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乎消費升級還是降級?自問是中產還是中慘?

無關乎消費升級還是降級?自問是中產還是中慘?

“哪是什麼中產,是中慘呀!

又到了國慶出遊黃金週,我一平時節假日例牌霸屏朋友圈、環遊世界的朋友說,今年改國內遊了,錢不夠。

我取笑他說,“喲嚯,我們年收入30萬的中產精英竟要縮衣節食了?”

他說我“生在福中不知福”,等我成家立業就知道花錢的厲害。

今年35歲的他是家裡的頂樑柱,從事半導體工程,為了成家他2016年在深圳買下了一套公寓,每月除了還將近6000多元的房貸外,還要支付剛出生孩子的各項費用,一個月大概3000元左右。

除此以外,在保證不生病的情況下,他還有贍養父母、基本吃穿、一輛20萬汽車的貸款、汽車出行等基本消費,一個月下來,加上上面的房貸、孩子消費,大概要花2萬塊左右。

每個月還有5000塊節餘,現在還能全家國內遊已經很慶幸了,他說。

但是他不敢保證未來還能繼續慶幸。“孩子長大後,要上各種培訓班,一個月8000塊左右準跑不掉,到時候還能有存款都笑崩牙了。”

“在以前,我看到喜歡的數碼都會馬上下單,現在我可不敢了。”他還補充。

壓縮支出,降低生活水準是我那從前到處風光的朋友的現狀。

其實,我那不敢花錢的朋友的經歷並非個例。

近期,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中國儲蓄最多的10%家庭擁有全部儲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稱之為儲蓄較多,他們佔全部的25%。而讓人震驚的是,剩下55%的家庭,儲蓄為0。

也就是說,我國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家庭沒有存款,你讓他們怎麼敢花錢??

究其原因,高昂的住房、教育、醫療等必需消費越來越成為家庭消費支出的大頭。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157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4%。其中,北京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7140元,同比增長22.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6.3%。

而其它一線城市,比如深圳2017年的人均居住支出佔比也達到了30.7%;而上海的人均居住支出佔比在2016年就達到了32.7%(兩地2018年數據暫未公佈)。

無關乎消費升級還是降級?自問是中產還是中慘?

(2018年上半年居民消費支出構成情況,來源:國家統計局)

另一組數據,是新發布的社會零售增速數據。今年6月,汽車、傢俱、家電等可選消費品增速為-0.3%,創下2002年以來的17年新低;

另一方面,必需消費如食品、服裝、日用品增速大幅上升,為11.9%,創下2014年以來的5年新高。

天風證券也指出,過去幾年,消費者大多追求高品質、高情調、大品牌、甚至通過高價格來彰顯自己的品味與格調。像中國遊客到日本瘋搶馬桶蓋和電飯煲的新聞更是屢見不鮮。

但近兩年,可以發現,消費者似乎更青睞去品牌化的產品和價格更低廉的產品。如今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上了新國貨,開始使用小米、名創優品、網易嚴選等高性價比產品。

在消費支出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人們不敢多買一件可有可無的可選消費品。

屋漏偏逢連夜雨。必需消費在不斷增長的同時,收入卻出現停滯增長狀態。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雖仍在增長,但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稱,這是繼2001年以後的次低增速,僅高於2016年8.4%的收入增速。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為7.9%,同樣是2001年以後的次低水平,和2016年7.8%的歷史最低增速基本相當。

可以預想,假若一個家庭收入增長預期不再,卻依舊面臨高昂或日益高昂的必需消費,消費升級之路談何說起。

對於處在一二線高消費城市的中產家庭尤甚。

目前,關於消費升級與降級的討論,諸多媒體與機構都給出不一樣的數據與說法。

但是,在易懂君看來,站在中產階層的角度,假若錢從以前夠花到不夠花,敢花到不敢花,明眼看著是錢少了,卻硬要說成是升級,那易懂君也只能呵呵了。

另外,對於消費升級言論的觀點,我們需要考慮其背後是否出於某種利益或地位而贊同這一說法。

是降級還是升級,冷暖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