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村一社區」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記者 李夢 孫亞飛 報道

本報聊城訊 日前,聊城市組織召開鄉村振興專題政黨協商會議,聚焦聊城市鄉村振興這一重大課題,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共同研究謀劃思路和措施,為聊城市鄉村振興凝聚更廣泛的智慧和力量。

據聊城市人大副主任、農工黨市工委主委孫菁介紹,9月11日至9月16日,聊城市委統戰部組織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走進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發源地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標杆——浙江省安吉縣考察。其間,考察組學習在村鎮、吃住在村鎮、走訪在村戶,較為深入地瞭解了安吉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創建的1.0版至4.0版的發展歷程,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起步早、思想理念新、工作標準高、創新舉措多、推進措施實、各級執行力強、建設成效好,考察組感受深切。

經過考察組的學習、交流與討論,最終形成了《浙江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考察報告》與《聊城市鄉村振興應學好安吉經驗》兩份書面報告。會上,孫菁對比安吉經驗與聊城現狀,提出了推行“多村一社區”體制改革的建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

聊城市委書記徐景顏認為,聊城市作為山東農業大市,在鄉村振興方面有能力、有實力、有優勢,也應該主動擔當作為,走出有聊城特色的路子。推進“多村一社區”改革,事關全市農村治理的體制性根基,意義重大而深遠。全市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穩妥地實施。目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已印發相關文件,作出明確要求,安吉等地區的先進經驗也有借鑑之處,聊城應結合自身實際,實行“多村一社區”體制改革,儘快走上鄉村振興的發展正軌。

聊城市在實行“多村一社區”體制改革中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其中,聊城市現有的管區體制,有利於向社區體制過渡。其次,聊城市土地增減掛鉤政策,為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提供了資金保障。最後,聊城市的河湖體系建設既具有獨特優勢,也將成為重要依託。

聊城推進“多村一社區”體制改革,堅持“規劃先行、穩步推進、群眾自願”的原則,當前的具體抓手是開展好鄉村振興示範行動。從2018年開始,每個縣(市、區)和市屬開發區,每年高標準實施市級、縣級“三區聯建”示範項目各1-2個,將每個片區建設成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到2020年,實施60個以上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形成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到2025年,形成多樣化模式,示範效應成效明顯,展現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聊城畫卷。按照社區化建設、片區化發展、景區化打造的思路,健康有序地開展鄉村振興示範行動,推進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融”,生態宜居農村新型社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水鄉田園旅遊景區“三區聯建”,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三美同創”,實現農業農村佈局由散到聚、規模由小到大、層次由低到高、發展由弱到強轉變,引領和帶動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在產業發展方面,這次會議提出了大力開展鄉村振興“雙招雙引”的建議。下一步,聊城市將結合實施鄉村振興示範行動,以示範項目區為平臺,在全市部署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大力引進像頤居美麗鄉村發展集團這樣的大型工商資本,發揮好工商資本的龍頭作用和村集體的主體作用,形成促進鄉村振興的良性機制。同時,在示範項目區積極探索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