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谁最舍得花钱?近半人群“借钱”也要出去旅游!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做SPA、放烟花、蒸桑拿……”这些朝思暮想的画面,在黄金周大假里终于有机会实现一二!

那么,这个国庆节,你去哪疯了呢?根据《维度》此次发布的十一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国庆假日期间,超三成人群外出旅游,占比达到30.82%,比回家探亲的人群多出6.29%。

十一大迁徙:小城出游热 大城多返乡

今年国庆与中秋假期之间相隔6天,还没进入8月,网上的“拼假攻略”就开始满天飞——只要胆子大,两周小长假。

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利用年假“前拼后凑”,完美实现了连休16天的美梦。小蔡是某四线小城一家私企的员工,他早早就向公司申请了为期六天的年休假,正是9月25至30日。因此,9月21日晚上,小蔡就带着一家妻小坐上了飞机,奔赴北京转机法兰克福,开启欧洲四国十二日游的旅程。“这次旅行计划是早就制定好的,想想我和妻子结婚已经五年了,上一次去旅行还是蜜月的时候,现在孩子也3岁多了,是时候出去好好玩一玩,就当是慰劳自己和家人了!”小蔡还说,平时和父母就住在一起,所以也是想趁着假期,好好享受一下三人世界。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从近十年数据来看,国庆黄金周旅游人次持续快速增长,在旅游业中的占比很大。与春节黄金周相比,国庆黄金周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需求占比明显偏高。不过,《维度》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乡镇的人,在十一长假时往往会选择外出旅行;而那些在北上广深以及各省会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们,在长假时则有不少会选择回家探亲。

这一点在《维度》本次的调查数据中表现尤为显著:

国庆黄金周谁最舍得花钱?近半人群“借钱”也要出去旅游!

可以看出,居住在北上广深的,十一回老家的人群占比高达34.38%,居住在各省会城市的人群在这一项的占比也达到了31.43%,远超其他选项;而居住在三四线城市乃至县乡等小镇的人们,在十一期间,除了加班、宅在家之外,外出游玩(包括市内及周边、国内外游玩)的选项占据了极大比重。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在老家工作的朋友,至少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不像我以后一年到头就只有春节和国庆才能回趟家,为爸妈尽尽孝心了。” 95后的娅娅从大学毕业后,就独自留在北京打拼,现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客服。“假期就这么几天,肯定得回家。我费了好大劲才抢到火车票的!”娅娅还说,而且她最好的闺蜜十一结婚,她为此特地准备了一个大红包。

七天要花去一个月工资?女性比男性更疯狂

不同于娅娅满心欢喜地期盼,许多人则被国庆节期间的“红色炸弹”轰炸得苦不堪言。节前,90后的乐乐发微博吐槽,十一七天要参加三场婚礼,两场满月酒,“感觉一个月工资都不够的节奏!”

《维度》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在十一消费项目中,节日期间的各种礼金花费占据了很大比重,其中,十一期间礼金花费500-1000元的人群最多,占比25.66%。不过,若是礼金消费支出与旅游花销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根据《维度》显示,大多数人群在十一期间的旅游消费是2000-5000元,占比达到35.48%;还有16.13%的人群,假日旅游花费超过10000元。更有意思的现象是,根据《维度》的调查,女性的假日消费支出明显高于男性,在假日期间消费一万元(含2万元以上)以上的女性占比10.15%,但只有一半左右的男性会花掉这么多钱,仅占5.68%。

国庆黄金周谁最舍得花钱?近半人群“借钱”也要出去旅游!

再来看《维度》调查到的另一个数据,在十一期间,旅游花销在2000-5000元之间的,有18.67%的人群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还有8.33%的人群月收入还不到三千元。换句话说,为了国庆出游,为数不少的人花去了自己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工资。

国庆黄金周谁最舍得花钱?近半人群“借钱”也要出去旅游!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年当中的两次七天长假,国庆节的假期显然更适合出游,所以,很多人的旅游计划都定在了这个时候,对于有些人而言,十一旅行花费直接代表了全年旅行花费。以前文中的小蔡为例,欧洲四国12日游的团费高达16999/人,不算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开销,他就已经花掉了5万余元。然而,小蔡的月薪还不到八千,小蔡坦言,“这笔钱是攒了好多年的积蓄,一辈子也就这么几次,所以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穷”不怕 近半数人群“借钱”也要出去玩

不过,相比小蔡这种为了一次旅行花光多年积蓄的消费方式,《维度》在调查中发现,提前消费在旅行中越来越受青睐。

如果钱不够,假期您仍会选择旅游吗?在本次调查中,针对这个问题,超过半数(54.55%)人群选择“不会,没钱就别装X,等攒够钱再去”。但出人意料的是,还有高达42.43%人群表示“会, 可以用各种旅游分期或者刷信用卡、花呗,很方便” ,仅有3.02%的人群选择跟朋友借钱。

国庆黄金周谁最舍得花钱?近半人群“借钱”也要出去旅游!

90后小兰自称是购物狂,今年十一她和老公一起到香港游玩,“其实就是为了买买买,我俩总共花了好几万吧,都是刷信用卡,花呗什么的,以后慢慢再还呗。”小兰说,家里一直催他俩要孩子,可俩人都是月光族,哪来的钱要孩子呢?“而且想到以后有了孩子,就没机会出来旅游了,现在更要抓紧时间玩玩玩、买买买!”小兰大咧咧地说。

在85后李冬看来,如今各类消费贷款、分期产品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即使不差钱,出去的时候也会选择这类支付方式,“存款留着理财啊,反正我消费时大多都会使用信用卡的。”李冬还说,但即便缺钱,也肯定不会跟朋友借钱,“用信用卡、花呗啊,找朋友借钱多丢面子啊,还得欠人情,何必呢!”

大概也正是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旅游分期产品面世,给那些没什么钱又想说走就走的人提供了方便。现在比较常见的旅游分期就是把旅行产品(机票、酒店等)的价格拆分成几期,只要花首付 1 期的价格(在 100—1000 元之间),就能出门看世界,剩下的钱分期付款就可以了。比如途游、同程、去哪儿、驴妈妈等许多旅游平台都有推出 "0 首付游 "、" 旅游白条 " 等旅游分期服务,鼓励先出行后付款。这种产品,对囊中羞涩又喜欢出去浪的小伙伴来说,简直可以说是量身定制了。

“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明年十一我申请一个试试,去欧洲去巴黎!”小兰在得知有专门的旅游分期产品后,兴奋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