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兩種「資源錯配」難題,方能真正釋放中小企業活力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之下,未來的經濟全球化主導力量將由大型企業驅動轉向中小企業驅動。

為了跟上世界潮流,中國亟需解決兩種資源錯配問題,方能真正釋放中小企業活力。

(一)

當前中國,有哪兩種資源存在錯配呢?一種是生產要素資源錯配,一種是金融資源錯配

首先看第一種,生產要素資源錯配。

在中國,生產要素資源價格基本上是放開的,但是並沒有完全放開,部分關鍵資源仍然處於壟斷地位。

當然,部分關鍵資源如礦產、天然氣、水資源價格不能完全放開也有一定道理,而在這些生產要素逐漸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某些競爭性環節價格放開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的話,將會使整個行業失去活力與競爭力,挫傷中小企業的活力。

解決兩種“資源錯配”難題,方能真正釋放中小企業活力

比方說,一家經營鐵礦石的企業處於該行業產業鏈的上游,這些企業多為國有大型企業,而圍繞在這家企業的中下游多為一些中小企業。

由於企業的盈利是某個產品走完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循環環節才能夠完成,也就是說,該產品從原材料採集、加工、產成品出廠、運輸、零售、收回資金整個環節走完才能夠得出結論:這筆買賣總體到底掙了多少錢?

若這筆買賣總共掙了1塊錢,這一塊的功勞不是屬於上游的大型企業,而是屬於整個上、中下游產業鏈的。

而上游具有產品定價權的企業“獅子大張口”,一口咬掉了利潤的大部分,如總共1塊錢的利潤,大企業一下子拿走9毛錢,剩餘的中下游企業只能拿走1毛錢。

更糟糕的是,若整個生產流程走下來,總體是賠錢的,處於行業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就更慘!

若總體經營虧損,而具有產品定價權的大企業非要拿走1毛錢的利潤,那麼其他的中下游企業只能“眼淚巴巴”的面臨1.1元的虧損。

久而久之,許多處於該行業中下游的中小企業見無利可圖,會自動退出該行業,該行業的上游企業的利潤也難以保證。那麼,該行業的轉型升級將無從說起,更不用說國際競爭力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二)

第二類資源錯配是金融資源錯配。

解決兩種“資源錯配”難題,方能真正釋放中小企業活力

我們知道,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是存貸款利差。也就是通過吸收儲蓄用戶的存款,然後以高於儲蓄存款的利息貸出去這部分資金獲利。

但是,由於上述生產要素資源錯配以及其他原因,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那裡得到企業發展所亟需的資金,而處於上游的企業則不同了,他們往往是一些大型國企、央企、上市公司,不僅資金雄厚,而且有足額的抵押品,甚至有國家信用作為背書,銀行就更願意把資金貸給這些企業。

即使在這些企業並不缺少資金的情況下,銀行同樣有強烈的意願貸給他們資金。

有人也許會問,這些企業不缺錢,還貸款幹什麼呢?

這是由於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都有存貸款考核指標。

對於實力雄厚的企業而言,雖然他們不缺錢,銀行同樣有動力給他們貸款。因為假如銀行借給甲企業1個億,那麼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就可以計入1億元,若同時說服該企業把這1億元重新存入該銀行,那麼在銀行資產負債標的負債端就可以再次計入1個億,這樣就可以完成2個億的指標。

然後,銀行就會利用某些中小企業乙缺乏資金、但是銀行又不願意貸款給他們的狀況做“委託貸款”業務

也就是說,銀行撮合甲企業借款給乙企業,並從中收取中介費用。當然,甲企業貸款給乙企業的利息肯定遠高於甲企業從銀行貸款的成本。

這樣的話,甲企業就成了影子銀行,成了銀行的二道販子,最主要的是造成了金融資源的錯配。

解決兩種“資源錯配”難題,方能真正釋放中小企業活力

(三)

生產要素資源與金融資源的長期錯配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傷害。

其一、生產要素的資源錯配促使大量資金更願意配置到大型企業中,大型企業具有產品定價權,利潤有保證,銀行就更願意借錢給大型企業,這就進一步造成金融資源的錯配。

其二、生產要素資源與金融資源的共同錯配是造成金融短期化、貨幣化、逐利化,貨幣傳導機制不通暢,產業結構失調、“貨幣空轉”等問題的原因之一。

總之,只有從根源上真正解決生產要素資源錯配與金融資源錯配難題,讓市場能夠真正作為“指揮棒”來調配資源的供需,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才能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企業的發展步調才能緊跟經濟全球化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