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黑龙江,东北三省之一,共和国长子,祖国大地的东极与北极。

你可曾知道,这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肥沃的那抹黑色;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北大仓”;也是中国工业脱胎换骨的“钢铁脊梁”。

你可曾知道,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种种过往,黑龙江从未缺席。无论是在国家发展初期倾尽所有的奉献,还是在辉煌过后重振旗鼓的勇气与决心……

你可曾知道,黑龙江,是如何见证着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与成长。

我们都知道,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坎坷与荣光,我们的爱也像这片深沉的土地一样隐忍。但如今,我们想要表达出对这里的热爱和情感……

值此建国69周年之际,《黑龙江头条》推出“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系列文章,从粮食、资源、冰雪、科技、文学、体育、文艺七个方面为你全方位地速写这片神奇的土地,带你回到那些辉煌的历史节点,感受那些白山黑水间的故事。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1949—2018

东北三省作为资源大省,从近代开始成为列强争抢的地区,在解放后又成为“共和国长子”,一直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

我们的家乡黑龙江,在这块神奇的黑土地上蕴藏了丰富的资源:大、小兴安岭广袤的原始森林,重工业必不可少的“黑色血液”——石油和煤炭,都是国家的最最重要的支柱资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黑山白水中,去了解我们家乡的这些重要资源为国家做了哪些贡献吧。


森林——从“千年林海”到“森林之冠”

大兴安岭中的“兴安”是满语,意为“极寒的地方”,因为气候寒冷,故有此名;大兴安岭的“岭”即满语“阿林”,其意为山。

一座极度寒冷的山、一个鲜有人迹的死亡之地。

在如今大兴安岭的首府加格达奇的北山上,静静矗立着一座以麋鹿和两根放大的钢轨为主体的宏伟构筑物。这是大兴安岭的标志——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它一直无声诉说着那段艰难但充满激情的历史:在近60年的时间里,铁道兵、知青、工人们一同在这片土地上奋战,共同造就了如今的大兴安岭。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图源:大兴安岭地区政府官网


开采森林始于淘金

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有着“千年林海”之称,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森林覆盖率一度高达80%。其地处我国北部边陲,建国前环境极为恶劣。

他们的开发是一个极为偶然的事件。1877年,一位鄂伦春族老人在漠河葬马时,无意发现一些金块。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黑龙江沿岸以及西伯利亚等地。

就像“加州淘金”事件一样,金矿事件很快吸引了大量人口来到漠河。沙俄、日本人加入淘金的行列,而他们的目标是占据整个中国东北。

从1929年至1944年的15年间,在沙俄和日本的抢夺下,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减少18%,森林储蓄量减少14.3%,当时的中东铁路几乎就是一条专门运送东北木材的专用铁路,每年乌苏里江解冻后,满江漂着的都是运往日本的东北木材。

与天地斗的林业大开发

建国后中国以国家为主导、苏联为外援推动工业化,但当时中国的木材仍然短缺,这对于一个工业化早期的国家而言是重要的资源短板。

而在随后的大量改造中,大兴安岭绝对是一个中国林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举。

1955年,黑龙江政府决定对大兴安岭进行综合营林建设。1958年,大兴安岭开始第二次建设。由大量官兵、工人、知青、干部组成的开发大军,在零下50度的严寒下,靠着简易的工具,修筑了约750公里的公路和大量基础设施。

现今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的历史起点,便是始于这次开发。

1964年,中央批准了林业部和铁道部联合提交的《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批准成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

在当时的会战区,流传着一首歌:“问我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问我苦不苦?想想全国七亿五”。他们没有参加轰轰烈烈的战争,而是在这个国家最寒冷艰苦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木材堆得如同一座座大山,一列列运送木头的火车仿佛永不停歇,将这里的木材运送到全国各地。

在大兴安岭开发的40年里,大兴安岭为祖国贡献了数亿立方米的木材,这些木材渗透进各行各业中,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需要沉睡的森林

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仅1948-1949年,东北林区为国家生产木材约600万立方米,1950年,全国采伐木材量高达521.3万立方米,黑龙江就达到339万立方米……1977年黑龙江供应的木材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兴安岭通过林业资源开发,经济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常年的过度采伐,森林的木材开发遇见了生态危机的挑战。

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大兴安岭的林区进入了保护期,森林资源管理成为主要任务之一。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和营造林等保护性措施相继实行,伐木人最终变成了育林人。

大兴安岭,这片沉默了千年的林海,在不畏艰险的人们的奋斗下,在林区会战精神的激励下,正在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这片“千年林海”在资源经济的时代之后,正继续焕发着它特有的的光彩。

栋梁之才 屹立不倒

黑龙江是重点林区的集中地,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长白山一直是国家的木材基地。从建国开始,黑龙江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伐木先锋都变身育林人,黑龙江的森林得以休养生息,今年6月9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分别发布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和《中国生态旅游大数据报告》。在森林资源维度,黑龙江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与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及面积均排名全国第一,荣登“森林之冠”。

黑龙江森林的新时代在召唤。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石油——一面旗帜 一种精神 它叫做大庆油田

50年前,黑龙江松嫩平原上发现了油田,不仅“将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更是支撑起了中国石油的江山。时至今日,这座油田还在产出,仍旧担任着中国石油的重任,艰难但又坚决的续写往日的辉煌。

这座油田就是——大庆油田,如果讨论石油资源对祖国的贡献,以及一个时代中国人民的一面心灵旗帜,那么一个大庆已经足够……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图源:大庆市旅游政务网

横空出世

如果你俯瞰大庆,满眼的“磕头机”无疑是这里的地标建筑;闭上双眼,眼前会浮现出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一个个富有激情的石油人……

“大庆”是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而产生的新名称,在油田勘探开发之前,黑龙江省的地图上本没有大庆这个地方。

1959年9月26日16时,在松嫩平原上一座名为“松基3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石油,向世界宣告大庆油田的发现,也由此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大庆油田的发现,不仅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

因为这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口油井,时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因此命名“大庆油田”,由此大庆市名称得来。

从地图上来看,松花江、嫩江如同两只有力的臂膀,大庆正好被“两只手臂”环抱住。在大庆油田刚被发现的时候,地理位置是国际最高机密之一。

1960年3月到4月初,一万多名石油职工和三万多名解放军专业官兵和学生,从祖国各地汇集到大庆,在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次展开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大会战。

就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沉睡了千万年的大地上,到处可以听到向地层深处进军的机器轰鸣声,到处可以听到建设者们昂扬的歌声:“石油工人硬骨头,哪里困难哪里走!”

人们也记住了王进喜的那句话:“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也成为了大庆油田的“形象代言人”,“铁人”精神激励着人们前行,也成为了为国奉献石油人的精神领袖。

默默承载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到1963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达到了430多万吨,把之前的全国原油产量翻一番。从“松基三井”出油算起,大庆用不到五年的时间收回了成本。但这远远不够,大庆油田需要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让我们看一下这组数据: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从1975年开始,至2001年,大庆油田的产量都达到了5000万吨,27年间,大庆油田一直承载着这样的重任。在当时国内的情况下,大庆必须成为国家辉煌发展的承载者。

50余年间,关于大庆的贡献,有很多量化的比喻:

大庆的石油产量,13亿中国人可以每人领到一吨……

载重60吨的油罐车可以绕赤道10圈……

大庆历年上缴的利税和承担的价差,用100元人民币可以装满300节火车车厢……

在网上随意搜索一下,大庆油田在全国石油油田排名都是名列前茅,全国排名中,只是在大庆油田减产后的2012年,大庆油田才降到第二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庆油田在初期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56.7亿吨,位列世界第三位。

不论是初期艰苦卓绝的建设期间,中期的中流砥柱无私奉献期间,还是逐渐减产的如今,大庆油田都是一个沉默的巨人,默默地为国家承载着建设的重担。


贡献与新生

列车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奔驰着,它掠过一片片田野,越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座座城市,这其中,有一座城市叫做大庆,这座与油田密切相关的城市因石油而兴旺。

在很多环境学家眼中,大庆有着得天独厚的湿地,本来应该是一座环境之城,但为了石油,大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正是大庆精神的激励,大庆也在尽最大努力去改变,成为全国内陆资源型城市中,第一个获得“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称号。

过去,大庆为祖国贡献了太多太多;未来,大庆还会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国家输出,并且找寻新的生存之道。


煤炭——助燃大国崛起的“黑金”

20世纪50年代,东北地区以占全国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的的工业产值,一直到1980年,仍高居16%,可以说,是整个东北孵化了新中国的工业。

然而,此时的东北已经“体力透支”,黑龙江那几座因煤矿而兴旺的城市,为支援国家建设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历史不能忘却,历史也不应忘却。


「国庆特稿黑龙江为中国贡献了什么」资源篇:丰茂与奉献


图源: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网


百废待兴中的倾尽所有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而当时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煤炭成为了新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但1949年我国原煤产量仅为0.32亿吨。

“一五”至“二五”期间,东北重工业比重占全国的70%,这让东北煤炭成为能源的主力军、工业的助燃剂。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前的1952年,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57年,产煤1.31亿吨,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3年国民经济调整巩固,至1965年,全国煤产量为2.32亿吨。

这其中,东北不仅产出大量煤炭,还要负责将这些“工业血液”输送到祖国各地,北煤南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不得不说东北煤炭在其中的重要性。

当时,年轻的祖国百废待兴,东北作为全国最早开发和最早解放的地区,作为“共和国长子”,自然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这个长子对这个家庭倾囊而出。

在辽阔的黑龙江版图中,七座资源型城市沿着大兴安岭呈北斗星状分布,除了伊春是林业城市外,其余六座城市是产煤区,他们为祖国的重工业发展,毫无保留地做出贡献。


祖国重工业的血脉


“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发展重工业项目,东北占据58个,全国典型的资源城市有60个,东北有20个,从那个时候开始,东北就形成了一大批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城市群落。而在黑龙江,这个群落就不得不提到“四大煤城”——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

鸡西以生产焦煤和瘦煤而著称,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地壳运动,给鸡西带来了丰厚的黑色宝藏。1949年至1952年,年产原煤250万吨,1953年至1957年,共生产原煤2170万吨,60年来已经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8亿多吨。

七台河是东北最大的优质焦煤和焦炭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也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3个稀有煤田之一,已探明储量52.6亿吨,保有储量17亿吨,成为国家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鹤岗矿区已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经历了旧中国官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几个时期。鹤岗煤炭资源丰富,储量30亿吨。工业储量22.65亿吨,可采储量11亿吨。自1917年开发到2000年末,共生产原煤5.07亿吨。鹤岗煤是理想的动力煤,适于冶炼、电力、铁路、十分畅销。

双鸭山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煤田,中国十个特大煤田之一。煤炭储量占据黑龙江省总储量的54%。煤炭总储量约117亿吨,按照绿色可持续发展计划,双鸭山每年仅开采5000万吨左右,可持续效应位居黑龙江省第一位。

这些祖国重工业的血脉,将煤炭装到绿皮火车的车皮中,向南、向西、向祖国各地源源不断的输送着“黑色的血液”。


“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


经过几十年甚至百年间的开采,东北煤炭一直是快马加鞭。东北三省的煤矿逐渐枯竭,黑龙江在煤炭“黄金十年”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但如今黑龙江一座座煤城中遍布黑色的遗迹。与煤炭行业一同沉寂的是矿区人的生活,以及曾经车水马龙的矿区变成一片片沉默的黑土。

“黑金”变成了“黑土豆”。

“黄金十年”仿佛还在眼前,但断崖式的供需逆转让黑龙江煤炭业元气大伤,然而发展离不开能源、离不开煤炭资源。有专家曾经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重仍旧占据半壁江山,黑龙江的煤炭业还将承担着重任。我们经历了高峰,也触到了波谷,未来还会有新的高峰在等待我们。

而黑龙江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但准备不能是死等,“转型”虽有些迟缓,但不会缺席。

黑龙江煤炭除了开始去产能,还要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转变。目前石墨成为新时代的矿藏明星,而且该矿藏在黑龙江储量惊人。同时,煤炭、钢铁、电力、绿色食品加工、煤化工、对俄贸易、电商等一批产业的发展让众多老煤城转型 “多轮驱动”。


黑龙江,这块水系辽阔的黑土地,不仅要承载全国粮食的梦想,还珍藏着中国工业的红色记忆,同时作为“共和国长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一个民族自信心增长的心路历程、以及一个大国的崛起。

今天,当我们梳理黑龙江这块宝地的资源的时候,会发现,她承载了太多太多的重任,这块神奇的黑土地,充满了大国崛起的梦想并帮助其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大国底气和气魄的缩影,黑龙江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历史的大门并不会关闭,一段段故事都将成为岁月车轮下的记忆,当未来有人回首这段往事,当有人再次提问:“黑龙江为祖国做了什么”,希望到那时,骄傲的黑龙江人能够给出同样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