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來五大武林高手!都是宗師級大人物啊!

在眾多的歷史小說和影視劇裡有諸多的“武林高手”,本文盤點自晚清以來的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十大武林高手。

一、董海川

晚清以來五大武林高手!都是宗師級大人物啊!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桃花山上見一年幼和尚不斷向樹擊掌,並盤樹繞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結果大敗。於是他請見老和尚,虛心求教,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傅叮囑:技藝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氣盛惹事生非,董唯唯應諾。然而回家之後偶與人爭,以致出手傷人,官方緝拿甚緊,董遂淨身為閹,隱於京師肅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監。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託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二、王五

晚清以來五大武林高手!都是宗師級大人物啊!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響噹噹的巨頭。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歲時就成了孤兒.他和弟弟沿街討飯,討到了北京順興鏢局,鏢局的王掌櫃看他長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認為養子,改姓王。十一年後,王掌櫃死了,他就繼承了鏢局。由於他行俠仗義、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誼。王五是地道的綠林豪客,不但武功好,而且結交廣泛,上到王公顯貴,下到街頭混混。而且他廣泛的社會關係使他與當時的許多名人大事聯繫起來。譚嗣同“去流肝膽兩崑崙”,據說“兩崑崙”就是說康有為和王五。最後沒於八國聯軍,不愧熱血豪俠本色。王五武功與事蹟傳說最廣,傳奇色彩濃厚,他本人也是一個傳奇。一些後代作者也以把自己的故事附會上王五為興趣,茲略舉一處——光緒二十六年(元年一九○○年),新年初六,大刀王五忽然來訪,鐵雲以為他是來拜年的,高興地迎入客廳,笑道:‘惶恐得很,遷居之後多時不曾拜見五哥和嫂夫人了,本來是應該兄弟前來府上拜年的。’王五冷笑道:‘咱可不是來給你拜年的,你現在是和洋人打得火熱的大貴人了,還敢勞你的駕?’啊呀,五哥言重了!’鐵雲正詫異今天王五言語異常,不料王五忽然颼地從腰間銅釘護腰皮帶上拔出一把寒嗖嗖明晃晃的匕首,猛地一把插在方桌上,怒瞪雙目大喝道:‘姓劉的,有人說你是賣國的漢奸,你今天可得和咱說清楚,若是說不清楚,休怪咱王正誼無情!’鐵雲吃了一驚,立刻鎮靜下來,拱手道:‘小弟雖然做了英商福公司的買辦,其實也是為地方為國家振興實業,造福百姓。所經手的山西、河南兩省礦務,山西的事是省裡商務局專函懇請我為他們向洋人借款開礦,我才答應下來,河南的事還剛剛開頭。既說是漢奸,必然賣國,可是山西的事,由山西撫臺作主,中國的事由中國皇上批准,借債還錢,礦山的主權仍屬中國,不知小弟賣了什麼給洋人了?請五哥明示,也叫鐵雲死得明明白白。’王五沉吟了一下,又厲聲道:‘口說無憑,拿證據來!’鐵雲道:‘證據在書房中,請五哥隨我去看’王五拔出匕首,隨鐵雲來到書房。鐵雲取出山西省商務局的來信,和他寫給山西撫臺的稟啟,以及山西省與福公司所訂礦務章程,還有他與福公司的往來信函,王五粗通文字,坐下來一一讀了,這才收下匕首,大笑道:‘好一個劉鐵雲,人家罵你漢奸,咱原不信,今天特地來考查考查你,若你真是漢奸,定殺無疑,那就不管舊日的交情了,幸而你不是,免得咱下手。’鐵雲笑道:‘五哥,幸虧我問心無愧,不然可被你嚇壞了。’——這個劉鍔也是個交際狂,絲毫不遜王五,兩個人確實有交情.

三、黃飛鴻

晚清以來五大武林高手!都是宗師級大人物啊!

黃飛鴻(1847-1924),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 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複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閒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裡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臺灣英勇殺倭。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

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佈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範,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四、霍元甲

晚清以來五大武林高手!都是宗師級大人物啊!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準父兄一起習武。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宗藝”,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光緒22年(1896),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元甲俠肝義膽。光緒24年(1898),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宣統元年(1909),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持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後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

五、王子平

晚清以來五大武林高手!都是宗師級大人物啊!

王子平,回族人,生於一八八一年,卒於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他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洲的一個武術世家,和佟忠義並稱“滄洲二傑“,有“神力千斤王”之稱。從學於魯人楊洪修,精查拳、八極拳、龍泉劍,早歲行商關東,後投身軍伍,以武術教練將士。一九一九年,俄國大力士康泰兒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王激於義憤,當眾挫敗之。後又挫敗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在青島時,曾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把他們一一擲至樓下,表現了我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和魄力。他熱愛武術運動,畢生不渝,在舊社會,為維持生計,他曾走南闖北,顛沛流離,但他對中國武術的深摯熱愛絲毫不減,刻苦練功的意志愈來愈堅。他從六歲開始習武,直至晚年,八十多年練功不錣。他早年研習查拳、子午劍,遍行大江南北,看到了許多名家的各種優秀劍術以後,就博採各家之長,推陳出新。他的“青龍劍”就是集各家之長,並吸取了西歐擊劍和日本劍道的優點,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而創造的。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制度,使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昇華到更高的境界。為抗美援朝捐獻大炮,他率領全家參加義演。他以八旬高齡出國參加表演,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武術。——嘿嘿:)王子平十分注重挖掘祖國武術寶庫和普及武術,當他八十歲高齡的時候,著名導演謝晉請他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做配角,拍攝打太極拳的鏡頭。他作為少林門門長,在全國來說是為德高望重的武術家,竟毫無彝議,不取分文,高高興興的去客串拍片。他認為,在電影中表演“簡化太極拳”,對開展武術有利。他說,只要對黨對國家有利我都幹。王子平又是一個著名的傷科醫生,在晚年,他以高超的醫術解除了許許多多患者的病痛,還創編、出版了《祛病延年二十勢》,深受群眾歡迎。王子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閃耀著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年輕時代,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的年代。有一年,為了應付青洲車站德國鬼子的挑戰,他一氣之下舉起了一個大磨盤,從此贏得了“神力千斤王”的稱號。他的威名,也隨著他不斷打敗列強拳師而震動武壇。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九一八年在北京打擂擊敗俄國大力士康泰爾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