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岛上没有汽车,全是街巷

最适合孩子疯玩了

四面环海,似乎每个岛上的小孩

都懂得看着日升月落,计算潮汐去来

大潘记得最清楚的画面

就是约上同龄的孩子

在岛上自由自在地疯跑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那时的鼓浪屿,还有不少废弃的地道战壕

探险游戏,可能是岛上每个小孩的日常

人小鬼大的那几年,碰上漆黑的地道

大潘就跟着大家一起举着蜡烛

一个接一个钻进去

尽管出来后灰头土脸,但神情雀跃

仿佛自己是最有勇气的英雄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但如今,这些鲜活的记忆,都随着海浪过去了

鼓浪屿越来越热闹,它不再是居民社区

摇身一变,成了著名景点、商业天堂

挑担卖鱼丸的阿公、背着乐器赶船的孩子们……

统统找不回来了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只有真正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能读懂鼓浪屿

祖辈在这里生活了四代,总要做点什么

2009年,他辞掉设计师的工作

带着妻子,回到这个小岛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让他移不开眼睛的

是一栋1830年的老建筑

它的前身是一栋教会的礼堂,又叫“讲道堂”

对于一个在基督教家庭里

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栋建筑

总会让他莫名地感到亲切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遇到红堂时

这里早已成为一座危房

任狂风吹,连檐破碎

很多来现场看过的人,都放弃了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但大潘推开院门的时候

发现一棵巨大的古榕树竟然从石壁长出

似乎从未在意风风雨雨

大潘很感动

儿时那些在岛上的日子一下变得清晰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就算位置如此隐蔽

改造如何大费周章

大潘也要坚持留下它

红堂便从一堆废墟中涅槃重生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他没有拆掉任何一块老砖

屋顶也是重新水泥倒板做旧

接着,再把旧瓦片铺上去

保留了教堂本身的外观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但建筑给人的感觉太过肃穆

也相对阴暗,不适合居住

于是它加盖了通风窗

而且做旧,保持原有的外观风格

也增加房间的采光,让阳光洒满小屋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来到红堂,先要经过一条小巷

数过长长的石阶,就是苍翠的小院

院内爬满了绿植与藤蔓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花草树木,整整一百多种

光是每天浇水,大潘每天花的时间

就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甚至于客房的墙面装饰

也是大潘用真正的植物标本

一个一个手工装裱制成的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院子一旁就是公共图书室

它拥有巨大的落地窗

趴在通透的玻璃上

那些在外的绿意

好像就在鼻尖拂过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院里的3棵大榕树已经有300年历史

有了树,院子就像有了灵魂

当厦门最猛烈的台风狂袭

树被拔起,船被刮倒

但红堂在这些古榕树的保护下

竟毫发无损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最令人惊艳的是一楼的咖啡吧

推开门,就像来到上世纪的红砖绿瓦里

墙上刷着厚薄不一的红漆

灯光与酒杯光影交错

依稀看到一点民国的摩登风格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要是你喜欢复古

一定也会迷恋这间咖啡吧

红堂的石砌成了酒吧的天然装饰

实木的桌椅有温厚的手感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在这座1830年的教堂里

喝一杯来完成一天

或是吃一顿来开启一天

一切都刚刚好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红堂的客房只有12间

每间房大概20平方米,小而隐秘

透过房间的窗户,能看到岛上

最著名的大教堂“三一堂”

与这栋红房子遥相呼应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老木头的屋顶、黑皮的沙发、红漆的扶手

仿佛鼓浪屿的房子

就该是这样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如果你不爱红墙砖瓦的小居室

这里还特别设计了柔情的白色主题房

白色更显纯洁、神圣

烦闷的时候,仿佛立马就可以安静下来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伴着风吹树梢的唰唰声

好像又回到了百年前的时光

鼓浪屿最值得去的地方,原来是188年的废墟

虽然鼓浪屿已经变了模样

所幸还有红堂,依然留存小岛故事

从时光另一头匆匆而来的海浪声

陪你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