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在華縣農村,每當碰到紅白喜事,出門走親戚,吃飯坐席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也是親戚朋友交際中一項重要活動。講究頗多,也暗藏玄機。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華縣人的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稱之為“過事”。在“過事”的頭幾天,請大小總管是必不可少的,大總管是一般村上有威望、做事幹練的人。過事前幾天主人都要先和大總管商量做好預算,村上幫忙的人,擺上喜酒,大家邊吃,邊認真地聽大總管安排,最後禮房先生要用紅紙或白紙在執事單上寫出具體分工,張貼在院落醒目位置。遇到喪事,主人要先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把過事的標準規模說明,大總管招呼幫忙的人和村上的人安排事情,收禮的收禮,端盤的端盤,大家分組執事。主人要到村子每家去請幫忙的人。家家必過,即使有再大的恩怨,都要化為烏有。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華縣人坐席是很注重禮節的,一般坐席先讓客人,再請村上行禮人,最後請幫忙的人,這是一般常規。老人和小孩,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是受重視。坐席通常採用八仙桌,有上下席之別,上席做椅子,下席做條登,長輩老人坐上席,對面為中,兩邊為下,依次就座。放學了,流竄在人群中的小孩捷足先登,一屁股就坐在位子上,雙手把桌沿子,不論大人怎麼使喚就是不下來。到後來總管幹脆到放學時就在喇叭上招呼:“這一批,讓娃坐,娃坐了還上學呢!”上席當然是大一點的孩子坐,一切行動聽指揮。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在華縣當地民間每遇婚嫁喪事等紅白喜事,均要設酒筵招待賓客。席異常豐盛,每桌8人,開始上8個涼菜,後面再上8道熱菜,取八卦和八洞神仙之意。如果在8道熱菜之外再加兩道熱菜,叫“十全席”,“十全席”再加兩道熱菜,則稱“十二樓席”,“十二樓席”再加兩道熱菜,就叫“樓上樓席”。總之,最低是8道,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因此一邊都是上十道菜,故名十全席。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十全席又稱流水席,農村在紅白喜事時,不像城裡人那樣到飯店酒樓去包幾桌酒席,而是在自家的院子裡搭起棚子,壘起灶臺,請兩個鄉廚,自己做酒席來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如今鄉廚已經發展到了服務隊,他們自帶帳篷廚具、板凳、餐具一條龍的服務讓主家只管放心的招呼親朋好友就是,在我國西北部的農村,這種習俗從古一直延續到今,無論窮家富戶,家家都是如此。吃完一道菜上一道菜,如行雲流水,所以稱做“流水席”。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當然在部分地區還存在著一種“流水席”,雞鴨魚肉一起上,等一撥客人吃完了,抹嘴走人,換另外一撥人再吃。“十全席”從字面上看,可能取其十全十美之意,其源淵乃儒家大一統思想。客人一邊吃菜,一邊喝酒,主人盛情斟酒,殷勤勸酒,待所有客人酒足後,去碟盅。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華縣的十全席,一般都是先上涼菜,再上熱菜,後面還會加上甜飯(俗稱甜盤子)、然後還有湯、醪糟等,再最後一般就是一次上四五個熱菜,然後提著籠發饅頭給還沒吃飽的客人。有些人這時會拿饅頭夾一些肉菜之雷的帶回家慢慢品嚐。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華縣十全席的涼菜一般有:涼拌粉絲、粉皮、嗆蓮菜、油炸花生米、火腿腸、牛肉、豬頭肉、牙籤肉、肉凍、皮蛋等等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熱菜那就更豐富了:普通的肉炒青菜就不將了,說一些華縣的特色菜,有老碗肘子、粉蒸肉、甜盤子、香酥雞、糖醋鯉魚、紅薯麥飯等待

華州人“過事”坐席的老講究

原文作不詳,向原作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