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丨多措並舉,助新生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

攻略丨多措并举,助新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本期案例

讀者來信:新學期開學不久,學生小麗的媽媽就給我打電話,說她孩子上初中後,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從前活潑好動,現在卻整日呆坐著,面對書本發呆,有時還無故發脾氣,說不喜歡新學校,說功課難,老師講課速度快,在班裡也沒有朋友,很孤獨。我知道這是因為孩子對新環境不適應。可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切實幫助她。請大家幫我支支招兒!(安徽何瑋)

本刊曾就新生入學不適應問題展開討論,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教師紛紛來稿建言獻策,現摘編部分內容以饗讀者。由於篇幅所限,無法展示專題全部內容,有需要的老師可以參考本刊2015年第9期“我該怎麼辦”欄目。

入學教育,上好開學第一課

案例1

入學微課:習慣先立,養成跟行

儘管暑假期間,一年級新生已經提前來校參觀過,對小學生活有一定的認知,可是每年開學第一週,一年級班的各種狀況還是層出不窮。更嚴重的是,每年都有幾個孩子由於對小學生活極度不適應,抗拒入學,甚至最終導致厭學。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校開始嘗試推行“入學德育微課”教育。

入學微課,家長先行

孩子入學,家長大都會產生焦慮情緒,這些情緒會影響到孩子對小學生活的期待。因此,我校在8月中旬舉行了新生家長微課堂,把學生入學後會面臨的生活、學習或情緒上的問題製作成相應的短小微課,並做成資料包,引導家長提前學習瞭解,提前引起重視。

在家長微課堂上,每個家長都接到了一個厚厚的資料包,包括《家長對學校情況調查表》《學校日常行為規範表》《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一年級學生養成習慣清單》《一年級學生閱讀清單》《一年級課程設置說明》《一年級教師介紹》《一年級學生課程評價標準》等內容。

這些資料,有助於家長迅速瞭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教學常規,並熟悉小學校園的各個方面。接著,學校心理老師還給家長們做了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入學的心理講座;班主任和家長一起交流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每個班級還邀請一位二年級優秀家長傳經送寶。上完課,家長們宛如吃了定心丸,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過渡期充滿了信心。

入學微課,趣味先導

針對學生入學不適應的情況,我們也從學習和行為習慣培養方面開發了微課。這些微課首先以趣味為先導,深深地吸引孩子們。微課的主題是“立習慣,巧體驗”,分為“可愛樂園”“認識新夥伴”“好習慣大家愛”“可愛的大朋友”等小主題。

老師們事先備好課,做好課例。這些入學微課的設計主要以活動、遊戲的形式為主,內容涵蓋生活常識、生活學習好習慣、閱讀、行為規範等,形式有童謠、兒童詩、繪本、視頻等,通過晨誦、午讀、暮省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易於接近,樂於參與。

入學微課,體驗導行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張只有一週的微課程表裡,凝結了學校多年的經驗和老師們的智慧。開學第一週,一年級老師就開始帶著這些入學德育微課內容走進小朋友中,在實施微課時,老師們注重群體體驗,注重活動實踐,增強情感滲透。在寓教於樂的故事、遊戲、活動體驗中,訓練孩子養成就餐、如廁、列隊、聽課、午睡等行為習慣,學會文明禮儀。

如擔任一年級形體課的劉楠老師負責各個班級的排隊訓練,通過在餐廳、教室、操場等不同地點開展排隊小遊戲活動,讓孩子們既感受到了小學生活的趣味,又訓練了排隊的禮儀與動作。李潔蘭老師開發了一系列主題繪本故事,來幫助學生遵守班級規則和學校紀律,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閱讀的好習慣。心理老師帶領孩子們玩各種以團隊意識為主的團體遊戲,如孤島求生、不倒長城等,從而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意識。

入學微課,家校跟行

入學微課的教育有了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起初的效果往往很明顯。但學生年齡小,自我控制力弱,好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需要反覆鍛鍊,不斷螺旋式上升,需要家長和老師不斷地跟蹤引導。因此,我們設計了“新生入學家校跟行聯繫卡”,讓家長、孩子通過有趣的符號來反省自己一日的生活學習,教師也客觀地做出評價。家校雙方及時溝通、跟蹤引導學生的入學狀況,從而對新生入學情況瞭然於心,把新生不適應消除在萌芽狀態。

以往,一年級的老師總要對孩子們反覆強調學校常規,現在通過新生入學的德育微課教育,孩子們適應得更快更開心。孩子們對新校園充滿了期待,每天都盼著來上學,新生不適應症被很好地提前預防了。

(楊方芝 廣東省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心小學 )

案例2

做好鋪墊,有序銜接

一些小學一年級新生不適應新環境、新規定、新老師和新同學,這是很正常的事。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理解他們的這種不適應,但絕對不能採取等待的方法,要及時主動地採取有效措施,儘可能使他們在積極的狀態下一邊成長一邊適應。

那一年,學校安排我接手一年級新班,總結以往迎新的經驗和教訓,我精心策劃了一個開學第一天的小班會。

開學那天,我早早在教室裡微笑著迎接每個孩子的到來,我能感到孩子面對全新環境時內心的忐忑,他們個個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待孩子們到齊了,我們的班會如期召開。班會的主題是“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先讓孩子們簡單地說說什麼是好朋友,你想不想有好朋友,然後我很鄭重地說:“從今天起,我們班的全體成員都將成為好朋友。好朋友這麼多,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呀!”簡短的引言之後,我們的班會正式開始。

班會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我要認識你

當我把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時,有些孩子有點小緊張。我首先笑著向孩子們介紹了我自己,表達了我對他們的喜愛和期待。接著,我組織孩子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互相認識一下,我沒有讓每個孩子上講臺前做自我介紹,因為這樣的方式太正規,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我提示:“可以互相問一問,主動說一說,看看今天你能記住幾個好朋友的名字?”我指導孩子們先認識同桌,再認識前後左右的同學,如果認識得快,那就把整個小組、全班的好朋友都認識一下。

孩子們很輕鬆地互相認識著,很隨意地交談著,緊張感、陌生感漸漸消失。這一環節即將結束時,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小任務:“一個星期後,我們比一比,看誰記住的名字多。”這樣,就能促使孩子們在課間互相詢問,相互交流,很快相融。

第二個環節——我們都是好孩子

我把事先向每個家長了解到的孩子的優點很親切地一一在班上簡單講述,每個孩子都聽得非常認真,非常激動。我告訴他們:“我相信你們都是好孩子,我喜歡你們,我願意和你們一起學習,一同成長。”孩子們看我的眼神都變得親切了。事實證明,這一環節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新生入學的不適應,還能激勵每個孩子以很積極的狀態表現自己呢!

第三個環節——我們一起做遊戲

在相互認識、充分激勵的基礎上,孩子們緊張的心放鬆下來,我把孩子們帶到操場上進行遊戲指導。對於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遊戲可是他們的生命,如果他們課間玩得不開心,就很難喜歡校園生活,所以必須在入學初教給他們幾項簡單的小遊戲,同時,遊戲也是孩子們互相認識、建立友情的基礎。

我組織他們玩了“丟手絹”“打沙包”“傳球”等小遊戲,並在遊戲中告訴他們要遵守遊戲規則,互相關心、注意安全等要素,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似乎很快就互相熟悉了。

班會只是一個起點,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為了使孩子們在新的班級裡遵規守紀、積極向上、逐步養成好習慣,我組織孩子們開展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活動。

習慣養成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可是如果一項項嚴格落實,必然會加重孩子們的不適應心理,所以經過思考,我把習慣養成這項重要內容貫穿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活動中,每週提出兩項小要求,我想辦法把提出要求的方式變得富於激勵性,然後每天都表揚幾名進步者,並且在一個星期內把每個孩子至少表揚一遍。這樣就會使他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進步,增強自信心的同時,也會一點點自律起來。

一次有目的的班會,做好情感鋪墊;再加上一次長達一個月左右的“每天進步一點點”活動激勵,有序銜接養成教育,孩子們基本上就可以很順利地度過適應期了。

(趙春梅 吉林省蛟河市慶嶺金城小學 132524)

案例3

新班級,我來了

接手新班,如何儘快消除新生的陌生感,讓學生融入班級,建設班級,成就班級,是每一位班主任都不斷探索過的。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與同行分享。

精彩亮相——我識人人,人人識我

過去,新生一進班,我往往先讓他們做自我介紹,可每次都淪為個別能言善辯學生的展示舞臺,大多數學生毫無準備有時甚至出現冷場,很難達到讓學生之間互相認識,快速融入班集體的良好意願。

於是,再次接新班時,我大膽採取讓每個學生展示才藝的做法,效果非常不錯。

開學前20天,我用短信對每個新生表示祝賀並通知開學事宜。我告訴學生:“開學第一天,請展示自己的一篇美文、一副字畫、一件手工、一幀刺繡、一種種植、一個才藝等,讓同學、老師認識不一樣的你,讓班級同學都欣賞你。”學生為了展示得更加精彩,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在進入班級時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

看著教室裡滿滿當當的作品,學生心裡是愜意的驕傲,每個學生都感覺眼前一亮,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每位老師都感覺到新生有很多潛能、有別樣的風采,從而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文化融合——我為班級,處處有我

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植入了文化基因,就能產生訓導語言不能完全達到的融通效果。開學前,我對班級的文化氛圍進行了精心的構思、策劃,勾勒出一套基本框架,但內容全部是空白,因為我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去填補。

“我的燦爛笑容”板塊,需要學生找出自己最心儀、最開心的照片貼上去,珍藏每一張照片背後的迷人故事,要讓未來的學習生活永遠充滿微笑。

“我的心願”板塊,需要學生認真寫下自己的心願,密封好,等到畢業時再打開,學生們包裝成了各種式樣,有的設計成閃閃的星星,有的設計為奮進的帆船,有的設計為燦爛花朵,有的設計成騰空的火箭,有的設計為展翅的雄鷹,有的設計為參天大樹,也有的設計為小草、鵝卵石……一張張卡片就是一個個發酵池,醞釀著明天迷人的芬芳。

“我的精彩”板塊,用來展示學生第一件得意作品,算作學生給班級的第一件禮物;同時,我還設計了一個暫時沒有內容的板塊,那就是“我的足跡”板塊,打算用來展示學生今後在各項活動中取得的榮譽。

通過這些活動,我要讓學生感到班級處處有我,我就是班級一份子,是我必須要這麼做,而不是老師讓我怎麼做,我的存在是班級的光榮,我的光榮是班級的成功。人人享受收穫的喜悅、成功的樂趣、進步的幸福,營造出和諧、樸實、幸福的班級文化。

交友沙龍——心裝別人,互相知我

讓學生學會與同學交往,儘快熟悉起來,是建設優秀班集體的第一步。開學第一週,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交友沙龍。我提出了交友的原則、方法——“優勢互補,共同進步,一路前行”,要讓新朋友成為進步的幫手、互相鼓勵的旗手,互相約定,攜手快樂學習歷程,撰寫幸福的學習篇章。

我還讓學生寫寫“我的新朋友”“我的新班級”“我的新學校”“我的新目標”,然後用信封裝好,全部由我留存,到畢業時奉還學生,再讓他們拆開交給那時的朋友讀一讀,去感悟當時的朋友和現在的我。

同時經過交友活動,學生們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信任了,班幹部就自然而然民主產生了。有知我的班級,知我的朋友,毫無生疏感的集體,學生們就擁有了一個美麗綻放的起點。

參觀輝煌——學習榜樣,激勵自我

學生對學校生活初步適應後,我就組織他們參觀學校榮譽室,看看學校過去取得了哪些優異的成績,瞭解每一項榮譽背後奮鬥和拼搏的動人故事,尋找到自己前行的動力源。

學生們參觀後您一言我一語,訴說著自己應該怎麼努力,為學校爭得榮譽,使學生們有了“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的覺悟,有了“堅守自我,捍衛夢想”的自覺,從而奮然前行,書寫自己青春的華章。榜樣的力量遠比空洞的說教效果好得多,一個有了正確榮譽觀的孩子是會擁有美好明天的,他的學習生活就會充滿期待,充滿活力,一路凱歌。

實踐證明,只要全班學生都有了美好的願景,成長的過程就是欣賞沿途風景,中學生活的終點就會充滿歡呼雀躍!

(李國茂 四川省閬中市朱鎮鄉中心學校)

現身說法,用好“老生”資源

案例

“舊部”帶“新兵”,實現傳幫帶

每次接手新班,帶領新生以最短時間適應高中生活,實現初高中對接軟著陸的,並不是身為班主任的我,而是那些已經與我朝夕相處了三年的剛畢業的學生。

接手新班,讓“舊部”歡迎“新兵”

每年8月初,新高一的班主任手上都會拿到本班學生的名單,之後就是為期半個月左右的家訪活動。在我任教的班級裡,首先與新生溝通的並不是我,而是剛從我班畢業的部分學生。作為同門師兄師姐,他們組成學長學姐團,或根據初中畢業學校以母校校友的身份,或根據縣市區域以老鄉的情義,拉近新老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電話、郵件、QQ、微信乃至見面等諸多形式,歡迎學弟學妹們來到我的班級。

由於他們和學弟學妹只相差3歲,年齡相近,因而更容易溝通,那些充滿好奇的高一新生往往會私底下向學長學姐打聽一些他們急於知道的信息,而學長學姐們也熱情回應,樂意擔當新生適應高中生活中的“指路英雄”。

他們有問必答,有求必應,諸如初高中學習方法的差異、學校寢室生活的注意事項、開學前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班級任課老師的教學風格等,都是彼此交流的熱門話題。而新班主任的脾氣性格、帶班風格、教學水平等,則是新生最為迫切關注的。

我的這些“舊部”們,在儘可能真實地把相關信息傳遞給新生的同時,也會適度為我美言或解釋一番,以便讓我在“新兵”心目中有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之後,他們會把所負責學生的情況反饋給我,這樣,在我對新生正式家訪之前,我們雙方已經對對方有所瞭解。

始業教育,讓班級文化實現傳承

“親愛的友民的孩子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向你們娓娓道來三班的故事。也許我類似流水賬的行文及對這些瑣碎小事的記敘絲毫不能引起你的興趣,更別提共鳴了,但其實我的每一句話裡,都在深深地表達著自己對這個有著無限人情味、凝聚力、進取心的集體的懷念和對你們的殷殷期盼……”開學報到時,每個新生都會從學長學姐手中接過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他們以書信的方式展示著過去班級特有的文化基因。

而在這之後長達一週的軍訓始業教育期間,學長學姐們的工作也開展得有條不繫,諸如班幹部、課代表、寢室長的競選和培訓,班規、班歌、班徵、班旗的徵集,全班每日軍訓照片拍攝與分享,座位安排、寢室衛生,學長學姐們都指導得非常到位。

特別是他們精心策劃的兩次面向全班學生的學長報告會,集整個學長團隊的力量,為新生們提供了營養豐富的精神大餐。其中,第一場報告為分享高中學業規劃、社團選擇、學生組織加盟、學習經驗等方面的得失與體會,為新生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而第二場報告則是圍繞著“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班級和怎樣建設一個好班級”展開的,主要介紹的是過去三年他們生活的班級所特有的文化元素,以及為此開展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帶的2012屆畢業生,甚至用自己參加暑期社會活動中賺來的費用給學弟學妹每天買綠豆湯解暑,在感動著這批剛邁入高中門檻孩子們的同時,也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親身體驗和感受了班級文化。

新老結對,讓溝通跨越時空界限

“來到高一(1)班,我幾乎沒有太長的適應期,一入校就如同走進家門了。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請教學姐夏詩霖,她是我開始高中生活的引路人,我希望三年以後,我也能像她那樣就讀對外經貿大學,這樣,我的初中、高中、大學的求學軌跡,都和她一致了。”這是新生張貝爾和我分享的一段話,夏詩霖是和她結對的學姐,和她畢業於同一所初中。

當9月1日正式開學,畢業生陸陸續續離開家去上大學後,他們發揮的作用仍絲毫不比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差,因為他們和學弟學妹們開展了結對行動,由一名學長學姐與若干名學弟學妹結對,通過電話、書信、網絡等渠道為這些高一新生們提供心理諮詢、難題解答。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長學姐們以自己的切身經歷,或是成功理念,或是失敗教訓,言傳身教,有針對性地為學弟學妹指點迷津,排憂解難,在激勵著學弟學妹陽光進取、勤奮有為的同時,也在鞭策著自己做學弟學妹心目中最好的榜樣。

這種以同齡人影響同齡人的方式,讓新生快速融入了高中學習和生活。這種溝通效果,是班主任的殷殷教導所達不到的。

(鄭友民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 324000)聯合家長,開展養成教育

案例

我們班的“多功能”表揚本

一年級學生入校,一個新的挑戰出現在班主任面前——如何讓這些來自不同幼兒園的孩子們凝聚在一起,並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呢?

根據一年級孩子年齡特點,我發現他們常常將學校授予的獎狀和稱號視若珍寶,常常將老師表揚自己的話一字不漏地記在心間。我何不利用孩子們的這種心理,邁出班集體建設的第一步?

開學時,我就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選購一個漂亮的本子,作為本學期的表揚本。

開學第一個月,我會根據孩子在校表現,多元化地評價每一個孩子,堅持每天在他們的表揚本上進行記錄和表揚,也鼓勵家長將孩子在家的良好表現記錄在本上,由我給予表揚。每得到一次表揚,我就會為他們畫上一個笑臉;孩子們只要積累到10個笑臉,就會得到一張“啟航卡”。

我還會為他們拍照,並將照片貼在班級表揚欄上,發到班級博客中,讓孩子與家長都能感受幸福,幫助孩子樹立信心。這樣,小小表揚本就成了家校溝通的新渠道,通過它家長了解了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我也知道了孩子在家的表現,我們互相配合,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表揚,從而滿懷信心地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第二個月,拼音學完了,認識的字也多了,我便鼓勵學生每天閱讀15分鐘。家長在表揚本上將閱讀的書目進行記錄,我批閱並獎勵孩子一個笑臉,鼓勵他們熱愛閱讀。這樣,小小表揚本又多了一項功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班級形成閱讀氛圍錦上添花。

半學期過去,孩子基本適應了小學生活,但又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情況、小問題了。於是,我告訴孩子,得到的笑臉一定要珍惜,如果犯錯誤,就會失去一個笑臉。家長們在家中遇到孩子出現的問題無法解決,也記錄在本子上。我每天看到後,會及時配合家長教育孩子,努力解決問題。通過這一舉措,孩子們開始有了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意識了。

第一學期最後一個月,孩子們會寫的字多了,我就鼓勵他們記錄自己一天在學校、在家中表現好的地方,我也根據情況進行鼓勵或獎勵。這一舉措,一方面促進孩子適當運用所學的漢字;另一方面,引導孩子學習並培養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

小小表揚本為班級的整體發展發揮了大作用。它是班家校溝通的新渠道,是孩子小學生活的記錄本,是班級評優的小標尺,是班級管理的好工具。藉助它,有效推進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了班級積極向上班風的形成,也讓孩子們具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快樂地融入學校生活。

(陳海寧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

攻略丨多措并举,助新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觀點跟帖

薛雲峰:參訪校園,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或幼兒園老師可提前帶孩子到學校熟悉環境,參觀學校教學設施,認識大哥哥大姐姐,看看他們怎樣上課,大課間如何活動等;也可以讓孩子走進教室,坐到座位上找找上課的感覺;請小學生到班級說說自己的生活,或讓一年級老師給孩子講講入學後的一日常規要求,應該準備哪些學習用品等。此外,還要告訴孩子作為小學生是很自豪的事,讓孩子對入學有一種憧憬和期待,以減少其對新環境的畏懼感。(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惜福鎮街道金村小學)

徐雪禕:“家訪前置”,與學生建立情感依戀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依戀對象不是單一固定的,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其他人。因此,老師要充分利用開學前第一次家訪的機會,給孩子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最短的時間內和孩子們建立良好、融洽、親切、安全的依戀關係。家訪時,教師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如用親切的話語詢問孩子原來的幼兒園,最喜歡吃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等等。這些孩子熟悉並津津樂道的話題,可以很快消除他們與老師初次見面時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離。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肢體語言表示對孩子的喜愛,如擁抱、撫摸等,以增加親近感,贏得孩子的信任,使孩子產生對老師的依戀。師生之間一旦建立起這種親密、信任的依戀關係,孩子入學後就會很快克服置身陌生環境的焦慮,迅速適應新環境。(北京小學)

裘建軍:網上交流,讓學生提前互相熟悉

拿到分班名單後,班主任可以馬上建立一個班級QQ群或微信群,邀請所有學生加入,讓他們提前在群裡進行交流。經過一個假期的交流,同學之間就比較熟悉了,建立了友誼和感情,開學時就基本消除了對環境的陌生感。我還把自己的QQ號、微信、郵箱告訴學生們,假期隨時為他們提供交流諮詢服務,並請已畢業學生整理一些校園學習、生活經歷資料,放在QQ上,讓新學生提前瞭解高中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對新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做到思想上重視,心理上有準備,屆時,他們在行動上才能夠適應接受。(浙江省奉化市奉化高級中學)

楊偉元:每人一信,助學生儘快融入學校

拿到班級新生基本信息後,我便通過電話從小學班主任處瞭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然後花三天時間給每人寫了一封信,打印在精美的信紙上,當做見面禮送給他們。在信中,我先向他們介紹學校基本情況、班級奮鬥目標、學習要求、新學校生活指南、溫馨提示等詳細的內容,然後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提出一些具體建議。新生報名後,第一次見面就收到班主任給他們的這一份禮物,他們會很用心地讀完,這樣就對新學校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就能很快適應新學校的環境變化,充滿期待地融入新學習和新生活。(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廣場中學)

張紅豔:營造氛圍,讓學生逐步融入集體

作為一年級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讓新入學的小朋友逐步融入新的集體,適應新的學習生活。(1)“溫暖”中喜愛。對於那些不適應新學校,甚至哇哇大哭、情緒波動大的孩子,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把握好開學的“第一次”。可以通過溫暖的語言、眼神或撫摸,消除他們的牴觸心理,讓孩子喜愛上學校和老師。(2)“溫馨”中適應。班主任要提前做好準備,佈置好本班的班級文化,既要區別於幼兒園,又要考慮到一年級兒童的心理需要,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和生活氛圍,讓新生逐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3)“溫情”中生活。新學期初,班主任就要積極營造一個互助友愛的班集體,把幼兒園中的“遊戲”轉化為學校的班隊活動,讓學生在快樂溫情的集體活動中適應學校生活。(山東省利津縣北宋鎮實驗學校)

王媛:介紹學科,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升入高一級學校後,學習科目都會增多,相應的老師也會增多,對此,學生往往有點不適應,感到手足無措。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首先要向學生介紹各科任老師的姓名、簡歷、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特長愛好等。介紹方式也要因人而異,對年紀大的老師要從經驗上加以側重,對中年教師要說他們年富力強,而對年輕教師則要說有衝勁、知識更新快,總之,要使學生對新的科任老師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從而增強學好各個科目的信心。各科老師介紹完之後,再介紹各科特點,如哪些科目側重識記,哪些科目側重理解;側重識記的學科有哪些學習方法,側重理解的學科有哪些學習方法等。讓學生明白:只要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學習並沒有那麼難。(河北省辛集市田家莊中學)

徐雪禕:“兒童課堂”,讓學生愛上課堂

入學後,學生感到最不適應的是“學校規矩多”,課堂上“坐不住”。因此,我們要為他們打造“兒童課堂”。首先,儘量縮短每堂課的時間。我們將低年級課堂縮短為30分鐘的“小課”。實踐證明,由於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段教學,學生聽課的效率反而會提高。其次,課堂結構豐富、多樣化。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因此教師要儘量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我發現“多板塊”課堂結構很適合低齡兒童的教學,即將一節課分割為多個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教學段落。如,一堂拼音課可分為“走進拼音樂園”,用童話情境激發興趣;“為你歌唱”,用舞臺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記憶字母形狀;“呼喚字母寶寶”,教學生練習規範發音;“找朋友”,帶領學生在遊戲中鞏固字母音和形;“送字母寶寶回家”,引導學生觀察字母的佔格位置以正確書寫。課堂上不斷變化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用嚴厲壓制也能讓孩子“乖乖”聽課。(北京小學)

邢媛媛:興趣小組,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了解

為了讓學生儘快適應新生活,融入新集體,開學伊始,我就指導學生組建興趣小組。喜愛運動的,建立足球小組,並帶動班級同學建立啦啦隊,在一次次比賽和吶喊中增進友誼;愛好唱歌、跳舞的,加入才藝小組,你唱我跳,在學校文藝演出中嶄露頭角;文學小組則是為愛好讀書的孩子建立的,手握一本好書,把故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因樂而笑,因悲而哭,暢言表達著自己的感受;手工小組在課外活動時間教同學們折出一個個漂亮的花環,為班級文化增彩;熱心腸的學生可以加入服務小組,為同學們釘齊散落的本子,借出尺子以解燃眉之急……每個孩子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小組。這樣,孩子們會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從而儘快融入班集體。(山東省臨邑師範附屬小學)

攻略丨多措并举,助新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攻略丨多措并举,助新生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欄目:我該怎麼辦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