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帶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續發展嶄新格局!

一場國際性大會

最能說明一個城市

在該領域的“江湖地位”

大数据带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
大数据带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

一個多月前的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影響力猶在,又一場國際性大會落地成都——8月29日,“一帶一路:發展綠色經濟,搭建城市可持續發展之橋”大會成都路演舉行,來自全球的與會嘉賓圍繞發展綠色經濟建設公園城市”這一主題,暢談經驗與趨勢,碰撞出更多智慧和火花,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實現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大数据带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
大数据带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

一場又一場國際可持續發展大會

為何落地成都?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成都如何可持續發展?

如何打造超大城市

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樣本?

……

大数据带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

實打實的數據最能說明一切

大数据带你了解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崭新格局!

2017年,全市新登記綠色經濟市場主體數量增長59.96%,新增註冊資本523.88億元,居“六大新經濟形態”第2位。

成都還有更多“可持續發展之道”

成都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城市轉型之路,經濟社會綠色化程度不斷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被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選

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

數據一:第一個

完善頂層制度設計

出臺國內首個

特定區域生態保護地方條例

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更是適應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期盼的必然要求。成都系統謀劃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體系。

成都先後制定出臺《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為推進全市綠色發展明確了方向路徑。編制《成都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

等,對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作出了總體謀劃。

同時,成都建立健全有利於綠色發展的法治化監督管理機制和市場化機制,出臺國內首個為城市特定區域生態保護的地方條例——《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機制,定期發佈區(市)縣綠色發展指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導向更加鮮明。

此外,成都還有眾多“第一個”,鼓勵市民、企業共同參與到城市可持續發展中來。比如,啟動成都市首個低碳出行領域——“少開一天車,低碳蓉e行” 碳普惠項目建設;策劃實施全省首個會議“碳中和”項目等。

數據二:66個

全域統籌綠色空間格局

規劃66個產業功能區及園區

成都立足自然稟賦、資源環境條件,明確市域主體功能分區,規劃全域統籌的綠色空間格局,積極構建與國家戰略、城市目標、人口、產業相適應的空間佈局結構和政策制度體系,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為實現城市永續發展奠定空間基礎。

格局越來越清晰。成都堅持山水林田湖城全域統籌,市域城鄉形態從“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多層次網絡化城市空間結構。成都將生態底限作為城鎮空間佈局必須避讓的基本前提,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科學劃分市域生態、農業、城鎮空間,基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明確提出控制目標:到2020年全市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佔比要達78%。

不僅如此,成都還在著力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以產業政策為例,成都正在構建與主體功能區配套的產業政策——根據主體功能定位,明確五個主體功能分區產業發展重點,通過“產業白皮書”和“產業新政50條”,以66個產業功能區及園區為依託,在全市規劃統籌佈局建設一批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

數據三:460戶

強化綠色產業體系

關停落後產能企業460戶

藍天白雲、空氣清新,一張張美圖在朋友圈“刷屏”。

在“刷屏”背後,是成都強化創新驅動的綠色產業體系探索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成都淘汰落後產能、提高企業汙染防控標準,累計依法關停落後產能企業460戶,基本退出鋼鐵長冶煉流程、煙花爆竹和印染行業,水泥、平板玻璃、火電等典型傳統行業也均已實現全行業綠色化改造升級。

成都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培育綠色經濟新動能,成都提出,力爭到2022年,綠色經濟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綠色低碳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0億元以上,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2017年,全市新登記綠色經濟市場主體數量增長近60%,新經濟總量指數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2017年全市64戶新能源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160億元,330家節能環保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700億元。

數據四:1265臺

建設綠色資源體系

淘汰1265臺燃煤鍋爐

城市可持續發展,產業綠色發展是關鍵,這也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成都堅持建設清潔高效的綠色資源體系,以儘可能少的資源能源消耗發展經濟。成都制定實施節能減排降碳綜合方案,用全省24%的能耗貢獻了近38%的GDP。

成都優化能源結構,大力實施城市“控煤”,累計完成1265臺燃煤鍋爐淘汰及清潔能源改造,實現年節約標煤逾490萬噸。此外,成都還建設清潔能源生活區,完成432家燒烤店“炭改電”和6600餘家火鍋店“以電代氣”改造,全市清潔能源佔比提升至58.78%,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

▶成都不斷強化工業、農業節水,加快再生水利用和海綿城市建設;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種養循環農業技術,簡陽市、金堂縣獲批省級全域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積極培育城市靜脈產業,獲批開展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國家級試點。

數據五:16930公里

城鄉生態環境宜人宜居

“成都綠”展開公園城市畫卷

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生活在成都,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能感受綠水青山之美。

成都正在打造宜人宜居的城鄉生態環境,始終堅持把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做好治汙減排的“減法”和全域增綠的“加法”。

成都全面落實中央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的決策部署,結合成都實際實施“三治一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城市綠化明顯提質,開敞空間大幅增加,廣大市民普遍受益受惠。

未來的成都,是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成都先後規劃啟動天府綠道體系、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生態項目建設,打造全球最長的綠道慢行系統、世界級品質的城市綠心和國際化的城市會客廳。成都正以天府綠道為脈絡,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總長16930公里的三級綠道系統串聯五級綠化體系,三級綠道體系正逐漸成網,形成貫穿全域、覆蓋城區的生態“綠脈”。

數據六:4.7萬輛

綠色生活共建共享

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和消費

城市之美,既是生態之美,也是人文之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每一個市民參與,共建共享。

成都倡導共建共享的綠色生活方式,從需求端刺激綠色發展,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成都鼓勵低碳出行,強力實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計劃,大力推進快速公交和微循環社區巴士建設,獲批首批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從2013年的28%提升至47%。

成都加快提升慢行交通系統,出臺全國首個《關於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自行車以共享形式迴歸城市,全市累計投放總量約145萬輛,騎行減排量居全球12個樣板城市第3位,綠色低碳出行已經成為市民最便捷的出行選擇。

成都還實施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停車收費減免、不限行不限號、啟動專用號牌等鼓勵政策,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7萬輛,累計建成充換電站近350座,充電樁逾萬個。推行綠色建築方面,成都推廣裝配式建築和成品住宅綠色環保裝修,成功入選中國綠色建築發展最佳城市十強,獲批國家首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

此外,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系列綠色低碳國際合作不斷深化——全面完成中美可持續及宜居城市建設項目,中瑞低碳城市成都項目取得階段成果。

一幅城市可持續發展嶄新格局

正在逐步成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