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分文理,偏科的孩子應儘早調整

孩子偏科是個老話題,從前家長們可以針對孩子的偏科情況來選擇文科或者理科,可是從今年開始新高一已經不分文理了,那偏科的孩子恐會在高考中吃虧。

一、偏科普遍存在

偏科其實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調查顯示,50%的學生都認為自己偏科,其中30%的同學認為自己偏科嚴重。

有些家長性格急躁,看到孩子某科沒考及格,還沒搞清楚他為什麼偏科,就盲目地給孩子報班補課,這種病急亂投醫的做法,只會讓他越學越差。

高考不分文理,偏科的孩子應儘早調整

二、偏科的原因

興趣使然

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孩子某一科弱,認為沒有孩子學好這一科目的天賦。其實對一個偏科的孩子來說,興趣才是最大的天敵。

興趣是孩子不斷學習的動力。孩子談起熱愛的東西,好像多少詞語都不夠表達,多少知識都不夠吸收。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較強,喜歡學習語文,他便會拿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寫作;相反,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和興趣了。久而久之,強的學科更強,弱的學科更弱了。

學習方法錯誤

由於各門學科之間在學習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許多中學生不知道如何制定科學有效的學習計劃,造成學習時間管理混亂,沒有條理性,綜合運用能力不足,學習效率低下,從而導致偏科。

外界因素

⚫由於不同的孩子對於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看法,也會存在不同的反應,孩子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所以,在聽課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老師的某些語言或者某些行為而產生對老師的不滿,無法激發學習動機和熱情,從而不願意投入足夠的精力在這門課程之上。

因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偏科現象的發生。

⚫ 家庭特殊的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如家長愛好文娛,家庭藝術氛圍濃,則孩子往往偏愛音樂;家長愛好體育,喜歡活動,則孩子偏愛上體育課。調查發現家長是語文教師的,孩子愛學語文,當數學教師的孩子愛學數學。

高考不分文理,偏科的孩子應儘早調整

三、如何調整偏科

調整心態,建立自信心

有的家長看見孩子不及格的試卷,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一頓數落,“你怎麼考的,就這點分閉著眼睛都能考出來!”“你是不是豬腦子啊,你看看某某,都是一個老師教的,你怎麼不學學人家。”有時候家長越是疾言厲色,不僅沒有效果,孩子反而更加排斥。

孩子如果出現了偏科,家長不要太著急,首先家自己要調整心態,然後幫孩子樹立信心,不斷激勵孩子,你一定行,一定能學好。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於學科的興趣,不僅來源於自己,更多的時候還需要家長的正面引導。

當我們瞭解到我們知道孩子偏科是因為對該科目不感興趣時,家長要配合老師從各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目標激發興趣、成功激發興趣等等。讓孩子把被動、消極的“要我學”變成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孩子的學習的積極性才有可能進入最高階段,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調整學習時間,學習時間由短到長

“偏科”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家長和孩子都不要著急。凡是不擅長的學科,大都是不感興趣的。如果一開始便讓孩子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時間,必然會讓孩子倍增煩躁與厭倦。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按照學習目標制定出一份學習時間表來。

比如今天只讓孩子複習某一科的某一小節,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在這半小時裡讓孩子踏踏實實地把這一小節內容掌握了,再學習其他學科。家長要記住,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時間一長,孩子對差科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同時還可以將差的科目夾在強的科目中學,時間同樣不要太長,以避免枯燥無味的學習。

請注意學習方法,做題由簡到難

對於孩子不擅長的科目,不要一開始就讓孩子做太難的題目。因為孩子本身這個科目基礎知識就差,所以做難題只會浪費孩子的時間,不但不能提高成績,反而會讓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

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從簡單的習題入手,牢牢掌握課本上最基礎的知識,在確保孩子完全掌課本上最基礎的知識後,再適當提高題目難度。

最後,要給予孩子鼓勵。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一句稱讚的話或者是一個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都會讓孩子對這一科的學習更加感興趣,也會越來越自信。

高考不分文理,偏科的孩子應儘早調整

所以說當孩子出現偏科了,希望各位家長不要過度的焦慮,立刻就去給孩子報班,補課等等,而是適時的引導和溝通,或者運用一些好的小方法,去改善這種情況。

一定記住,學習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畏難情緒也在情理之中。一定要幫助、陪伴孩子 ,找對合適的學習方法,和孩子一起共度難關。

高考不分文理,偏科的孩子應儘早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