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8日前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差不多要凝結成霜了。北方地區,這一時節已可見初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

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民間常說“春捂秋凍”,其中的“秋”主要還是指初秋。寒露過後已經是深秋,不宜再“秋凍”了。且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要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避免秋涼感冒。諺語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應注重足部保暖。

今日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運動有度,早睡早起

應特別進行秋季鍛鍊,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但運動時間不宜過早,以免感受寒邪;且任何運動都不宜過度,適時而止。

另外,秋季的起居時間也應做相應的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防燥宜潤肺

從“寒露”開始,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說,這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燥”,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這段時間,人的汗液蒸發較快,則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今日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飲食調養:平補,多吃滋陰潤燥和酸味食物

秋要平補,秋季飲食,要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蘿蔔、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大白菜、山藥、糯米、烏骨雞、蜂蜜、鵪鶉蛋等。

在此基礎上,還要常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葡萄、石榴、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等。


今日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秋季藥補的原則應是以滋潤為主,輔以補氣養血,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麥冬、天冬、百合、地黃等。

推薦藥膳:大棗花生燒豬蹄

【原料】:大棗40枚,花生米100克,豬蹄1000克,蔥、姜、料酒、醬油、白糖、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鹽等適量。

【做法】:大棗、花生米用水泡法備用;豬蹄水煮熟撈出,用醬油拌勻,上油鍋燒七八成熟至金黃色後撈出;再將其同大棗、花生米共放入砂鍋內,加入料酒、醬油、白糖、蔥、姜、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鹽等,用小火燉爛即可。

【功效】:養血補脾,可用於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細胞減少等症。

今日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蓮藕木耳排骨湯

【原料】:蓮藕500克,豬排骨500克,黑木耳、大棗、料酒、生薑、蔥、鹽少許。

【做法】:排骨洗淨後,涼水入鍋,加一點兒料酒,水開後煮1分鐘,倒掉水再洗淨;把排骨放入高壓鍋,加水沒過排骨,加一點兒料酒和幾片生薑,上汽後,噴7~8分鐘,蓮藕切成小塊,黑木耳提前泡法,把高壓鍋內的排骨移至砂鍋,加入蓮藕、木耳、幾顆大棗,小火煮20分鐘即可。

【功效】:補虛養身,提高人體抵抗力。

今日寒露|不宜再“秋凍”,適時添衣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