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綜合指導技巧:申論備考要從大綱中吸取哪些認識

申論是隨著公務員錄用考試製度而出現、推行的一種新興文體,作為機關選拔人才的考試科目,在公務員考試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申論大綱是考試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各位考生做好申論備考的指南針。但是好多學生無視大綱的存在,在複習過程中想當然,以至於抓不住重點,結果是費力不討好,得分低。下面,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分析一下申論大綱對我們備考的指導性作用,讓大家對申論有一個新的認識。

一、申論試卷構成

翻閱歷年國考試題試卷,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看出,試卷是由三部分構成:①注意事項②給定資料③作答要求。對於試卷的構成,保持一個宏觀的認識,不會導致大腦一片茫然。

二、分級分類

申論考試也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①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②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

三、能力要求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由於職位的不同,相應對應試者的能力考查也就不同。

(一)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

主要考查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在真題中不是單獨考查,幾種能力雜糅到一起去考查。

1、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對材料有層層遞進的把握和認識,由表到裡吃透材料,要全面把握內容、準確理解含義、準確提煉觀點、揭示反映本質。

2、綜合分析能力:需要我們對材料所講的內容有所分類,是內容、觀點還是問題,多維度去看待思考,並給出自己合理的判斷。

3、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藉助自身的實踐經驗、生活體驗,在理解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並對此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要求我們必須結合自身的經歷經驗,有助於我們能夠對材料所講的事件以及事件的本質有更好的把握。

4、文字表達能力:運用指定的語種及說明、議論、陳述等方式,使用書面語而不是口頭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指定語種一般是現代漢語,有的少數民族如果有特殊指定,按要求去書寫就行。

(二)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

主要測查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幾種能力不是單獨考查,而是綜合體現在考題中的。

1、閱讀理解能力:要求理解材料、把握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對材料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解釋。考查的深度相比省級試卷來說有所降低,但是在考試中區分不是特別明顯。

2、貫徹執行能力:在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並遵循依法行政原則基礎上,根據客觀情況,及時有效完成任務。我們在完成任務中,一定是圍繞的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去貫徹完成任務的。

3、解決問題能力: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作出正確分析判斷的基礎上,提出可操作性強的措施。

4、文字表達能力:運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把觀點在自己認識的基礎上表達清楚。

四、省級和市地級能力之間的關係

二者之間在能力要求上有所不同。省級對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並對提出問題也有相應要求,因為省級的職位需要人員有一定的決策能力。而市地級對貫徹執行能力有相應的要求,對問題只提到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因為市地級的崗位更需要工作落到實際執行。

二者之間也是存在聯繫的。省級和市地級雖然在能力要求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真正的考試中,二者的相應能力要求並不明顯,各種能力是在考題中綜合體現的。

例如:2017年國考副省級的第四題,要求提交一份建議,建議書的內容是關於“水生態+扶貧”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廣的相關措施。這是一道貫徹執行題,雖然省級能力要求中沒有對“貫徹執行能力提出要求”,但是在省級考題中依舊有對這方面能力的考查。同時這道題也綜合考察了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

2017年國考市地級的第二題,讓闡述“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紋”的意思。雖然市地級沒有綜合分析能力的要求,但是這道題也對綜合分析能力進行了考查。因為只有經過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和把握,才能更好地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因此,在我們備考的過程中,無論是副省還是市地,我們都要具備以下幾種能力:歸納概括、綜合分析、提出對策、貫徹執行、申發論述,這五種能力也是申論必考的能力,通過具體的試題來考察,所以我們要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

有了新的認識,才能有更好的認知。申論大綱在我們的備考中起著方向性作用,我們應認真吃透大綱所要求的方方面面,為我們的考試做好有準備之仗。讓大綱走進視野,不要無視它的存在;也要讓大綱走進心裡,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的不足。

希望可以幫到您,方便的話加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