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她是“世界屋脊”

也是“亚洲水塔”

雪山冰川,湖泊草原

拉萨河日夜流淌

格桑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盛放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洁白的哈达载满祝福

也寄托着高原儿女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里,是西藏

扎西德勒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天上西藏,神奇高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

她是雄壮巍峨的

珠穆朗玛矗立云霄

海拔8844.43米

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峰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她是奔腾磅礴的

雅鲁藏布江自喜马拉雅北麓发源

一路奔流,穿越高山

成就世界最长最深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她是辽阔壮美的

霞光中的札达土林

闪现着生命的灵光

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也曾见证古格王朝的兴衰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她也是钟灵毓秀的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

穿过喜马拉雅山脉

孕育出郁郁葱葱的茫茫林海

当林芝的桃花盛放

高原美成了江南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她更是庄严肃穆的

千年宫殿布达拉宫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式建筑群

屹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

是松赞干布为迎娶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而建

遗世独立,卓尔不群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她好像有一点神秘

又是那么纯粹静谧

不用PS,亦无需滤镜

随手一拍就是绝美的明信片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魅力西藏,云中故乡

藏族群众每天的生活

大多从一碗“茶”开始

当地人说

没有喝过酥油茶

就不算真正到过西藏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捏一团青稞炒面做成的糌粑

切一块美味的牦牛肉

呷一口香甜的青稞美酒

这就是舌尖上的西藏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会说话就会唱歌

会走路就会跳舞

能歌善舞的藏民族

节庆活动和聚会时

总会跳起热情的“锅庄”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一场赛马一场醉

一场比赛一场欢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

在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中

勇敢智慧的藏族同胞

尽情释放豪迈与激情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久唱不衰

“藏族百科全书”唐卡

一笔一划跃然纸上

方寸之间就是大千世界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有高度,更有速度

大美西藏令人神往

青藏铁路及其延伸出的

运输新通道拉日铁路

好似巨龙翻山越岭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川藏铁路正在搭建世界级铁路桥梁

川藏公路让天堑变通途

逐渐形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让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藏中电力联网

构筑西藏电力高速路

组团式医疗和教育

创新出援藏新模式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全球首个青稞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西藏粮食年产量去年首破100万吨

高原粮食增产丰收

蕴含着强大科技力量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70万农牧民变身生态卫士

让这里真正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如今西藏的藏羚羊数量突破25万只

保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海拔高,志气更高

你可知道

西藏仅有320万人

GDP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国前三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

这是每一个西藏人用双手创造的奇迹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身处缺氧的高寒地带

每一个西藏人

艰苦不怕吃苦

缺氧不缺精神

海拔高追求更高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那曲电视台 达瓦次仁 摄

有一种精神叫“老西藏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这是十八军进藏部队

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过程中形成的

如今在一代代西藏人中传承发扬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有一种精神叫“两路精神”

60多年前

11万人在修建川藏、青藏公路过程中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

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在“世界屋脊”创造奇迹

成为今天建设新西藏的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还有一种精神叫“玉麦”精神

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这是在玉麦放牧守边的

卓嘎和央宗的庄严承诺

也是320万西藏人民的行动指南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

谱写了藏汉一家亲的佳话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依旧鲜亮

成为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怀抱里

民生改善、改革创新

巩固边疆、建设生态

西藏稳步前行



人民日报:这里是西藏!



团结、幸福、美丽的

新西藏

正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