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Dinggongteng(《中國藥典》)

丁公藤(以下稱本品)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 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Craib的乾燥藤莖。主產於廣東。全年均可採收,切段或片,曬乾。生用。

【藥性】辛,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功效】祛風除溼,消腫止痛。

丁公藤Dinggongteng(《中國藥典》)

丁公藤

【應用】

1、風溼痺痛,半身不遂本品辛散溫通,善於祛風除溼,消腫止痛。治風寒溼痺,半身不遂,可單用酒水各半煎服;或與桂枝、麻黃、當歸等製成酒劑,以治風寒溼痺,手足麻木,腰腿痠痛,如馮了性風溼跌打藥酒(《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年版);或配桂枝、羌活、乳香等,如丁公藤風溼藥酒(《中國藥物大全》)

2、跌撲腫痛本品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之功,以本品為主配伍製成的馮了性風溼跌打藥酒、丁公藤風溼藥酒,亦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

【用法用量】3-6g,用於配製酒劑,內服或外搽

【使用注意】本品有強烈的發汗作用,虛弱者慎用;孕婦禁用。

丁公藤Dinggongteng(《中國藥典》)

組織結構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包公藤甲、乙、丙素,東莨菪內酯,微量的咖啡酸及綠原酸等。

2、藥理作用丁公藤所含包公藤乙素有明顯的抗炎及鎮痛作用;包公藤甲素、丙素有顯著的縮瞳作用;包公藤甲素具有擬M-膽鹼作用及強心作用;丁公藤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促進作用,有發汗作用。

3、不良反應丁公藤中毒時主要是表現強烈的擬膽鹼樣作用,可見汗出不止,唾液分泌增加,氣喘,腹痛,腹瀉,四肢麻木,瞳孔縮小,血壓下降,心搏減慢等。丁公藤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未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炮製;二是丁公藤過量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