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未來:站起來走

交通的未來:站起來走

儘管如此緩慢,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交通潮流正在改變。自動駕駛汽車(AVs)現在被普遍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未來,它真的不是如果: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和怎樣的。但是隨著世界城市化的不斷髮展和中短途運輸的需要,汽車不應該成為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優步似乎認為,從汽車到無碼頭的短距離自行車和小型摩托車的轉變,是他們最近在共享滑板車投資和收購快速移動的方向。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沙希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在高峰時段,一個一噸重的金屬車體帶一個人走10個街區是非常低效的。”我們能夠以一種對用戶有利的方式塑造行為。這是這座城市的勝利。這也反映在多個城市的未來計劃中,即在城市中心完全禁止汽車,或者至少讓開車去那裡變得非常困難。所以,讓我們設想一下這個未來的非汽車為中心的世界,看看除了電動自行車和摩托車之外還有什麼可能。

當問及豐田奧克蘭創新中心的高級設計經理岡本聰對交通未來的看法時,他不無諷刺地捶打著雙腿說,“這些是我們擁有的最基本的移動工具。”這是真的。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不是輪子,而是腿。那麼,為什麼公司,無論是大型汽車巨頭還是顛覆性的初創公司,都沒有考慮過將我們身體的分支機構擴大為下一波運輸業的未來?

交通的未來:站起來走

當然,豐田、本田、現代等公司幾十年來都在探索輔助機器人技術,但從未將其作為一項普通的消費者移動服務。仿生學的發展大多是醫學、工業或軍事相關的。位於加州里士滿的骨骼機器人仿生學聲稱是外骨骼解決方案的主要開發者,該方案“通過支持或增強人的力量、耐力和機動性來增強人的潛力”。骨骼機器人和它的競爭對手初創公司做了驚人的工作,幫助那些不能走路的人這樣做,或者支持士兵在長距離行走時減輕負重,或者幫助工人在倉庫裡更安全地提重物。下一步很可能是讓這些跳躍成為日常通勤者的常態。在可穿戴機器人領域,經濟學將是人們首先想到的挑戰。一件低腰套裝售價6000美元,外加一瓶汽水。這個價格需要稍微下降一點,才能與滑板車租賃競爭。

考慮一個從通用包中衍生出來的模塊化系統是很有趣的。也許揹包(雙肩包)是可共享部件的中央安裝系統。你可能會停下來去拿一雙可拆卸的機器人下體支架,這樣你就可以很容易地跑去上班。在好多超市的時候,除了你巨大的購物車,你可能還想在你需要幫忙抓50磅的狗糧(或拉克魯瓦的托盤)時,帶上一對可摺疊的機械臂。當然,可能需要一輛機器人慢跑車,你可以把它推回家去拿那些好吃的東西。

交通的未來:站起來走

所以,如果我們都穿上這些全新的超棒仿生學,你希望它們引人注目,還是與你的人形形象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當然,也有一些流行的文化信號指向了增強——比如紋身和穿孔成為主流。什麼是增強?如果你仔細想想,一切都可以被認為是增強的。眼鏡能增強你的視力。衣服可以增強你的皮膚。有點突破技術界限的是,設計公司Tellart在未來博物館試驗了這個想法,他們提供了一個擴建水療中心。這個推測性的設計概念設想了各種各樣的服務,從新膝蓋到新眼睛,都能看穿別人的眼睛。

交通的未來:站起來走

那麼你的身體是如何與仿生外骨骼接觸的呢?根據資料。年輕和費里斯在最前沿和下肢機器人外骨骼的未來發展方向,外骨骼研究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之一是用戶界面和控制。目前的原型有可調的機械設置個人定製和智能手機接口的其餘部分。但如何模仿或取代人類複雜的神經肌肉系統是終極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