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個人讓賢,呂蒙當不成魯肅的接班人,三國歷史也將重寫

東吳四大都督名滿天下,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皆立下不世之功。孫權的識人善任,也被後世所稱頌。可是,你知道孫權還曾經選過一位大都督嗎?如果不是這個人讓賢,呂蒙差點當不成魯肅的接班人。這個人就是,嚴畯。

如果不是這個人讓賢,呂蒙當不成魯肅的接班人,三國曆史也將重寫

嚴畯

魯肅去世後,孫權決定讓從事中郎嚴畯代替魯肅,統領士兵萬人鎮守陸口。陸口是東吳對敵劉備的軍事重鎮,可見孫權對嚴畯的重視。嚴畯堅決推辭,說自己只是一個“樸素書生”,完全不懂軍事。嚴畯發言誠懇,甚至淚流滿面。孫權只好以呂蒙代替嚴畯。呂蒙是行伍出身,身經百戰,富有軍事經驗。大家都稱讚嚴畯不貪慕權位,實實在在讓賢。

嚴畯在歷史上是一個文學家的形象出現的。《三國志》記載,嚴畯精研《詩》、《書》,三《禮》,又愛好《說文》,和諸葛瑾、布騭齊名。在孫權任命他代替魯肅之前,嚴畯從來沒有軍事經驗,只擔任過一個不太重要的軍職“騎都尉”。

不知道孫權看中了嚴畯哪一方面的才能,居然讓他接替魯肅。有可能孫權認為,當時和劉備的關係主要還是同盟為主,需要有人善於處理外交關係,打仗倒是其次的,之前的魯肅也沒有直接指揮過軍事作戰。

如果不是這個人讓賢,呂蒙當不成魯肅的接班人,三國曆史也將重寫

孫權

孫權在任用人才方面是有自己獨立判斷的。比如始終不用張昭為丞相,也沒有采納呂蒙臨終推薦任用朱然為接班人,而是起用了陸遜。因此孫權在這個時候,為什麼想用嚴畯接替魯肅,肯定有他的道理。後來嚴畯作為衛尉出使蜀漢,就得到了諸葛亮的高度讚賞。

嚴畯的為人,據史書記載,性格質樸直爽、純正寬厚。對於別人,總是忠誠告誡,妥善引導,心裡想著給人益處。如果是這樣一個人執掌東吳對陣蜀漢第一線,很可能孫劉聯盟就不會破滅,三國走勢就可能是另外一種結局。

如果不是這個人讓賢,呂蒙當不成魯肅的接班人,三國曆史也將重寫

呂蒙

嚴畯拒絕接替魯肅,雖然成就了自己的美譽(眾嘉嚴畯能以實讓 ),但對劉皇叔來說,卻不得不面對東吳“鷹派”(呂蒙、陸遜)的上臺,劉皇叔的好日子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