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丨班主任如何整合網際網路資源、搭建學生成長平台?

攻略丨班主任如何整合互联网资源、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溫劍文,湖南省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班主任,擔任班主任16年。

溫老師立志做一名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班主任,行走於民主帶班、整合教育資源、打造學生自主成長平臺的專業發展之路。

他努力通過搭建班級自主管理體系、打造班級集體文化與精神,激發與推動學生自我成長的動力,達到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同時,他還注重整合互聯網資源,開展更多的班級活動,搭建更多的成長平臺,讓學生健康、幸福地自主成長。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社會信息飛速地傳播,網絡平臺知識量成倍地增長,高新技術的發展讓教育的形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社交軟件讓師生與家校之間的距離天涯咫尺……

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手機、電腦遊戲對學生成長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大;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成倍增加,沉溺現象趨向嚴重;網絡的開放性和各類媒體的責任缺失讓不良資訊無序傳播;虛擬環境下學生野蠻生長,現實中的交際困局使部分孩子出現迴避現實、自閉等性格缺陷……

面對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更應該以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去思考:既然我們無法離開網絡,那麼網絡同樣可以成為我們工作的一種寶貴資源。

一、初級整合:網絡工具的利用與課程化整合

網絡時代信息的傳遞之所以如此迅捷和便利,其主要原因在於科技的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充分便利和多樣的交流與傳播工具。教育的效應產生於交流的過程,那麼網絡背景下如此多樣、便利的交流與傳播工具自然可以整合到班主任工作之中。

1.網絡工具的傳播功能

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是經常使用的“曬”工具。最近幾年,每次接班我都要把每個家長加為QQ或微信好友。別人在朋友圈和QQ空間曬旅遊、曬吃喝、曬玩樂、曬子女,我則曬工作、曬教室、曬作業、曬活動、曬學生、曬工作筆記、曬學生評語等。

這樣的“曬”基於網絡時代背景下家長、學生與網絡接觸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多這一特點,因而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53班初一剛剛組建時,學校組織軍訓,由於走讀孩子軍訓期間也需要住校,很多家長不放心,天天到學校守著孩子軍訓。我將家長一律“勸”回家,然後請他們關注我的微信朋友圈和家長QQ群。

在短短五天的軍訓時間裡,我拍了500多張照片發在朋友圈、QQ空間和QQ群,家長們樂此不疲地討論著孩子們點點滴滴的變化與成長,在一次次的點贊、評論和回覆中,家長的焦慮情緒和懷疑心理迅速被打消了。這對於我完成軍訓期間的工作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獨立意識、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展示類網絡媒介直觀地呈現孩子的現狀和班級的精神面貌,迅速地拉近家校之間的距離,哪怕是再遠的空間距離,利用這一類媒介,也能使家校近在咫尺。

同時,我還將有意義、有價值的網絡文章、音樂、美文與心靈雞湯轉到QQ空間,或者直接發到家長群和學生群中,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正能量的精神食糧,在潛移默化中啟迪智慧、擴展視野、愉悅身心,提高家長和學生的審美品質。

2.網絡工具的交流功能

常用的網絡交流工具主要包括QQ、微信等。

日常的通知發佈、作業佈置、信息交流等家校溝通內容完全可以藉助家長QQ群和微信群來完成,個別不能確認的再用電話通知到位。

我時常在群裡表揚家庭教育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家長,介紹一些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與方法;與家長探討教育方面的心得體會,以專業的角度呈現自己的教育理念。我還把部分表現突出、有榜樣作用的家長作為我在群裡的“左膀右臂”,引導家長群的交流朝向學生成長的角度,避免家長群成為家長髮洩牢騷的平臺,讓家長群成為促進家校合作的有力工具。

由於沒有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緊張感,具有一定的情緒緩衝和糾錯的空間,所以網絡溝通往往更有實效。

我不建議掌控能力不足的班主任建立家長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家長群裡,家長是有共同利益的群體,而我們是個體。在面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時,若掌控能力不足會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從而不可收拾。

在師生溝通時,網絡社交工具的作用格外明顯。學生不好當面說的話可以在QQ中表達,不好意思說的話可以匿名說,對於師生之間的進一步溝通具有積極意義。

同理,學生群同樣需要引導。班級學生群最好由學生組建,教師在與學生建立較好的信任關係後再加入。教師儘量不要在群內過分干涉學生的言論自由,而是更多地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3.網絡工具的德育功能

網絡時代的交流傳播工具打破了常規的空間和時間的觀念,這些工具利用得當,能夠打破班主任工作的空間與時間的侷限。

電視劇《士兵突擊》給我們傳遞了太多的東西,關於人生,關於信念,關於友誼,關於生命,關於夢想……完整地消化它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靜下心來沉澱。

如此長的電視劇,讓學生在上學期間觀看似乎並不合適。於是,我把觀看這部電視劇佈置為學生的寒假作業。但若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看一遍,孩子們可能對許三多的傻氣比較感興趣,沒有多少教育效果,所以如何內化才是關鍵。

最簡單的內化方式: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角色及原因,說說觀看這部電視劇的體會;在班裡舉行一次以《士兵突擊》為中心內容的演講比賽或者觀後感比賽。

深一層次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對許三多的成長階段分類,整理出與其成長相關聯的人物及其身上最寶貴的品質,發掘人物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總結挖掘支撐許三多成長的最初的優秀品德。

更深層次的方式:嘗試讓孩子們從身邊的同學身上挖掘與許三多成功品質類似的精神,或是如何做別人生命旅途中的“史今班長”“袁朗大隊長”。

我把三個內化層次作為寒假研討的主題,每週一全班上線定時研討。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在思想的交流與衝突中,“不拋棄、不放棄”“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等經典的臺詞成為班級的格言和許多學生的座右銘。

影視資料如此,其他網絡資源也是如此:《我是演說家》《動物世界》《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走進科學》……這些資源同樣在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豐富學生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科學興趣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價值。

我們利用假期QQ群定時研討、周內定時觀影、週末德育作業等方式進行,與正常的課堂教學不相沖突,將班級和德育的平臺擴展到網絡平臺上。通過選擇和整合,以班級的階段性發展目標為核心,使其具備課程化、體系化的特點。

網絡時代背景下,“班級”和“班主任工作”不再侷限於現實中的學校教育時段和教室這一狹小的空間。班主任工作在借用網絡工具的前提下,有了更多、更廣闊的舞臺。

二、中級整合:巧藉資源開展受學生歡迎的、有意義的班級活動

社會的發展帶來學生對於教育活動的高要求。若我們的教育活動沒有學生生命的在場,缺乏學生內心世界的深度參與,其意義就等同於無。所以,我們若能借助當下所發生或流行的易於被學生所接受的信息資源與新奇的形式開展相關的班級活動,更能吸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真正產生教育效果。

讓我們來看一則新聞:

“時間膠囊”就是將現代發明創造的有代表性意義的物品裝入容器內,密封后深埋地下,並設置一個在未來能夠打開“時間膠囊”的時間。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1日報道,由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芬•喬布斯三十年前埋入地下的“時間膠囊”日前終被髮掘。(環球網)

剛接手馨蕾53班時,對於這則新聞,我想到的是,要給孩子們埋下一個“時間膠囊”。感謝淘寶網,竟然有密封效果非常好的成品可以買,店主還可以幫助在膠囊上刻上我們班徽中的一句話:“最好的我們,在未來的此刻等著我們!”

我讓全班學生一起閱讀了上面那則新聞,並結合電影《先知》裡的情節,讓他們一起為三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其中一個孩子這樣寫道:

未來的孫楊:

你好!

收到這封信時,你已經快要畢業了,應該不會像之前那樣淘氣了吧?

還記得小學時的你那不出眾的成績吧?我想現在的你一定成績很優秀了。你一定還記得你瘋狂地迷戀華晨宇吧?現在呢?是不是覺得那個時候的你很傻?現在的你一定沒有時間再去管他吧?不管他,先搞學習吧!

……

另一個孩子寫道:

獻給未來的自己:

現在的你一定很講禮貌(不說髒話,見到老師和長輩會主動問好)!

個子長到1.65米,皮膚很白,人緣好,膽子大!能安安靜靜地學習,不偷懶,愛勞動。能獨立地生活,不用母親操心,能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眼睛視力還會很好,最重要的,一定很有女神範兒。

你覺得呢?

——來自三年前的自己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用他們稚嫩的筆調對自己美好的將來表達了一種期待。我也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我無從知曉,三年後的某一刻,當我們一起打開這份來自三年前的記憶時,我們會是怎樣!但我確切地知道,我們又一次種下了一個美好的願望、一個對自己未來的承諾。當我們走過這三個春夏秋冬的每一天時,我們都會在心底告訴自己:未來的美好的我,在等待著此時的自己!

然後,全班學生一起將這顆“時間膠囊”埋在了學校的一棵大樹下,並共同約定:2016年的春天,當我們離中考只有100天時,我們將打開它,一起回首曾經,回憶近三年來的點點滴滴。

我們播下去的是孩子們對自我的期待,這些期待將在初中三年的日子裡時刻拷問著他們是否每天都在朝向那個期待,為此他們會進行自我修正,自我調整。

從另一個角度講,“時間膠囊”為初三創造了最好的勵志教育和中考動員的教育資源!

從資源整合的角度講,我借用“時光膠囊”這一形式,結合自己班級的特點開展了一次班級教育活動,是一種改良型“山寨”。這種新穎的形式更契合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能夠觸動學生深度參與,效果自然顯著。

實際上,信息時代裡可供“山寨”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可以“山寨”一下政府的組織機構,建立班級管理體系;可以把“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典禮“山寨”成期末的評優評先;可以“山寨”一次“中國好聲音”,作為學生才藝展示的舞臺;可以“山寨”一下“微信搶紅包”,創新為學生頒獎的形式;還可以模仿新聞發佈會,舉行一次家長會或主題班會。

學生的好奇心決定了他們對新穎的事物具有更高的接受度,因而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嘗試借鑑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形式和有意義的網絡信息與資源,所取得的教育效果遠遠比簡單、枯燥的說教好得多。

三、高級整合:深層次挖掘資源的教育意義,促進學生的自主成長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各類社會熱點事件輕而易舉地進入學生的視野當中,我們無法將其與學生隔離開來。更何況,相當多的熱點事件不僅對學生無害,若利用得當,還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2015年底,北京霧霾嚴重,導致不少中小學停課。一天早晨,當我走進教室時,聽到不少學生議論此事。有的學生說:“唉,網上說北京霧霾嚴重,學校都停課了!北京學生真幸福,不用上學了!”也有學生說:“北京的空氣汙染非常嚴重呢,不得不停課!”

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在班會課上播放了一部關於霧霾與北京空氣汙染的記錄片,片中嚴重的空氣汙染震撼了孩子們,我要求他們寫出心得體會。學生的心得體會概括起來分為兩種:

第一種:“北京的空氣好髒啊,那些破壞環境的人好壞啊!”

第二種:“要做一個從小關注環境汙染的人,不亂丟紙屑、不汙染環境,為保護地球媽媽,為維護人類生存和發展而努力終生!”頗有“奧特曼”要拯救地球之感。

這種與學生內心世界幾乎分離的東西顯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於是我決定整合和生髮更多的活動,為學生搭建一個成長的平臺,從而真正觸及他們的內心。

第一步:我讓孩子們蒐集環境汙染而不只是空氣汙染的資料,然後請他們提出對於環境汙染最關心的問題。

第二步:實地體驗和調研。我通過學校領導聯繫了本市的汙水處理廠,決定全班總動員,先去汙水處理廠調查。

第三步:由我帶領一個精幹小組去益陽市最大、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廢氣排放已經達標的火電廠進行一次實地考察。

我們一起參觀了火電廠的發電機組,孩子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老師,電是怎麼產生的?”我的答案是:“等你們學完初中物理,就知道了。”

最後,我們參觀了廢氣處理流程。孩子們瞭解了脫硫塔和靜電除塵倉的作用,前者是讓火電廠排放的空氣不含硫元素的關鍵流程,後者針對PM2.5。

工程師說:“這個靜電除塵倉的作用非凡!別說PM2.5,就是PM0.25也逃不掉靜電除塵倉。更何況,這些灰塵,我們收集起來一年能賣好幾百萬呢!”

工程師的話讓孩子們興趣盎然,他們開始將問題不斷拋向我:“老師,硫是什麼,脫硫塔是怎麼工作的?靜電為什麼能除塵呢?為什麼PM2.5還能賣錢呢?”

我的答案是:“同學們,學完初中的化學和物理,你們就都明白了。當然,你們也可以求助於網絡或者自己查閱相關資料,詢問相關的專業人士。”於是,孩子們開始無休止地向工程師提問。

參觀完畢,我靈機一動:可以將激發學生對物理、化學兩門課程的興趣整合到整個系列活動中來。再說還有很多孩子沒有來,為什麼不讓這些參觀的學生給全班同學講講課呢?既能分享所學到的知識,又能鍛鍊參與者的能力!

於是,又一個活動產生了——班級大講壇,請學生講火電廠廢氣排放流程及原理。金逸鳴主動接受了任務,我給他配了兩位助手,用一週的時間準備。

這幾個學生天天查閱資料,主動向尚未接觸過的物理和化學老師請教,製作PPT,小組範圍內多次試講修改,其積極性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

在第二週班會課上,53班第一次班級大講壇開課了,金逸鳴講師做了充分的講解,並用塑料尺摩擦吸附小紙片演示了靜電吸附灰塵的原理。

30分鐘的課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激發了很多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知識的興趣。課後,不少對物理和化學產生興趣的學生繼續查閱資料,找金講師探討。

系列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了他們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也激發了他們對相關學科的強烈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對霧霾與空氣汙染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的整合與系列化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由最初的事不關己,到在汙水處理廠感受到水汙染帶給他們的強烈刺激而密切關注,再到火電廠的實地考察與體驗後的深度參與,喚醒了他們對外界這一系列事物的深層次思考。

他們開始主動積極關心這個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世界,對於事物有了自己獨立的判斷和思維。他們的內心被點亮,也就有了更多成長和發展的動力和能力。

對教育資源的整合,需要我們有敏銳的覺察力和整合性思維。班主任要在發現資源的教育意義的同時,結合班級學生特點、社會公共設施資源組織相關的活動,並能敏銳地挖掘活動中更多的可供拓展的教育價值。

柏拉圖說過:“教只能給予推動,使學生自己去找到必須認識的東西。”班主任工作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灌輸,而是要注重整合互聯網資源,打造更多的班級活動、搭建更多的成長平臺,幫助學生健康、幸福地自主成長。

攻略丨班主任如何整合互联网资源、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攻略丨班主任如何整合互联网资源、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欄目:全國優秀班主任講壇

作者:溫劍文 湖南省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