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布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勤奮的小農菌看到後,便馬不停蹄地給農友們劃了重點。

總體要求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按照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這5年間,既要在農村實現全面小康,又要為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

發展目標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耕地保護和建設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完成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劃定工作。到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5.46億畝。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4億畝,耕地質量平均提升0.5個等級(別)以上。

土地確權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

農業補貼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

落實和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支持糧改飼、糧豆輪作和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改革完善漁業油價補貼政策。

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對綠色農業發展機具、高性能機具以及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機具實行敞開補貼。

維護農民利益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水平,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僱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

鼓勵行業協會或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普通農戶等組織共同營銷,開展農產品銷售推介和品牌運作,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資金、為農戶提供信貸擔保、領辦或參辦農民合作組織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係。

自然資源保護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落實和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

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切實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

降低耕地開發利用強度,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制定輪作休耕規劃。

全面普查動植物種質資源,推進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鑑定和利用。建設水生生物保護區、海洋牧場。

鄉村振興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建立農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

開展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試點。

推進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

探索農林牧漁融合循環發展模式,修復和完善生態廊道,恢復田間生物群落和生態鏈,建設健康穩定田園生態系統。

深入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重有色金屬礦區汙染綜合整治。

嚴禁未經達標處理的城鎮汙水和其他汙染物進入農業農村。

實施“廁所革命”,推進廁所糞汙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糧食安全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按照“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要求,持續鞏固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深化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改革,科學確定儲備規模,強化中央儲備糧監督管理,推進中央、地方兩級儲備協同運作。

農業“開放”


農業要“變天”!《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重磅發佈


培育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創新主體,建立健全各類創新主體協調互動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原創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強種業創新、現代食品、農機裝備、農業汙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努力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和國際品牌展會。

建立健全農產品貿易政策體系,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積極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走出去。

建立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信用評價體系,放寬農業外資准入,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