结冰,形成厚达两米、宽达数百米的冰瀑,高悬在崖壁之上,蔚为壮观。这里的渔猎冬捕也令人惊叹,有记载的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最大的一网鱼曾创造了86万斤的全国纪录;
  • 作为我国首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区域性节日,延续34年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扩展为融文化、体育、经贸等为一体的冰雪盛会,综合效益凸显。在冰雪产品带动下,2017年哈尔滨全市旅游收入超1000亿元,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 再加上中国面积最大的冰雪红松林伊春
    ,中国唯一的圣诞老人村和中国极寒之地北极村,中国姿态最优美的雾凇林库尔滨雾凇等等……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冰雪篇:天选之地


中国雪乡一角

冰雪旅游,丰富着黑龙江冰雪文化的内涵;而冰雪文化,则助推了冰雪旅游的发展。

我们相信,不远的未来,这片土地的“冰雪梦”仍将继续前行,让更多人参与到与冰雪为伴的队伍中。

浓郁的冰雪文化氛围正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繁花盛开,这片土地带给祖国大地的“冰雪惊喜”才刚刚开始。

  • 黑龙江日报-咬住绿水青山发展 紧盯冰天雪地生金
  • 中国冰雪-黑龙江冰雪文化“花开正茂”
  • 黑龙江省旅游委-冰雪之冠 | 黑龙江冰雪旅游十之“最”
  • 《合作经济与科技》第525期-何相宇 刘微 韩梦琪-黑龙江冰雪经济发展研究
  •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文智-冰雪文化对黑龙江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 《奋斗》-张欣-让文化助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大步向前
  • 黑龙江工程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孙显仁-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