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養娃,是在摧殘自己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这样养娃,是在摧残自己

帶著寧寧和lisa在樓下耍,寧寧爬到滑梯高處,歪著頭叫我,媽媽看我,看我爬得高不高,我手裡抱著lisa,誇讚道,好高,不過你要小心哦。

正說著,lisa忽然整個人興奮起來,嘴裡學著小狗“汪汪”地叫著,一邊掙脫我的胳膊要下地。

我抬眼一看,是我家樓上的鄰居,一位50歲左右的大姐,手裡牽著她的小狗。

平時我帶娃、她養狗,我和這個鄰居交集並不多,最多是在電梯或樓下見到打個招呼。

這會兒不知怎麼,鄰居忽然說:“我看你生了老三後憔悴了好多啊,臉色沒以前好看了呢”。

这样养娃,是在摧残自己

我應和著,“是啊,這一年多精力大不如前了,動不動就頭疼腦熱,沒辦法,這兩個小的隔得太近,還得再辛苦兩年,等老三也上幼兒園就好了”。

一個不太熟悉的鄰居,這麼關心自己,心裡莫名地感動,“是啊,是啊,身體最重要,我一直看中醫調理呢”。

回家我忍不住跟拍爸吐槽,“你看,樓上鄰居都說我現在很憔悴,你也不心疼我,多帶帶孩子,讓我好好休息休息。”

拍爸看我一眼,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 “我也知道你累啊,可我們想幫都幫不上,老三以前還不粘著你,現在晚上跟你睡,白天吃奶,一沒看見你就媽咪媽咪地叫,連阿姨抱也不要;老二一直是你帶,當然也粘你,有你在家,人家都不要我啊”。

  • “這麼說,活該我累死嘍”?

  • “我可沒這麼說,是你自己不放心給我帶,嫌我帶出去買冰淇淋給她吃,又說我帶她的時候就在旁邊看手機,她玩得好好的,我看下手機怎麼了,還不是你自己,想把娃都抓自己手裡才放心。”

  • “你說的也沒錯,可是有句話說,3歲前孩子是媽媽的天,寧死當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但凡還能扛過去,我就想著死活堅持到孩子3歲,我就能鬆口氣,所以我現在恨不得天天倒數日子,捱過一天都算小小的勝利。”

  • “你把自己累死了,孩子沒媽才悲催呢,到時候可就有別的女人花你的錢、住你的房,睡你的老公,還打你的娃。”

你,你……我被他這番調侃逗樂了。

必須承認,跟很多媽媽相比,我不是沒選擇,家裡有阿姨幫忙,拍爸也算好幫手,但是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對我來說,假手他人的確是萬不得已的選擇。

但這樣做,對於精力極大透支的我來說,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

这样养娃,是在摧残自己

想起之前在珠海上黃庭禪課程的時候,有一個“導盲”的練習,我們兩兩分做一組,一個做支持者,一個做體驗者。

做體驗者的,要蒙上眼睛,被支持者扶著,剛開始是慢慢走,接著是快走,最後到跑。

雖然參與的人不少,但是每個體驗者都有支持者扶著,等於說還是一幫睜著眼睛的人在一個比較大的場地裡行走,總體是安全的。

可我做支持者時,扶著體驗者,一種責任感從心底油然升起,我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撞到。

越怕什麼越來什麼,我和隊友被一個助教突然撞了一下(後來才知道他是故意的),我急忙瞥了一眼隊友,心裡內疚到了極點。

記得有個助教在還沒上課時就笑著預測,我猜等一下,肯定有人會急得伸出手來保護。我還暗自想著,我肯定沒那麼“入戲”吧。

可等到真的身臨其境,我左顧右盼,像背了個千斤重的包袱,全心全意只想著如何保護我的體驗者不被“傷害”。

有一次真的不由自主地伸出了一隻手,攔住即將要靠近我們的人!

直到助教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說,放鬆放鬆,我這才意識到,我已經緊張得肩膀都不自覺聳起來了,而自己卻渾然不覺,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這個練習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對自己在意的事情,控制慾真的很強,不希望發生任何一點失控的存在。

體現在親子關係上,我給了自己太重太重的包袱。

就像昨晚睡前和拍爸聊天他說的那樣,你想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裡,覺得只有自己帶著,孩子才是安全,舒服的。

  • “其實不是的,別人帶她們也很開心,甚至有時候,你不在他們反而開心得多,孩子們吃飯吃得好好的,你一回來她們都不吃了,個個都要媽媽抱,媽媽喂;

在外面玩也是這樣,她們在滑梯上跟小夥伴玩得好好的,你一來都不了, 爬你身上,還要為媽媽先抱誰掙搶個天翻地覆。

其實,有時候把孩子交給別人帶一下,並不是不守母職,每個人都需要一點自己的空間,這是無可厚非的。”

拍爸一番話,竟說得我啞口無言。

每個人的命運, 都是自己的選擇,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命運。

上週六,拍爸意味深長地問我:“十一我們大學本科班聚會,你說我去不去呢?”

“完全從我的角度出發,我當然不希望你去啊,你們同學幾個相好的常見面啊,再說,你跑一趟北京,花錢花時間就不說了,孩子又全歸我帶,我都要累死了。”

这样养娃,是在摧残自己

拍爸臉色立馬晴轉陰,“你剛才說下週末要去上課,我都立馬同意了,我要參加聚會,你就不同意,哼!”

“我去上課那是為了提升自己,也是為了整個家庭,為了孩子,你聚會就是吃吃喝喝吹吹牛”。

“你想提升自己,那是你的事,不是我和孩子要求你去,再說你學習了,是否就能像你說的,對全家有益,還是個未知數呢?

我去趟聚會,吃吃玩玩開心了,我回家也能高高興興帶孩子,那才真的是對全家都好”。

你,你……我被拍爸這一番辯駁氣得七竅生煙,“我上課學習和你聚會吃喝哪能相提並論,”我丟下這一句,氣呼呼地衝進房間,啪地關上了門。

等我稍稍冷靜下來,仔細一想,人家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我想去上課學習,想提升自己,這是我的需求,拍爸想去參加聚會,這是他的需求,需求本身並沒有對錯,學習和聚會兩件事也沒有高下之分。

我想上課,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甚至是基於各種權衡利弊之後,對自己更好的選擇,而不能打著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的旗號。

我想去上課,單純就是我想去而已,不必偽裝得那麼高尚,我沒有把時間花在聚會上,但我不能拿這個標準去衡量他人,不能把別人想去聚會的需求看成是低級、沒有追求,甚至是自私的。

當我評判拍爸聚會是自私的時候,我也把這種評判放在了自己身上,為了不自私,所以我啥都自己幹,那麼累死也是我自己的選擇,怨不得他人。

今早起床,拍爸過來說,“你昨晚熬夜寫稿,今早休息一下,我帶著寧寧出去,讓她在小區裡玩一會,然後我去理個髮。”

我心裡咯噔一下,內心一連串的問號,“你帶著孩子理什麼發,你理髮的時候孩子誰管”。

这样养娃,是在摧残自己

不過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沒來得及開口,拍爸接著說,

“我理髮的時候,她就坐邊上乖乖地看師傅給我理髮,我試過好幾次了,我們大人不可能24小時啥都不幹,就陪著她,我也有我的需求,她一個人坐一會也挺好的”。

孩子不需要一個時刻準備奉獻自己的媽媽,她也需要一個善待自己、寬容他人的媽媽。

恩,所以敲完這篇文章,我就準備出門去美容院敷個面膜,然後喝個下午茶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